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處事篇」義俠交友,純心作人

今天我們繼續(xù)分享國學(xué)經(jīng)典[菜根譚]第9篇心得。
[菜根譚]說: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譯文】跟朋友相處時,要時刻記得有患難與共,拔刀相助,義不容辭的俠義精神,而做人要保持著一顆至真至純地赤子心。
【注解】素心:素本來是指未經(jīng)染色的純白細絹,引義為純潔,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是赤子之心。

【心得】其實這篇的理解是容易,但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這四個字很難。
但我們更多時候,為什么對這句話老是持著懷疑態(tài)度?因為你就知道你把其他人當(dāng)成了朋友,但人家就是在背后深坑了你。然后我們就會以社會教會了我們,沒有所謂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但那真的是你的朋友嗎?這就是跟自己去評判的朋友品質(zhì),朋友的定義所不同。
故為什么很多人都喜歡說,在社會上混,大家都是你試探我,我試探你,看誰都是這么忽悠,暢聊。但你也會知道這人不行。
人太圓滑不行,因為滑不留手,讓人覺得沒有錨點,沒有基點。所以大家都喜歡跟他們在一起,但誰都不敢去付出真心。

人太棱角分明也不行,看誰不順都懟,看什么時候不合適都懟的人,那也不適合,這因為棱角分明,個性突出,但也會太自我,不符合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都是敵人。那你確認可以是這樣的人嗎?很難能走進他們的心里。
但實際上無論評論多少,這個人如何?人品如何?那所謂的人品,就是你對待眾多利益面前,你如何選擇?如何取舍?對待其他人,背后一套,人前一套?
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判斷,篩選,選擇。
因為在不斷地前進的道路上,你不斷地篩選,不斷地選擇,你才會慢慢地找到跟自己待一起,很舒服的狀態(tài)的人,才是我們想要找到的。
當(dāng)然更多的是,遇到事情,是肝膽相照,患難與共,主動靠近的人,才是我們檢驗成色最佳效果。
我們被社會上教訓(xùn)太多,都說要有城府,要有手段,才會活得下去,不然你所謂“白癡”狀態(tài)去對待,面對,就會讓你變得一無是處。
還是所有的事情發(fā)生,你都會認為誰在算計你,誰在迫害你,誰在陰你?這樣的思維去思考與解決事情,別人認為我們成熟了,但你自己知道,很難受。
但你也要知道那些都是明面上的方式方法,在心底里,到底還有赤子之心嗎?
這不妨問問你自己?
可是很多人都說,我保持了赤子心,但生活并沒有善待我,怎么辦?
但赤子心,并不等同白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