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關于選擇
今天早上在上班的途中,遇到了堵車,東西南北堵了個水泄不通,前面的車一輛一輛緩慢通過,當排到我的時候,我在想是不是要讓一下對面的車輛,但是從后視鏡當中看看我后面的隊伍也是好長好長,我就加了加油,沖了過去。
在車上我就在想,我沖過去了,阻礙了對方的車輛通行,對方的司機會感覺我不好,但是如果我不沖過去,讓對方先行,那么我后面的司機肯定會說我不行,所以你看,兩面都不會落下好。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面對很多這樣的選擇,咋辦哩,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么處在問題中間的我們該怎么選擇呢?
我是這樣認識的:
第一,不論我們做哪樣的選擇,都是倒向了另外的一邊,事件本身并沒有是非對錯,只是處在問題事件本身當中的人,因為有立場的不同,所以才給事件賦予了是非對錯。相同立場的人會感覺你是對的,不同立場的人則感覺你是錯的,所以我們不必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自責,就像我選擇沖過去,不必自責給對方造成了困擾。(在寫到這里的時候,我又想到了世間有很多人在積德行善的過程中,很是自責,自己想做好事,但是又給別人造成了不好的一面,往往因為這種顧忌,從而形成了這也不敢,那也不敢的局面,因為寫這段文字不是說這個的,所以暫時不展開了。)
第二,如何在事件當中做出選擇,最好以當時事件的發(fā)展變化為依據(jù),以天理為做出選擇的指導標準,以三個“有益于”為方向:向著有益于社會、人民的方向;向著有益于事件發(fā)展變化的方向;向著有益于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方向做出選擇。
第三,“一陰一陽之謂道”,在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變化做選擇的時候,最好盡可能多的額看到不同的面,還是那今天早上通過擁堵路口的事件做例子,開始我想到的是阻礙了車輛的通行,但其實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那就是有利于車輛的通行,我在選擇沖過去的時候,是有利于我們后面車輛的通行,在選擇讓對方先行的時候,是有利于對方車輛的通行,所以不管我如何選擇,都是有利于車輛通行的。當這樣想的時候,心情瞬間就變得美好了。
事情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意義,有的人看到了積極的意義,有的人看到了消極的意義,所以,在想要看到積極的意義,還是看到消極的意義方面,如何選擇全在自己。
那如何選擇呢?看看上面說的三點內容,希望能夠起到拋我的磚,引你的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