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第一次進南方大學澡堂,崩潰了

公共浴室,俗稱大澡堂子,目前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小區(qū)周邊和大學內部,一種融入了北方人的血液、南方人視為洪水猛獸的神奇發(fā)明。
千里迢迢來北方上大學的南方人,躲過了甜粽子和咸豆腐腦,習慣了干燥和霧霾,最終還是敗給了觸目驚心的公共浴室。
一般來說,大學所在的城市越靠北,公共浴室的形式越奔放,比如沒有隔間和浴簾的遼大和大連理工;而南方的大學往往是每個宿舍配有獨立衛(wèi)浴,四個人一個淋浴頭;一些中部城市則中和了這兩種浴室模式,在每層或每棟樓設置小型公共浴室。
這不由得讓人心生疑問:同樣都是大學,為什么浴室差距這么大?
南北差異,不為節(jié)水
大澡堂從來不是近代的發(fā)明,更不是北方的特產。
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就出現(xiàn)了擁有熱水蒸汽和淋浴的公共浴室。在中國,一般認為北宋時開始出現(xiàn)供大眾洗浴的“民湯”,普通人冬天泡澡堂子成為一種風俗。在描繪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中,在街市兩側林立商肆之中就有一家香水浴堂。到了南宋時期,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公共浴堂眾多,已經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行業(yè),稱為“香水行”。

既然澡堂歷史悠久、曾一度盛行全國,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如今南北方浴室形態(tài)的分化呢?
被廣泛認同的原因之一是南方水資源充足,而北方缺水問題嚴重。出于節(jié)水的目的,北方人不會天天洗澡,因而家里沒有設立浴室的必要。公共浴室應運而生,幾十個人在一個大水池里清洗身體,水資源反復利用。
但仔細琢磨,這其實不合邏輯。
首先,由于衛(wèi)生問題,泡澡池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北方高校的公共浴室,即使沒有隔間和浴簾,也都是每人一個淋浴頭。很明顯,用水量并不會因為坦誠相見而變少。
其次,盡管北方人在冬天洗澡頻率低,但每次洗澡都會是一場持續(xù)一個小時以上的大戰(zhàn)。“千時搓,萬時泡”,平日里灰塵、脫落的皮膚停留在身上,必須在熱水浸泡之后用力揉搓才會被洗干凈。據《中國環(huán)境發(fā)展報告(2010)》透露,北京人均綜合用水量每天約110升,而在洗浴業(yè)人均每次消耗300~500升。通俗地說,洗浴者洗一次澡,比在家三天耗的水都多。
另一個常被提起的原因是南北方人性格的差異。從樂府民歌和南北朝民歌就可以看出,喊出“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北方人多豪爽粗獷、真誠坦率;而“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體現(xiàn)了南方人的宛轉和順、含蓄細膩。所以南方人洗澡時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而北方人光膀子也無所畏懼。
2015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調查也表明,南方地區(qū)集體主義傾向較北方地區(qū)更加強烈,對內外圈子即朋友和陌生人之間的邊界更為清晰。也就是說,與北方人相比,南方人更在乎親人和朋友,更排斥陌生人和對手;而北方人似乎并不抗拒和陌生人相處,甚至是在一絲不掛的浴室,也可以和他人談笑風生。

不難解釋,由于躲避戰(zhàn)亂、瘟疫和稅賦等原因,中原人口不斷地向南遷移,尤其是世族大家的南遷,使儒家文化逐漸向南滲透,宗族意識強烈。而傳統(tǒng)的中原地區(qū)即北方地區(qū),多次被游牧民族等“異族”入侵和統(tǒng)治,使得北方胡化程度高于漢化,久而久之形成了粗獷不羈的性格。
后來受建國后集體經濟的影響,北方人習慣了上百人共食共浴同工同寢,私密空間幾乎被壓縮到沒有;而南方私營、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較多,鄰里之間存在競爭,所以提防外人就格外重要。
但僅僅是性格差異也不足以解釋洗澡方式的不同。在個人意識和隱私觀念越來越強的95后中,仍然有很多來自北方的大學生不畏懼學校的公共浴室。他們并不是不在乎,只是因為從小就被父母帶著去泡大澡堂子,在公共浴室洗澡和在食堂吃飯一樣自然,完全沒有跟隱私二字扯上關系。
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來自上個世紀的大澡堂
最初北方人一起洗澡,主要還是因為冷,以及窮。
以北京為例,從1950年至今,1月最低溫平均值為-10℃;位置稍南的山東和蘇北每年也都會跌破-10℃,更不用說動輒零下三四十度的東北地區(qū)了。
北方狼在南方凍成狗的傳說源于北方集體供暖的普及,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集體供暖才逐漸開始出現(xiàn)在北方中小城市的每一棟公寓中;而如今沒有暖氣的農村仍是一間屋子半間炕,下了炕就要把自己全副武裝。

