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13 秦可卿判詞中,情天情?;们樯硎呛伪疽猓?/h1>



秦可卿是解讀《紅樓夢》的關鍵人物,她身上有許多神秘色彩。
先看判詞:
情天情?;们樯恚磺榧认喾瓯刂饕?。
天和海幻作情的身體,情相逢的時候主要因為淫。這看似指的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其實是大有深意。
秦可卿的秦字,秦字上面是一個天字加個歪斜的十字,下面則是個禾字,把這個歪斜的十字,放在禾字上面,便能組成個朱字。
秦字去掉上面部首中的天,就變化成了朱字,林是由兩個木組成,為二木。二可以變化朱字的上邊部首,與木結合,按照此法也能組成個朱字。
林黛玉的父親名叫‘林’如‘?!馑际橇趾秃J窍嗤?。把秦可卿判詞中的林與海調(diào)換, ‘情天情’海就變成‘情秦情林’。作者這么設置隱喻,也體現(xiàn)了反照風月的精神。從反面去看,秦字便成了天字,海字就成了林字。
情天情海幻情身;就是情秦情林幻情身。這是說秦可卿和林黛玉幻作情的身體,而情身指的就是崇禎朱由檢。
根據(jù)意隱的解讀方式,我們拆字解字,尋音引意,秦可卿的可卿,對應了崇禎的名字由檢二字。由檢諧音有減,重量有減,則可以變輕,因為有減,導致可輕。
而秦可卿的秦字,從天的反面來看就是個朱字。因此秦可卿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朱由檢。
崇禎的字,德約,和林黛玉的名字,黛玉,發(fā)音相似。黛玉是指墨色的玉,也可指崇禎吊死的煤山。
朱由檢按老朱家五行排輩的方法,屬木字輩,在五行中屬木,而黛玉門前生長了一大片竹子,這都在暗示黛玉的身份和‘木’有關。
曹雪芹把寶玉和黛玉的姻緣比作木石前盟,木石合成一個‘柘’字,今天的河南省柘城縣就是朱姓的發(fā)源地。
黛玉疑心重經(jīng)??人?,愛耍小性子,這一點和崇禎很像,據(jù)史料記載崇禎有嗽疾又敏感多疑。此外書中的詩句,花簽,燈謎,牙牌令,讖語,都佐證了黛玉身份尊貴非同一般。
情既相逢必主淫,則表示隱寓出現(xiàn)的時機,是在描寫淫情的時候,這是隱喻的標識,也是情相逢的時候。警幻仙姑說的意淫,其實就是意隱的意思,這代表書中的隱寓方式,是意象,意境,意念化的隱寓方式。
秦可卿和林黛玉同為崇禎的情身,這告訴我們情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像書中開篇時說的那樣,作者一身分飾多個角色,補天頑石、通靈寶玉、神瑛侍者、空空道人、賈寶玉、甄士隱他們都可以算作是曹雪芹的情身。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被繞的團團轉(zhuǎn),完全找不準方向。

秦可卿的判詞雖然放在最后,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首,因為這首判詞,為找尋書中的隱喻指明了方向。曹公在書中提到,此書大旨談情,這個情不單是指家國情,民族情,還包括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勞苦大眾的同情。
從警幻的話中和作者的隱寓方式來看,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對個性解放的思考,讓書中體現(xiàn)的思想和寓意也更為深刻。
“情既相逢必主淫”,并不是說秦可卿多么荒淫,這只是隱寓的標識,其中隱含了作者無法直白講述的血淚深情,這也在告訴我們,遇到淫就要想到隱藏的情了,遇到幻就要開始警惕了。
這種隱喻方式既避免了混亂,也能更好解釋書中所隱藏的故事。曹雪芹設置隱喻的時候都會留下標識和記號,而幻和淫則成為書中最明顯的兩個標識。書中存在許多隱寓例證,這些隱寓組成一個有機共生體,而不是毫無緣由的牽強附會。
寶玉和黛玉的相戀,也叫作木石前盟。這是絳珠仙子為了償還灌溉之恩下凡欲用這一世的眼淚,償還給神瑛侍者,二人好像并沒有定下什么盟約,兩人這種感情應該叫木石前緣,這樣也和金玉良姻對應。
而盟這個字,是由一個明,和皿組成,意思是盛放與明有關的東西。木石前盟是曹雪芹與國家和民族的血海深盟,是無比堅貞的愛國之志,而通靈寶玉象征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熱愛之心。
人們習慣把通靈寶玉看作一塊傳國玉璽,但如果把它比作一種忠君愛國的民族情懷,作為熱愛漢文化的象征,許多疑點就迎刃而解了。曹雪芹畢竟不是顧命大臣,也不是王公貴族皇子皇孫,干嘛要帶著傳國玉璽呢?他要復誰的國呢?
