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人生精進的五大指南


-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
- 為什么說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是需要探索的?
- 如何能修煉到孔子所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tài)?
- 為什么說我們需要的是“全面成長”?
……
這一系列問題,都將在本篇中闡述。作者陳瑋,泰普洛業(yè)務合伙人,現(xiàn)為北大匯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匯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心主任,曾任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萬科執(zhí)行副總裁兼首席人力資源官、Hay Group大中華區(qū)總裁等職。
之前我們推送過幾篇陳瑋老師的文章,廣受讀者好評。在從中國智慧和西方模型,看“領導力的修煉”,陳老師從洞見現(xiàn)實、中國智慧、西方模型三個方面,談到了創(chuàng)業(yè)者和領導者的進化與修煉;在“領導力修煉”的三個維度:認知、情商和哲學中,他從方法論上分享:創(chuàng)業(yè)者和領導者如何持續(xù)升級和進化,并用“陳三角”模型來具體解釋。
而本篇,適合每一位追求個人成長和有意義人生的朋友,細細品味閱讀。以下enjoy:
1、人要全面成長,為何需要不斷精進?
“意識層級”這一模型,是一位醫(yī)生加學者的David Hawkins提出來的。他根據(jù)研究和觀察,把人所感受到的意識分成等級并打上分數(shù)。(具體可參考下圖)

開悟是700到1000分的人達到的境界。那么誰是真正開悟者呢,可以想象真正的開悟者在人群中是很少的,作者也說他一生很少看到真正的開悟者。
借用孔子的說法,我想真正的開悟者至少要達到“60而耳順、70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而對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來說,都是在正能量和負能量的交織中展開,并向前推進的。
能量自測的小游戲
從意識層級這一模型來看,200分以下很多的情感或意識,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200分以上的情感或意識的產(chǎn)生,主要是開始去關注周圍的世界和人。
如何讓我們用這個框架來,對自己的過去作一個盤點?你可以畫一個四象限的圖,橫坐標是生活和工作兩個維度,縱坐標是高分和低分,以200分為界。
在生活和工作兩個維度,常常出現(xiàn)了哪些200分以上或以下的意識或情感,建議你花幾分鐘時間很誠實地寫下來。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好幾個場合,包括有公司的高管群體,商學院的資深學員群體等等,讓大家做這樣的一個練習。
發(fā)現(xiàn)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是有不少正能量的,比如喜悅、主動、寬容、淡定等等;但也出現(xiàn)了不少負能量的意識,比如憤怒、內(nèi)疚和恐懼。
很多的內(nèi)疚是對家人的,這點大家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我們覺得自己工作時間太長,整天不回家吃飯,沒有時間陪父母和孩子等等。因為壓力大,即使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也不是很用心,一起相處的時間質(zhì)量并不高。
這些都是當今中國的大問題,好像是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有些事情的代價,是延遲到來的,有一天會來找我們的麻煩的。
工作中的常見負能量
有一個是憤怒,為什么憤怒?有人說是因為有豬一樣的隊友,而不是神一樣的隊友,所以我們覺得很憤怒,控制不住自己。
另外一個是恐懼,不少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恐懼。當然負面情緒,包括憤怒和恐懼,也可以產(chǎn)生能量和動力,產(chǎn)生爆發(fā)力推動事情往前走。
但長期來看,負面情緒不僅傷身體,而且也會阻礙自己和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
關于能量層級的更多內(nèi)容,之前在影響領導力的本質(zhì):能量層級 一文中,我們也有詳細介紹,歡迎回顧。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時常都會做這樣的事,比如立個flag;但研究發(fā)現(xiàn),88%的決心,比如瘦身、多讀書、戒煙等等,都是做不到的;而其實寫這些決心的人,大概有52%的人,在開始做年度規(guī)劃和決心時,對于能否實現(xiàn)都是信心滿滿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需要下決心、定目標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們要從哪些方面來實現(xiàn)決心呢?
