換嘴巴來碼字靠不靠譜?訊飛智能鼠標體驗
最早知道訊飛是2016年老羅在錘子M1發(fā)布會上的幾段現(xiàn)場演示,現(xiàn)場數(shù)次巨大的歡呼聲、掌聲,讓公眾慢慢了解到了這家專注語音識別技術(shù)的公司。也正是那次發(fā)布會之后,我下載了訊飛輸入法,并和當時正在使用的輸入法做了一系列對比,之后,一直使用訊飛輸入法至今。
理由只有一個,它的語音識別準確率遠高于競品,這也促使我后來購買了它家的錄音筆等產(chǎn)品。
而這次,我得到了訊飛智能鼠標M110的使用機會。
作為媒體工作者,每天要面對的就是無盡的碼字工作,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紅軸的機械鍵盤大大小小也用了三四個,體驗確實提升不少。但機械鍵盤更多的是提升打字的體驗,在減輕負擔、提升效率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訊飛M110的定位讓它具備了提升打字效率的想象空間,它以鼠標打字兼具翻譯功能為賣點,宣稱 每分鐘可以完成400字的語音輸入,同時準確率高達98%。不過,用嘴巴來碼字這事聽著讓人興奮,事實真的能有宣傳的那么好么?
作為一款定位辦公的鼠標,訊飛M110的包裝也沒有什么浮夸之處,白底包裝加黑色簡筆圖勾勒出造型。emmm,相當?shù)沫h(huán)保。
非常簡潔輕巧的外形設計,一體化設計的左右鍵和背殼上有淡淡的豎向條紋,進一步拉升了鼠標的線條感。
銀色的滾輪,包裹有金屬條,金屬條上的斜向暗紋,可以增加摩擦力,提高使用時的手感。
滾輪之后,是訊飛獨有的語音鍵,所有基于語音的功能都由它實現(xiàn)。
同樣銀色的訊飛logo,個人認為訊飛應該推出一個商用產(chǎn)品的專屬logo,現(xiàn)階段這個還是略顯復雜了一些。
底部是電源開關(guān)和重置鍵,并沒有找到無線接收器和電池倉。
在查閱說明書后,才知道電池和無線接收器需要從頂部打開背殼才能看到,自帶一節(jié)5號電池,細節(jié)好評。
背部的線條,有點跑車的既視感,不過高度對我而言稍低了些。當然,這個使用感受因人而異,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你上一款使用的鼠標。
就普通鼠標的使用感受上,扁平化設計的訊飛M110,更適合我這樣手掌較小的用戶。
同時鼠標的滾輪阻尼感讓人感覺舒適,左右鍵的回饋稍有些偏軟,但幾乎也做到了絕對的靜音,不用擔心吵到他人不說,更不會影響自己使用語音輸入。
語音輸入體驗
在使用語音輸入前,需要安裝訊飛語音助手,之后才能開啟該功能。
在語音助手中,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設置,比如鼠標的DPI、語音聽寫模式、語音翻譯模式。
比如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設置成聽寫普通話或英語甚至地方方言,M110支持23種方言的聽寫。
翻譯方面則最多支持23種外語的翻譯。
按下語音鍵就可以開始語音輸入了,再次按下則停止語音輸入。
來看一下語音輸入的實際效果。
很有意思的是,語音輸入時,輸出的文字是會實時調(diào)整的,當我以為它可能要把事情搞砸時,最終它依舊給出了100%正確率的文字。
不過,也可以看到它的反應速度相對有一丟丟的滯后。同時在標點的使用上還沒有那么的準確。
雙擊語音鍵,切換至翻譯功能。
同樣是上面一段話,來看看翻譯的結(jié)果。
翻譯成英文并沒有太大的問題,當然,某些語法有一點小瑕疵,但如此短的時間,如此快的反應速度,已經(jīng)遠遠超出我的預期了。
而作為一個碼字工作者,訊飛M110主要還是普通話的語音輸入,在這一點上,它的準確率確實算很高了,基本可以替代鍵盤的打字輸入。當然,前提是你要花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將輸入源從鍵盤慢慢地遷移到鼠標上來。
同時,語音鼠標對工作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像我一樣有單獨的工作間,同時周圍沒有太大的噪音,否則,同事看你一直對著電腦說話,這感覺也是有點奇怪的。
最后我們來做一個訊飛輸入法,在手機和鼠標上的語音輸入對比測試,可以看到最終的輸出結(jié)果是一致的,但二者的呈現(xiàn)方式和輸出速度還是很不一樣,個人認為手機端目前依舊占有優(yōu)勢,而智能語音鼠標還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