曹雪芹隱喻的方式,是意象化的隱喻,而不是指具體事物。當然把通靈寶玉理解成傳國玉璽并無不可,這也可以引申為一種愛國之心,只是把通靈寶玉具象化,隱喻的方向就會狹隘很多。這些概念只是一種意象,不要讓一塊石頭限制了思路。
要找到其中隱含的意象,還需要從書中故事相似之處入手,將這些夢幻迷離的倒影,按照一定角度和方式重新排列,繼而組成一個真實具體的影子,從而找到其中隱藏的真實故事。
在介紹秦可卿一家時:他父親秦業(yè)現(xiàn)任營繕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當年無兒女,便向養(yǎng)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誰知兒子又死了,只剩女兒,小名喚可兒。
在介紹黛玉一家時: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
據(jù)書中介紹,黛玉和秦可卿身世何其相似,均是父母早亡,都有個早逝的兄弟。而朱由校和朱由檢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朱由檢是朱常洛的淑女劉氏,一種低級妾媵所生。他的出生純屬偶然,因此朱由檢自小不受父親待見,在他五歲的時候母親被朱常洛遣出,后來因不明原因死去。
父親的殘忍無情,母親的含恨早逝,使他對出身低賤的底層人民懷有一顆同情之心,也因為幼年喪母,心中懷著對母親的思念,使他格外的專情,他和周皇后婚后也是十分的恩愛。
朱常洛死后,傳位于朱由校,與他父親不同的是,朱由校甚是憐愛這位弟弟,封朱由檢為信王,哥倆相親相愛,受后世稱贊。遺憾的是,朱由校三個兒子都是早夭,這也對應了‘林如海三歲之子早夭’。
朱由校因為沒有子嗣,便將皇位傳給了朱由檢。那些惡趣味的明朝遺老習慣把他兄弟倆當夫妻看。朱由校為萬歷皇帝的長子長孫,那么朱由檢,自然是長孫媳婦了。
第十四回銘旌上寫著:
【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誥封一等寧國公冢孫婦防護內(nèi)廷紫禁道御前侍衛(wèi)龍禁尉享強壽賈門秦氏恭人之靈柩】
奉天多見于皇帝詔書,奉天承運皇帝,是朱元璋自創(chuàng)的稱呼,洪建可以理解為洪武皇帝創(chuàng)建,兆年不易指萬年不變,冢孫婦意思是長孫媳婦,紫禁道對應紫禁城,龍禁尉又讓人聯(lián)想到明朝的錦衣衛(wèi),他們是專門守衛(wèi)皇家的部隊,可見這段銘旌上的內(nèi)容與明朝的歷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崇禎皇帝五歲喪母,十歲喪父。黛玉在書中是六歲喪母,十歲喪父。第二回賈蓉十六歲,黛玉年方六歲,母親剛剛?cè)ナ馈?/p>
第十三回賈蓉履歷上寫著:江南江寧府江寧縣監(jiān)生賈蓉,年二十歲。江寧是南京的舊稱,這說明京都賈家的故事和南京甄家的故事,成一正一反,一真一假的對應關系。而此時距第二回介紹賈蓉時剛過了四年,因而林如海去世時黛玉恰好十歲。令人感到奇怪的時,秦可卿和黛玉都有個早亡的兄弟,他們在書中并沒有什么存在感,這顯然是多余的設定,既然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作者留下這樣的信息肯定是別有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