在這里,我提出一個五大領域全面成長的框架:身體(physical)、認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社交(social)、靈魂(spiritual)。
人生第一大精進:身體
首先是身體上,你今天鍛煉了嗎?有多少人有運動習慣?每周運動3-4次,每次半個小時的。
我每次在公開演講或公司內(nèi)訓中,都會問這個問題。通常我會看到大約有25%的人,表明他們已經(jīng)有這個運動健身的習慣。一開始我覺得有些詫異,為什么在所謂的精英人群中,擁有運動習慣的人這么少。
但后來我也想明白了。我真正意識到運動健身的重要性,并付諸實踐,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
其實,人的懶惰和慣性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我在哈佛的運動故事
2009年,我在哈佛商學院參加一個十周的高級管理課程(AMP)。我和另外7位同學住在一個大的套間里。我們每個人的房間都很小,剛夠放一張書桌。
這種設計可能就是讓我們不要宅在自己的房間里,而是走出房間來到客廳跟同學多交往。
剛?cè)サ膸滋?,每天早上大?點,都聽到很多同學都出門了。有一天,在跟幾個同學聊天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問我,Wayne,你不運動的嗎?
我們這個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新西蘭、泰國、智利和印度的同學,我不好意思說我沒有運動的習慣,怕丟了中國人的臉。我就說,我運動呀,這幾天主要在倒時差,所以沒運動。
之后我就每天很早起床,跟這些同學們一起去健身房?;貒?,我堅持了一陣,但慢慢又松懈了。一直到幾年前加入萬科。
萬科被人稱為“萬科運動員有限公司”。上下都有運動健身的習慣。高管中就有好幾個是跑馬拉松的。從萬科開始,我不僅加大了運動量,也開始習慣性地每周運動健身了。
最近,我在萬科創(chuàng)始人王石的朋友圈里,看到他自拍的一張健身照。他在以色列的住所,滿頭大汗剛剛完成半小時的劃船機訓練,看起來速度很快。
他自己說每周五次劃船機訓練,再加每周兩次的長跑或賽艇訓練。運動量極大!

這張照片對我還是有影響的。我想接下來的決心應該是加大運動量,比如至少每周一次較為高強度的運動。
此外,我想要戒掉我在晚上吃太多零食的習慣,我當眾宣布,我要戒掉這個習慣。大家知道當眾宣布有什么好處嗎?
研究發(fā)現(xiàn),當眾宣布一個目標的話,會讓你更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所以你以后如果有一個決心,也要當眾宣布一下。
人生第二大精進:認知
全面發(fā)展的第二個方面是認知,我們還要不斷地升級我們的認知能力。認知升級方面,可以包括技能、知識和思維方式等方面。
1.技能層面
很多人可能覺得技能訓練有點小兒科,其實不是這樣。這一點我也是從王石主席身上得到的啟發(fā)。
有時在技能方面如果有一些突破的話,會把自己的人生,帶到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境界。
王石60歲去哈佛時,英語基本上不能開口的。但他去了哈佛劍橋之后,語言能力大漲,甚至可以用英文發(fā)表演講。
英語這個技能的提升,到底給王石帶來了什么呢?
掌握了語言這個技能,王石可以自如地成為WWF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董事,被當選為亞賽聯(lián)的主席,與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一起討論全球環(huán)境保護問題等。
英語這一技能的提升,讓他在不一樣的世界舞臺上學習和成長,并發(fā)揮影響力。因此,千萬不要低估了一項技能對認知升級的貢獻。
2.知識層面
德魯克先生曾說,他每三年都要學一個新的東西,每三個月要在一個領域的知識上下功夫;另外,查理芒格說腦子里面一定要裝一百多個模型,這個模型可能來自生物學、量子力學,也可能來自經(jīng)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領域。
他說這些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大大地擴展思維模式。這些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但是都沒有照著做。知行合一其實最難。
所以我想2019年我的一個新年決心,就是遵照這兩位大師的建議,圍繞一兩個主題深入鉆研一下,我現(xiàn)在計劃的一是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另外一個是腦神經(jīng)科學。

3.思維模式
認知升級的第三個方面是思維模式。人,常常在思維模式方面有自己的慣性。
心理學家卡尼曼,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寫了一本書叫《快思考和慢思考》,書里面講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系統(tǒng)一思考和系統(tǒng)二思考。