此前,家家戶戶只能自己燒蜂窩煤或小鍋爐取暖、做飯、生活。且不說烏煙瘴氣、異味嗆人,小爐子的實際取暖效果非常有限,毛衣棉襖一件都不能少,脫個精光洗澡更不可能。而熱水的唯一來源就是小爐子上的鐵皮水壺,即燒即洗也只能勉強夠用。
冬季洗澡對水溫和室溫的需求促成了公共浴室的繁榮。澡堂店主用大鍋爐燒熱水,鋪設管道和暖氣片,提供了普通人家里無法創(chuàng)造的洗浴條件。市場經濟之前,大澡堂基本上都是國營的,票價不高,一個小城市里國營浴室的數(shù)量也不會太多,冬天基本上每天都人滿為患。
受限于物質經濟條件,無法在每個單間里都安暖氣片,所以索性就敞開了,鋪一組大的暖氣片給一整間澡堂供暖。被凍到質壁分離的北方人,迫于無奈只好把隱私二字拋在腦后,沒有隔間的大澡堂子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倘若在國營工廠或事業(yè)單位工作,則無需和陌生人在大澡堂里推推搡搡。改革開放前期,在以東北、河北、山東為代表的北方,工人們住的是工廠家屬院,吃的是工廠食堂,逢年過節(jié)拿的是工廠的油米肉酒,工廠燒鍋爐余下了很多熱量就造個大澡堂燒熱水。來洗澡的人們既是同事也是街坊鄰居,難得不用奔波于工作和生活,一邊泡在熱水里一邊閑言碎語家長里短,于是洗澡這一活動也被賦予了社交屬性。
同樣是冬天需要供暖設施才可以洗澡的南方地區(qū),一度也有很多公共浴室。舊上海流行一句揚州老話叫作: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思是說一些閑人早上在茶樓吃茶,茶水灌滿肚子,成了“皮包水”;晚上到混堂,泡在浴池里逍遙自在,又成了“水包皮”。

但是由于南方空氣濕度大,很容易感覺“渾身黏糊糊的”,冬天頂多兩天就得洗一次,夏天恨不得一天洗三次。所以只要有辦法,條件再拮據的南方人也會在家里設置淋浴間,甚至即使沒有衛(wèi)生間,也要有澡盆澡桶,燒水洗澡。天冷時用浴罩罩住澡盆,使熱氣不散發(fā),既私密又暖和,隨時都能用。于是公共浴室無人問津,漸漸衰落。
相比之下,在寒冷干燥的北方,一周洗一到兩次也可以接受,所以去大澡堂的習慣延續(xù)了下來。尤其是在冬天水霧彌漫、人頭攢動才顯得熱氣騰騰,泡得小臉紅撲撲,出門迎面遇上冷風,頓時頭腦清爽。不過天氣轉暖后,北方人也愿意天天在家里沖澡,公共浴室關門數(shù)月,直至下一次凜冬將至。
不可否認,高校浴室受當?shù)亓晳T的影響很大。以位于遼寧沈陽的東北大學為例,2017年4997名新生中有3224名來自北方省份,幾乎是南方人數(shù)的兩倍,其中來自遼寧的就有1215人。東北人偏愛熱氣騰騰的大澡堂,當?shù)氐拇髮W便沿襲了此傳統(tǒng);又由于學生來自周圍區(qū)域的比較多,生活習慣相似,所以一直大澡堂保留至今。
大學拆不起澡堂
然而我們已經不窮了。
1988年,中國第一臺真正可以洗澡的電熱水器研發(fā)成功;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商家還開始研制、生產浴霸。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在家里安裝供暖和洗浴設備,曾經輝煌一時的公共浴室,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自2000年到2012年,江西省南昌市內有50多家公共浴室注銷工商執(zhí)照,占了辦證浴室的5成。顧客從十年前的日均百人減少到不超過10人,剩下的只有農民工和一部分洗蒸氣浴的老年人,成本都賺不夠。
創(chuàng)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以修腳技藝著稱京城的清華池也曾在2000年左右跌到了谷底,改造硬件設施后,吸引回頭客得以維持。美國《洛杉磯時報》2011年7月17日發(fā)表題為《城市改建威脅到北京最后的澡堂子》的文章,稱北京最后一家傳統(tǒng)澡堂子雙興堂也面臨拆除。

