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180秒內搭建大作文的骨架?
最近看了一些同學的申論大作文,發(fā)現很多同學在寫申論大作文時,分論點不知該怎么寫、不知道從何下筆。有的是沒有思路亂寫,有的是反復講故事硬寫,有的隨隨便便一寫。
這些同學通常是寫著寫著,就開始察覺到不對勁了,但是一旦落筆成文,再想反悔已經沒有機會了。

所以,大作文提分的瓶頸,往往藏在落筆之前,尤其是構思分論點這個環(huán)節(jié)里。
分論點沒想好就匆匆下筆,容易出現字數湊不齊、立意跑偏、踩不到得分點的情況,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還沒提筆,大作文就輸在了起跑線上,被別的考生拉開數十分的差距。
那么,分論點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我考慮,在選定文章主題后,拆解分論點有兩個大方向:向下分解或向上升華。
一??向下分解
具體來說,一個比較抽象的主題就要向下去分解。
比 如
高質量發(fā)展,這是一個抽象的主題,分析這個主題時采用向下分解的方式,思路就比較容易整理。
我們的分論點可以拆解為:實現高質量發(fā)展要弘揚工匠精神、實現高質量發(fā)展要弘揚企業(yè)家精神、實現高質量發(fā)展要弘揚科學家精神。
進一步想,這些精神也是抽象的,也可以進一步向下分解。
比 如
實現高質量發(fā)展要弘揚工匠精神這個分論點。
向下分解可以分解成:打造工匠隊伍、學習工匠精神、發(fā)揮工匠作用。
二??向上升華
對于比較具象的主題,可以采取向上升華的手段。
比 如
有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書店,對所有的顧客來者不拒,要圍繞這個事寫一篇文章,該怎么寫呢?

對這種比較具體的主題,如果向下分解,只能寫的更具體,比如,24小時書店如何營造閱讀氛圍,如何提供良好服務,如何實現持續(xù)發(fā)展等等,這樣寫容易顯得瑣碎,而且寫作角度往專業(yè)化角度發(fā)展,也不好把握。對此,就可以嘗試向上升華的方式。
那該怎么升華呢?書店24小時經營,看到其中表現出來的書香社會的建設,書店24小時經營,任何人都可以前來閱讀,體現了這座城市的包容程度。
從這些角度往上去說,就可以從認知的角度去談了。這時候找三個分論點,寫作空間就更容易展開了。比如:
包容:具體分析書店的包容性,學生也可以來、讀者也可以來、拾荒者也可以來。
平等:比包容性更高一層的,是其背后有一種平等的觀念、平等的認識。
互信:24小時經營,足見經營者與書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相互信任。
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遇到一個抽象的主題向下分解,遇到一個具象的主題向上升華。

申論寫作,思路卡殼,常常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個難是無從下筆的難。因為概念太大,所以不知道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去寫;第二個難是隨處下筆的難。因為概念太小,所以感覺什么角度出發(fā)都可以寫。
向下分解和向上升華這兩個方法,解決了上面這兩個難題。把大變小,把小變大,在作文中靈活運用,是快速拆解出分論點的兩個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