系統(tǒng)一思考大部分是本能的直覺的,不太燒腦,不太需要消耗很多大腦的能量,好像是處于自動駕駛模式。
我發(fā)現(xiàn)我是系統(tǒng)一思考最好的實踐者,我用很多本能和直覺來思考,當然我的直覺也不錯。但是問題在哪里呢?系統(tǒng)一思考常常會受自己的錯覺所影響,會被錯覺帶到溝里去。
而系統(tǒng)二思考雖然很燒腦,需要刻意努力,但有可能獲得更多更廣的神經(jīng)鏈接,以產(chǎn)生更好的更入木三分的洞見。
我最近聽麥肯錫的董事長在一個演講中說,一個高層領導者每周至少要有兩次,每次兩個小時,一個人獨處進行深度思考??赡苤挥幸粡埣堃恢ЧP,沒有書沒有微信地進行深度思考。

人生第三大精進:情緒情感
人是情感動物,情感的豐富性和波動性,為人生增添了很多色彩和美好!但是水能載舟又能覆舟。為情所困、為情所擾、為情所傷的例子,司空見慣、比比皆是。
因此我們在情緒和情感管理方面,要持續(xù)成長。情緒情感管理的最高境界,可能是王陽明所說的“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此心不動
此心不動是指輕易不會動到心,更不會傷到心。心平如鏡、寧靜致遠。內(nèi)心震蕩的波幅不能太大,劇烈震蕩的次數(shù)不能太多,而且不能持續(xù)時間太長。
但這樣是否會心如止水、了無生氣、缺乏能量呢?王陽明又補了一句,隨機而動!
隨機而動
機緣到來的時候,人的情緒情感可以排山倒海、洶涌澎湃、波瀾起伏,產(chǎn)生的能量可以讓人為之一驚。
但如何把握這個機緣呢?
這可能就需要智慧了。需要你熱啟動的時候,我們就要能興奮起來,調(diào)動全身心的能量,去完成一件事情。
這讓我想起一首詩:
上天啊,請賜予我平和的心,去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賜予我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哪些可以改變哪些不可以。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需要長期的努力,所以老子才會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里我可以分享幾個小方法:
1.管控杏仁核劫持
杏仁核是大腦中的情感、情緒中樞,對人的生存很重要。人在危急的時刻,是來不及思考的,人的應急反應是不經(jīng)過大腦的。這種應急反應,其實就是杏仁核被劫持。
應急反應可以使人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調(diào)動全身心能量,應對一個突發(fā)事件,這是它積極的一面。但它也會使人處于一種失控狀態(tài),比如突然勃然大怒,再比如沮喪。
怎么去管理這個杏仁體劫持?我們講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
第一個是深呼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訓練,對平復心情管理杏仁體劫持很有效;
另外一個小方法就是自我暗示,因為杏仁體劫持來得很快,據(jù)說只有六秒鐘,所以你只要控制住這個非常短的時間,就可能避免進入失控狀態(tài)。

2. 學會自嗨,主動尋找“心流”
心流是一種忘我的狀態(tài),一種身心靈都體驗到美好的狀態(tài)。
世界不是圍繞你來轉(zhuǎn)的,大部分人都需要圍繞世界來轉(zhuǎn)。自己要找到自嗨的方式,不斷尋找可以刺激自己前行的精神鴉片。你如果不學會自嗨,不要期望別人每天給你灌雞湯。
對很多人來說,一切事情都太難了,你需要不斷地找到尋常生活中的小確幸,激勵自己走下去,而且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地走下去!
我們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會得到奧斯卡、格萊美、艾米、諾貝爾、普利策這些人生大獎;但人生中的小確幸,卻隨處可得。焚香、試茶、高臥、聽雨、看山、釣魚、嘗酒,人生中的種種美妙小瞬間,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說實話,現(xiàn)世的挑戰(zhàn),對人情緒情感的要求太高了。沒有足夠的韌勁,是根本玩不下去的。
表面光鮮內(nèi)心悲催的大有人在。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這也許解釋了為什么有這么多人睡不好,感到焦慮和沮喪,甚至進入抑郁狀態(tài)。
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自嗨”的
去年夏天,我作為觀察員去劍橋大學上了一周的課。作為觀察員,我一周下來基本沒有講話,把我憋得夠嗆。
在畢業(yè)晚宴上,我主動征得主持人的同意,站起來為大家唱了一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贏得滿堂喝彩。
當然不是我唱得好,而是對于這群歐洲人來說,這種中國戲曲太獨特了。我就此做了一把中國的文化使者,一下子分泌了好多多巴胺,感覺夠爽!
