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常用(集成電路、刻蝕)關(guān)鍵詞解析
一、什么是半導體?
半導體是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zhì),它的電阻率在10-3~109范圍內(nèi)。自然界中屬于半導體的物質(zhì)很多,用于制造半導體的材料主要是硅(Si)、鍺(Ge)、砷化鎵(GaAs)。
純凈的半導體電阻率很高,幾乎不導電。但在特定的條件下,如光照、摻雜等,它的電阻率可以降到幾十歐姆甚至更低,并且隨摻入的雜質(zhì)不同呈不同的導電特性。我們分別稱之為P(空穴導電)型半導體和N(電子導電)型半導體。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相接觸時,在接觸面就形成了PN結(jié)。PN結(jié)具有正向?qū)ǚ聪蚪刂沟奶匦?,利用它可以制得常用的二極管。
在集成電路制造中,常用的襯底材料是硅單晶片,根據(jù)圓片加工過程中硅單晶切割的晶格方向的不同,可把它分為<100>和<111>等晶向。在mos集成電路制造中,選用的是<100>晶向的圓片。
二、 什么是集成電路?
不同導電類型的半導體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二極管、三極管、電容、電阻,如果把這些元件做在同一塊芯片上,完成一定的電路功能,就稱之為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可分為雙極集成電路和MOS集成電路,MOS集成電路又可分為nMOS集成電路、pMOS集成電路和CMOS集成電路。
三、?什么是刻蝕
集成電路的制造,需要將各種不同的元件(晶體管、電阻、電容)做在同一塊芯片上去,需要在芯片上做出不同的圖形。把光刻確定的圖形轉(zhuǎn)移到構(gòu)成器件的薄膜上,把不需要的薄膜去除,這一過程稱為刻蝕。
從刻蝕界行家華林科納中了解到,刻蝕一般用于硅,二氧化碳,氮化硅,碳化硅等晶圓片或者玻璃片的刻蝕。
五、什么是等離子體?
簡而言之,等離子體是指電離的氣體,是由電子、離子、原子和分子或自由基團粒子的集合體。而這些原子和自由基團通常具有很強的化學活性,可以與其它物質(zhì)反應(yīng)。等離子刻蝕就是選用合適的氣體,通過低壓放電產(chǎn)生等離子體,利用其中的活性原子和自由基團與硅片表面的薄膜反應(yīng),生成揮發(fā)性產(chǎn)物而被去除掉,從而實現(xiàn)腐蝕的目的。
?
此文章來自于華林科納內(nèi)部資料,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報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