這可以解釋了為什么有些大學生從來沒有去過公共浴室,無論來自南方還是北方。由于技術的普及和經濟條件的改善,這代95后中很多人從小就在家里洗澡,暖氣浴霸熱水器一應俱全。第一次見到大學里粗獷的大澡堂,捂住眼睛匆忙逃竄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相比之下,大學洗浴設施的改善進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實行向蘇聯(lián)“一邊倒”的政策,于1952年仿照蘇聯(lián)模式進行高校院系調整,也順帶學習了蘇聯(lián)在世界上領先的集體供暖技術。
當時國內物質條件并不發(fā)達,為了降低成本,各大高校均使用蒸汽鍋爐,開水房和大澡堂在鍋爐房附近,便于管道搭建。洗漱和飲用的熱水只能從開水房接回宿舍,宿舍樓里沒有熱水,更沒有洗澡間。

之后的幾十年里,各高校不斷更新硬件設施,但是因為涉及供熱供水管道的鋪設和大量宿舍樓的重建,工程量大,耗費資金多,通向獨立浴室的路步履維艱。于是出現(xiàn)了和社會發(fā)展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家家戶戶都用上熱水器、享受著獨立衛(wèi)浴帶來的便捷時,大學里還是那個五十年前的公共浴室。
2006年12月,河海大學研究生院對三個年級的住校研究生進行調查,只有17.3%的男生和21.3%的女生對學校浴室滿意,有46.5%的男生和34.3%的女生表示完全不滿意。校園只有一個浴室,設備經常損壞,擴招后人數(shù)激增,學校發(fā)展的速度趕不上擴招的速度,引發(fā)同學不滿。
與此相比,對學校的教學設備有52%的男生和53.4%的女生是比較滿意的,對校園綠化有66%的男生和68.8%的女生是滿意的,說明學校的確在為改善校園環(huán)境而努力,但避開了澡堂這塊硬骨頭,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優(yōu)先滿足了教學需求。

近十年,各大高校都在漸漸做出改變,同學們對浴室越發(fā)強烈的不滿得到了反饋。
2010年,華中師范大學招商引資 800 余萬元,徹底廢除煤鍋爐,關閉公用澡堂和開水房,利用第四代熱水設備“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tǒng)”,將洗用熱水和飲用開水引進到每一棟宿舍樓,實現(xiàn)了24小時全天候供應熱水開水。
更多高校則是在重建宿舍樓的同時改善洗浴條件,增設獨立浴室和新型供暖系統(tǒng),逐步淘汰舊宿舍樓,直到每個同學都能在宿舍用上熱水,洗澡的時候擁有私密空間。
北大完成宿舍樓重建工程后,每層樓都有了小型公共浴室,有墻壁和浴簾隔成八個單間,50年代初建的老澡堂前被推倒。
但這種徹底的改造,往往是個漫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殷偉. 趣話洗澡[M].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
[2]費朗索瓦絲·德·博納維爾, 博納維爾, bonneville,等. 原始聲色:沐浴的歷史[M].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3.
[3]孔維民. “一方水土一方人”——南方人與北方人性格差異及其成因初探[J].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2):55-61.
[4]戎霞. 南北洗澡論[J]. 廣西文學, 2002(6).
[5]馬欣然, 任孝鵬, 徐江. 中國人集體主義的南北方差異及其文化動力[J]. 心理科學進展, 2016, 24(10):1551-1555.
[6]彭成飛. 北方人比南方人到底差在哪兒?──南方人和北方人觀念差異分析[J]. 文明與宣傳, 2000(5):4-7.
[7]龍騰, 陳遠生, 燕然然,等. 1951年至2010年北京市降水和氣溫的變化特征[J]. 資源科學, 2012, 34(7):1287-1297.
[8]孟哲, 劉應宗, 金宇澄. 我國集中供熱的現(xiàn)狀與對策[J].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2004, 21(3):66-69.
[9]劉星文, 南昌5成公共浴室已關門, 澡堂子out了?. 南昌晚報, 2013-03-15.
[10]章誠, 陳素琴. 不同性別研究生校園生活滿意度調查——以H大學為個案[J]. 社會工作, 2008(8):44-47.
[11]黃志國. 高校集中洗浴技術的分析與探討[J].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旬刊, 2011(12):290-291.
[12]游麗, 蔡武. 變堵為疏 人性服務 構筑安全防火墻——華中師范大學將洗用熱水和飲用開水引進到每一棟學生宿舍樓[J]. 高校后勤研究, 2010(4):89-90.
[13]常松南. 淺析江蘇省省屬高校十年基本建設情況[J].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0(1):110-113.
[14]侯艷紅. 小議高校校舍建設[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s4):172-173.
[15]孫華, 陳威. 北京大學校園形態(tài)歷史演進研究[J]. 教育學術月刊, 2012(3):37-43.
[16]葛忠雨. 老北京的澡堂子[J]. 文化月刊, 2009(5):69-69.
[17]澡堂的“技術改造”. 新華網, 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