3. 正念練習:活在當下
正念,也算是一種呼吸練習,讓我們提高對自己意念的覺察和掌控。我們?nèi)说囊饽?,是分分鐘都在不斷流動的;我們每天開小差、做白日夢的時間很多,而自己卻常常沒有意識和覺察。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思緒飄到了遠方。
正念就是讓我們聚焦當下、活在當下!
雖然正念在全世界很火,比如很多高科技大公司,像谷歌,正念練習好像是員工的標配。但其實,正念卻是東方智慧。
禮記大學中,很早就提出“誠意、正心”之說。所謂“誠意”就是不裝,心口如一;所謂“正心”,就是聚精會神活在當下,不要”聽耳不聞、視而不見、食而不知其味“。

現(xiàn)在有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正念不僅可以讓我們變得內(nèi)心更平靜,更能管控情緒失控的情況;正念還可以改善我們的睡眠,提升我們的記憶力、注意力甚至聰明程度。
人生第四大精進:關系
五大領域全面成長的第四個方面,是社會交往,與他人的關系。這一社會關系,包括了跟家人、跟同事、跟朋友、跟其他人的關系。
前面我們講到的三個方面,身體、認知、情緒情感,好像都是關乎我們自己的,好像我們能夠獨善其身,這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部分。
但是,社會關系的質(zhì)量,對于人生是很重要的??梢哉f,我們有什么樣的社會關系,我們就有什么樣的人生,社會關系定義了我們的人生。
人生很多的快樂、幸福以及痛苦,都是我們的社會關系造成的。人的很多煩惱、甚至是精神和心理疾病,都是由社會關系問題觸發(fā)的。
關系出了問題,首先要檢討自己
在中國人的智慧中,社會關系的好壞首先要歸功于或歸罪于自己。自己沒搞好,社會關系也搞不好,首先不要怪別人。
因此,如果跟妻子、丈夫、孩子、老板、下屬、同僚、朋友、合作伙伴和其他認識不認識的人,在關系上出了問題,先要檢討一下自己。而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

我們可以自己想一下,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三個關系是什么,現(xiàn)在存在什么問題,為什么。
如果某種社會關系的重要性很高,但狀態(tài)又很不好,那就需要重點關注解決了。這些問題通常也比較棘手,因此很多人會采取逃避和拖延的方式,把頭埋在沙堆里面,眼不見心不煩。
確實,有些事情需要時間,拖一拖也許就會有轉(zhuǎn)機。但當事人一定要覺察到這樣做對我們身心的影響,我們常常需要因為逃避或拖延付出額外代價。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社會關系進行了一番審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所有關系都出現(xiàn)問題了,好像與所有人都擰巴了,好像整個世界都與他為敵,那首先要想的是自己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問題。

接納了自己,才能接納這個世界
與世界不能和解,首先是因為我們與自己不能和解。因此,我們就需要沉思一下,我在什么地方無法接納自己,為什么不能接納。我們接納了自己,才能開始接納這個世界。
我們要在社會關系領域持續(xù)成長,也有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
宏觀方法就是策略思考,經(jīng)常性審視自己社會關系的特點和演變過程,并主動引導各種社交關系的走向。
每個人主動構筑或被動形成的關系網(wǎng)的差異,是很大的。每個人自己所處的關系網(wǎng)就像一個小宇宙,自己可能要常常自問自答一番,我的小宇宙變得更活躍、更多元化、對每個節(jié)點更有價值了嗎?
