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后,老公居然背著我做這些事”:有沒有嫁對人,看這點就知道了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被暖到了:
李女士和老公是初中同學,相戀已經11年。
懷孕的時候,因為洗頭很不方便,李女士的老公就偷偷買了一個洗頭椅,幫她洗頭發(fā)。
她以為,可能就洗個一兩次,就結束了。
但讓李女士沒想到的是,從懷孕到現在已經快3年了,老公還一直在幫她洗頭發(fā)。
她說,感到很暖很有愛,“希望他幫我洗一輩子?!?/p>

視頻底下,不少網友紛紛留言:
羨慕這個詞我都說倦了;
看著別人的老公,我感覺我就是在搭伙過日子;
好老公,都是別人的……
不得不說,讓人羨慕的婚姻,都是有共性可言的。
而在李女士和老公的婚姻中,我看到的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體貼,以及對家人的付出。
作家塞繆爾曾說:“婚姻的成功取決于兩個人,而一個人就可以使它失敗?!?/p>
婚姻,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它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與付出。
如果單靠妻子一個人去支撐,那這段婚姻也不會走得太遠。
對家庭來說,丈夫并不只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
而好的婚姻,往往都有一個好男人的存在。

聽過一句話:“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背后,往往少不了男人的參與?!?/p>
簡言之,男人的參與度,決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因為,一個好的婚姻,應該像活在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參與到對方的生活,共同分擔風雨與霧靄。
兩個人一起并肩作戰(zhàn),互相扶持,再多的瑣碎,也很難將婚姻這艘小船擊垮。
就像朋友圈里的小玉和她老公,他們結婚9年,一直恩愛如初。
在結婚紀念日那天,小玉還發(fā)了這樣一條動態(tài):
我的男人,不需要多優(yōu)秀,只要他足夠顧家,足夠愛我、愛孩子,就夠了。
配圖是她老公正在廚房做飯的背影。
而這,其實是他們婚姻生活中的常態(tài)。
小玉和她老公都是朝9晚5的上班族,周末雙休,偶爾會有加班的情況。
所以,他們的周末經常是這樣的:
小玉負責買菜做飯,老公負責拖地洗碗;小玉負責洗、晾衣服,老公負責帶娃遛彎。
當然,大部分的時候,分工并不明確,基本上是小玉和她老公一起來做,包括做家務和帶娃。
她老公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家里的事兒,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我也要參與的?!?/p>
誠然,婚姻是柴米油鹽的瑣碎,是鍋碗瓢盆的碰撞,但在他們身上,我卻看到了幸福的模樣。
一個人的家務是疲憊,兩個人的家務是快樂;一個人帶娃是心累,兩個人帶娃是趣味。
有時候想想,把婚姻經營好,也并沒有那么復雜。
不過是,他知你生活瑣碎,帶娃疲憊,并愿意主動參與進來。
所以,我想說的是:
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從來就不只是養(yǎng)家糊口,還有整個家庭,以及家庭背后的妻子和孩子。
而一個男人,在整個家庭中的參與度越高,婚姻也會越幸福。
但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男人,都能看到妻子的付出。
以及懂得,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丈夫,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看過一個節(jié)目叫《老師請回答》,其中有對嘉賓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妻子說,有了孩子以后,她和老公幾乎就是分房睡了。

分房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老公覺得孩子太吵,影響到他的休息。
記得有一次,孩子晚上在哭鬧,妻子抱著孩子沒辦法去沖奶粉,就想讓老公幫忙沖一回奶粉。
但老公卻說了一句,讓妻子至今還記憶猶新的話:“你睡不好,還讓我睡不好,你是變態(tài)嗎?”

更過分的是,身為孩子的爸爸,他卻從來沒有給孩子換過一次尿不濕。
問及原因,他說:“我認為,有些事情該女人做,就女人來做?!?/p>
節(jié)目中,有嘉賓追問他:“為什么換尿不濕,必須是媽媽呢?”
他的回答是:“我如果給孩子換這個東西,我會吐。”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就比如:
他抱著孩子時,孩子突然尿了,他的下意識動作,就是想把孩子扔出去;
他、妻子、孩子三個人在家,孩子拉臭臭了,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走,因為他處理不了;
有主持人問他,有沒有給孩子拍過奶嗝時,他的表情是一臉詫異,完全不知道這回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他妻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只知道,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不能細品,一品里面全都是委屈。

真的很不明白,為什么給孩子換尿不濕,給孩子沖奶粉,就只能是女人來做?
難道,丈夫只是一個擺設,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坐享其成,甚至還心安理得地認為,妻子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是本就如此。
可是,婚姻是兩個人的婚姻,家務是兩個人的家務,孩子也是兩個人的孩子。
婚姻當中的兩個人,都應該肩負起各自應盡的責任。
而不是讓女方一個人,獨自承受帶娃的艱辛與繁重的家務。
因為,這樣的婚姻,只會讓人感到疲憊,感到委屈,感到窒息,而絲毫感受不到幸福可言。

我們總說,人與人的關系,是相互的,婚姻也是。
婚姻本身,就是一場兩個人的修行。
而好的婚姻,需要彼此雙方持續(xù)的正向反饋,而不是一方的心安理得,一方的滿腔怨氣。
從本質上來說,婚姻就是需求的相互置換,你滿足對方的需求,對方滿足你的需求。
只有這樣,夫妻雙方才能實現動態(tài)平衡,婚姻也才能長久地運轉下去。
但現實卻是,有很大一部分丈夫,看不到妻子的內心需求,看不到她們的辛苦與付出。
更不會主動參與,去滿足妻子的需求,從而使婚姻處于失衡的狀態(tài)。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付出習慣性被忽略,你的需求總是不被滿足,你是不是會抱怨,會憤怒,會忍不住發(fā)脾氣。
而這些負面情緒反饋給對方,會引發(fā)新一輪的矛盾與爭吵,夫妻雙方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差,婚姻也會變得岌岌可危。
那么,該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呢?
首先,要足夠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內心的核心需求,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是想找一個體貼、細心、顧家的好男人,還是想找一個對工作上心的事業(yè)型男人?
是想讓伴侶更多地滿足你的情感需求,還是更多地滿足你的經濟需求?
當你足夠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你對伴侶的容忍度就會提高很多。

其次,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你想讓伴侶參與做家務、帶孩子,那就直接明確地表達出來。
而不是因為自己總是在付出,就把怨氣、委屈、怒火,一股腦地全傾灑在對方身上。
要知道,發(fā)泄情緒,并不能解決問題。
正確地表達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最后,給機會以成長,給時間以修復。
有時候,女人活得太累,跟自己總是大包大攬有很大的關系。
不如放開手,讓男人參與進來,允許他有犯錯和修復的機會。
好習慣是養(yǎng)成的,好男人是調教出來的。
多一些耐心,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學會成長,學會共擔風雨。
因為,婚姻的最終目的,是讓兩個相愛的人回歸家庭。
網上看過一句話:
“決定嫁給一個人,只需一時的勇氣,守護一場婚姻,卻需要一輩子的傾盡全力?!?/p>
婚姻,是一場漫長的旅程,我們總會遇到坎坷與險阻,兩個人的攜手同行,好過一個人的苦苦支撐。
來源于:旺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