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紅了《只此青綠》的《千里江山圖》,傳承千年的國畫顏料秘密
相府征墨妙,揮毫天地窮。
始知丹青筆,能奪造化功。
——岑參《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

春暖花開時節(jié),吳院長與倪老師帶著隆德園畫院的孩子們走訪參觀了金碧齋?!敖鸨獭币辉~,就來自中國傳統(tǒng)繪畫,指中國傳統(tǒng)繪畫顏料中使用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了泥金一色。


位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金碧齋美術材料研究中心,是由曾主持過北京雍和宮法輪殿壁畫制作、山西永樂宮壁畫搬遷和新疆地區(qū)壁畫臨摹工作的王定理先生創(chuàng)辦。金碧齋擁有數(shù)量可觀的中國畫傳統(tǒng)顏料原石和成品樣本庫,以及整套的顏料研磨設備和制作車間,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材料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與技術支持。

2022年春晚上備受矚目的舞蹈節(jié)目《只此青綠》,畫面及美學靈感的出處就是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畫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xiàn)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杰構。

《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tǒng)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zhì)為主要顏料,敷色夸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在用色上,畫家于單調(diào)的藍綠色中求變化,雖然以青綠為主色調(diào),但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使畫面層次分明,色如寶石,光彩奪目。元代著名書法家溥光對此卷推崇備至,在卷后題跋中贊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p>
丹青
青綠山水匠心制造
一幅北宋年間的畫卷能夠流傳近千年,顏色依舊保存完好,正是因為古人千年前精湛的傳統(tǒng)繪畫顏料制作工藝。古人在制作顏料的過程中,堅持嚴謹?shù)闹谱鞴に?,從選材到制作,有著考究和困難的操作流程。尤其是在沒有打磨機的時代,想要把礦石顏料磨成非常細膩的微小顆粒,是一件異常艱難的挑戰(zhàn)。

傳統(tǒng)繪畫顏料當中的石青、石綠、三青、三綠、頭青、頭綠幾種顏色,都是由孔雀石這種礦物質(zhì)制成。傳統(tǒng)顏料制作匠人,通過控制礦物質(zhì)研磨顆粒細微的大小不同,顯示出這六種色差。而沙青(又稱佛青、回青)顏色,就是古時從西域傳到中原地區(qū)的顏料,多用在佛教繪畫上。

青金石,又名金精、佛青、回回青、藍赤、天然群青等,常含有浸染狀的黃鐵礦,似金星閃爍,故稱青金石。在我國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克孜爾千佛洞等石窟寺壁畫上都曾使用青金石作顏料。

土黃是顏色純凈、結構松軟的褐鐵礦,土黃又名黃赭石。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千佛廊(北周03窟)中的千佛均為淡黃色,使用的就是黃赭石。

古人曾利用金箔或其碎屑,加上粘合劑,制成金泥等涂料,用于印花工藝及繪畫。為了體現(xiàn)佛法的莊嚴神圣,敦煌壁畫中金色應用廣泛,技法有涂金、描金、貼金、瀝粉堆金等。朱砂色彩亮麗沉穩(wěn),能使畫面提神添彩,顏色鮮紅的上品朱砂多用于佛像嘴唇、頭光、紅日等處,著色面積很小,在我國魏晉南北朝后各地的石窟、寺院、殿堂壁畫中大都有朱砂作顏料。

古人曾利用金箔或其碎屑,加上粘合劑,制成金泥等涂料,用于印花工藝及繪畫。為了體現(xiàn)佛法的莊嚴神圣,敦煌壁畫中金色應用廣泛,技法有涂金、描金、貼金、瀝粉堆金等。
工筆水陸畫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

水陸畫大多采用工筆重彩畫法,色勒、渲染十分細膩,毫發(fā)入微,工穩(wěn)謹嚴,即便是衣服上細小的圖案紋樣都畫得十分精致,用色十分豐富,敷彩濃重,富麗堂皇。

隆德園畫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傳承著中國傳統(tǒng)工筆繪畫技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著繪佛這件事。古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年輕一輩的手中,重新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晁錯論》
想要到達彼岸,就要秉持著一顆永不放棄的初心。一步一步,步履不停。
編輯 | 懿 萍
文字 | 靜 靜
校對 | 沐 芯
圖片 | 隆德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