同時,每個人又都是別人的關系網(wǎng)中的一個節(jié)點,是整個大宇宙中的一份子,作為大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的一個節(jié)點,你對整個網(wǎng)絡、整個大宇宙更加有價值呢還是相反?這些都需要常常審視。
從微觀來說,就是要分析每個重要社會關系的質(zhì)量和走向。
舉例來說,與自己老板之間的關系。
我們常常說要管理好自己的老板,連德魯克都專門寫了“管理你的老板”的文章,可見管理與老板之間的關系,其實是重要的管理問題,直接影響我們成功與否、成長與否、快樂與否。
在宏觀上,要經(jīng)常審視一下與老板的關系,多自問一下:
- 我知道讓老板晚上睡不著覺的事情嗎?
- 知道他未來三個月三項優(yōu)先級最高的工作嗎?
- 知道他獲得信息的偏好嗎?比如說他喜歡當面說還是微信溝通就好?
- 我倆互相信任嗎?
- 我們的親密程度夠嗎?
- 我能給他帶來獨特價值嗎?
- 未來,我們的關系應該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我需要做什么?
……
總而言之,人生中那些重要的社會關系,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跟老板的關系,都能獨立成為一門學問。
在微觀層面,我覺得社會關系領域的持續(xù)成長,要把握三點:
1.提升同理心 ?
同理心就是在認知上能善解人意,在情感上可以感同身受;就是能猜準別人的難言之隱,就是沒有經(jīng)歷別人的經(jīng)歷,但擁有感受別人感受的能力。
要培養(yǎng)同理心,首先要學習傾聽。
我以前滿腦子都是自己的事,腦子里塞的東西太多了,哪有耐心聽別人說話,有時候人家沒說幾句就把人打斷了。
現(xiàn)在我常常會努力克制自己,讓人把話說完。
特別是產(chǎn)生了一個意識,聽話聽音,想想別人說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當然我現(xiàn)在還沒有達到所有的話都很悅耳,都能聽出弦外之音的境界,還需要不斷修煉。
傾聽這兩個字,“傾”字用得特別好,前傾,好像是指一種身體姿勢,我們身體前傾,聚精會神地聽別人講;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不只是身體上的前傾,而是心靈上的前傾,在心靈上的投入。
西方人稱之為Active Listening,積極聆聽,說的也是類似的意思。
在傾聽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觀察。這是同理心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人的肢體語言透露出大部分的信號。語言可以騙人,不開心說成開心,不愿干說成很想干,但身體語言卻不太會騙人。
同理心這種素質(zhì)中,比較高的層級,是接納多元化。
大千世界五花八門,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兒沒有。要在哲學上接受多樣性,知道多樣性特別是人的多樣性,造就了世界之美,人類之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未來世界的特點。
當然,多樣性是把雙刃劍,它帶來了世界的豐富,促進了創(chuàng)新,但也增加了很多管理復雜性和成本。
這是為什么很多領導者不喜歡多樣性的原因。但在創(chuàng)新的年代,未來的領導者,必需接納多樣性、享受多樣性、擁抱多樣性,并在多樣性中成長并燦爛。
2. 主動擴展,主動進攻
社會關系是需要經(jīng)營和建設的。但我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差。雖然因為工作關系我也認識不少人,但總體來說比較被動,俗話說很宅。
村上春樹說得好,“感情,不聯(lián)系就會淡,不珍惜就會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風景,還要多與人聯(lián)接,體驗不同的思想和個性之美!”
以后我想在社會關系建設方面,多一點主動擴展,主要通過啟動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研究,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去聯(lián)接以前沒有聯(lián)接過的人。
3. 遵循互惠原則
現(xiàn)在來說,單方面付出或索取都是不可持續(xù)的。沃頓商學院著名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對于人們是如何付出和索取的行為進行了研究。他發(fā)現(xiàn):
- 大約有19%的人是純粹的索取者,他們遇到人就想“他可以幫我什么?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什么?”;
- 大約有25%的人是給與者,他們會問“我能幫你做什么”;
- 有56%的人是所謂互利者,你幫我一些我?guī)湍阋恍?/p>
格蘭特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完全的輸家是那些過度的給與者。因為他們慷慨地給與別人幫助,但反而使自己焦頭爛額,無暇顧及自己的事情。
但好消息是最成功的,也是那些把握分寸的給與者,他們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給人以幫助,最后自己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想整個社會和各類組織都需要建立互惠互利的文化,我?guī)湍隳銕臀?,不讓雷鋒吃虧。對于那些只求索取,不思回報的小人,我們也就只能點到為止,甚至敬而遠之了。
人生第五大精進:精神
有個詞叫靈修,是否就是指靈性上的修煉。為什么要在精神上、靈性上不斷修煉、持續(xù)成長?
人作為高級的有靈性的動物,有時會問關于人生意義的問題。這確實就像北大保安問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么而活”。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問這個問題,問了但找不到答案的也大有人在,大概只有少數(shù)人不僅問了還找到了答案。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以我現(xiàn)在的想法來看,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雖然沒有意義,但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們能賦予自己的人生一定的意義。
一種底線思維就是:活著就是意義!但這個意義好像太普通了,一點也不性感。
有西方人提出來,Live,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這句短句好像很有禪意。有些人只顧自己活著,自己活好,但不讓別人活,或者不讓別人活好。所以,“自己活,也讓別人活”,就似乎已經(jīng)是一個相當崇高的人生意義了。
另一個西方人說,Live,Love and Learn,這樣就是3L的人生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愛、好好學”,這個聽起來也不錯?。∵@好像是說,在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可以這樣說:我活過、我學過、我愛過!是否還應該加一個字:play,我玩過?
人生意義探討之孔子篇
中國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肯定更早??鬃拥恼撜Z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照孔子的說法來推測,他所設定的“人生意義”藏在三種狀態(tài)中:
- 在持續(xù)學習中,不斷有新的領悟,并且樂從中來;
- 你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會長途跋涉遠道而來看你,他們愛你,你也愛他們;
- 成為君子,成為跟世界和解的君子,不管人家多么不理解你,你都能夠保持平常心。
我們從孔子的另一段話中,似乎也可以揣摩出他為自己設定的人生意義: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孔子的話來看:
人生需要不斷精進,每十年需要有一個大的勢能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持續(xù)修煉不斷升級可能是人生的意義,最后要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心靈和行為獲得完全的自由境界。

禮記大學中說的那段著名的話,也可以看成是中國古代圣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儒家的觀點來看,為人在世的最高境界,可能就藏在這句話里了。
我把它翻譯成以下幾點:
研究萬事萬物、不斷獲得新知、不裝——做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不斷修煉自我精進、搞好小家庭帶好小團隊、參與國家治理、共創(chuàng)大同世界。
人生意義探討之王陽明篇
人生有什么意義?王陽明的臨終遺言可能是最好的詮釋了。臨終前,據(jù)說他的弟子問他還有什么話要說,他回答道:此心光明,夫復何言。
也許對王陽明來說,在一個黑暗的社會里,能一輩子保持內(nèi)心光明,做到問心無愧,就是實現(xiàn)了人生的目的。
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是需要探索的,就像西方人所說的那樣,soul searching,靈魂的探索。
有個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也是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維克多福蘭克爾專門構建了一門學科,人生意義療法,幫助人們尋找人生意義。
Fankle提出有人之所以能夠從慘無人道的納粹集中營生存下來,是因為這些人對未來有強烈的憧憬,同時擁有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感。
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問過不少同學,有誰想過、或者想清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意義,甚至把人生使命寫下來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還真是非常少。但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信仰基督教的人們常常說,God has a plan for me,上天對我是有計劃有安排的,每個人自己要試圖去探索出來這個安排是什么;
大教育家陶行知說,人生是為了一件大事而來,那每個人的這件大事又是什么;
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每個人的才能、潛能都會用在哪里。
這些探索,只能由我們每個人自己決定是否有價值,是否需要。最終,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只能由自己給出。
最后我想用我曾經(jīng)服務過的Nike的兩句話,結(jié)束今天的發(fā)言:
Just Do It,說干就干;There is no finish line,永遠沒有終點線,永無止境!
泰普洛領導力簡介:
泰普洛領導力成立于2002年,以「喚醒組織潛力 賦能企業(yè)領導者」為使命,匯聚數(shù)位有國際化背景的資深顧問和實戰(zhàn)教練,依托CPI人才測評、人才盤點、企業(yè)定制化內(nèi)訓、高管教練、內(nèi)部私董會等業(yè)務組合拳,為企業(yè)提供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人才發(fā)展和領導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