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唐詩中的爺們——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高適與岑參

2023-07-25 16:35 作者:戴建業(yè)老師  | 我要投稿

直播預告:

B站的伙伴們,大家好!7月25號19時(晚7點開始),我將在我的直播間和大家分享《唐詩中的爺們——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高適與岑參》的主題演講。將和大家一起侃侃高、岑的闖蕩與追求,他們的雄心與霸氣,他們的挫折與成功,他們邊塞詩奇特的想象,奇異的風光,雄強的力度,壯闊的境界,他們詩風詩藝詩境的異同,并通過對其人其詩的分析,來展現(xiàn)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直播期間,恢復從前的抽獎形式,會抽出3位“天選之子“,贈送我的簽名書,歡迎大家到我的直播間坐坐!我的個天!

直播間傳送門:https://live.bilibili.com/22463581

?

?

附錄:直播材料

唐詩中的爺們

——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高適與岑參

一 高適:“看取寶刀雄”

盛唐時期有兩大詩派,一個是山水田園詩派,一個是邊塞詩派。這里先得交代一下,學術界有不少人認為,盛唐有田園詩和邊塞詩,但并沒有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盛唐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盛唐時期將士們立功塞外的壯志,謳歌了他們一往無前的豪情,贊美了他們報效祖國的獻身精神。相較盛唐的山水田園詩而言,盛唐的邊塞詩更能反映“盛唐氣象”。

現(xiàn)在人們常說,盛唐有四大邊塞詩人,就是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其實,盛唐的邊塞詩人還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及的這四位以外,還有著名詩人李頎、王翰等。李頎的邊塞詩比王之渙的還多。這一講,我們主要聊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岑參的邊塞詩更有個性,想給他一點“特殊待遇”,下一講單獨聊岑參其人其詩。

?

1.邊塞詩中“四劍客”

在講這四位老兄之前,我先從整體上介紹一下他們。

高適[1]是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他的祖父叫高侃,是唐朝的名將,也是唐朝有名的開國將軍之一。

不用說,高適非常浪漫。大約二十歲那年(一說十八至二十歲),他離開了老家,一個人獨闖長安。在蓨縣那個小地方,高適算是聲名很大,村里鄉(xiāng)親父老都來送他,他信心滿滿地對大家說:“各位伯伯叔叔留步,各位兄弟也別再送了,大家就在這兒分手。要是不能在京城搞出個名堂來,我高適就不回家見鄉(xiāng)親父老?!彼钢孱^一棵大樹說:“大樹,你為我做證!”

他在《別韋參軍》詩中說:“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首望君門,屈指取公卿?!痹谀贻p的高適眼中,在京城撈個一官半職,比在河邊撈一條小魚還容易。

到了京城以后,高適便在城里找了一間破廟住下來,等著唐玄宗來召見他。他以為自己已經(jīng)名揚天下,一向以大詩人自居,可當時的唐玄宗還不知道天下有個叫高適的小伙子。他左等右等都沒有等來,錢都用光了,不得不離開米貴的長安。離開長安時,他把長安的權貴痛罵了一頓。那是高適第一次入長安,興沖沖地來,罵罵咧咧地走。

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其實就是打發(fā)了李白幾個錢讓他滾蛋。李白先和杜甫從河南到山東,半路上又遇到了高適,他們三個人一起在山東、河北、河南一帶,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干過很多滑稽、荒唐、可笑的事。

高適在唐代詩人中,被稱為“詩人之達者”,他后來當?shù)墓俨恍?,算是詩壇上的幸運兒。

王昌齡、王之渙、王翰,這三位都是今天山西太原人,而且山西太原的王氏都門第高貴。

王昌齡[2]老兄很早就考上了進士,史書上說他“不護細行”,意思是不注意生活細節(jié),說白了就是個性放蕩不羈。這種性格在官場上肯定吃不開,開始是讓他貶官,最后是使他喪命。他貶官江寧后的那首名詩《芙蓉樓送辛漸》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他心地倒是善良,性格也很豪爽,但生活上的確有點放蕩。

當然,在放蕩這個問題上,王之渙、王翰都不甘落后。

王翰[3]是個富二代,說他“發(fā)言立意”,就是他的做派“自比王侯”。據(jù)說,他家里養(yǎng)了很多小妾。史書上說他的太太“稍不如意者,休之”,哪個給他做老婆那真是倒霉了。

他們都是北方人,都非常放縱、粗獷、豪邁。高適到過邊塞,王昌齡很年輕的時候也去過邊塞。王翰、王之渙也都是走南闖北的人。

?

2.“功名萬里外”

高適現(xiàn)存世的詩有二百四十多首,這些詩歌題材涵蓋邊塞、詠史、紀游、感懷、應酬等,其中寫得最好的還是邊塞詩。

高適一直有強烈的功名心,他在《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一詩中說,“公侯皆我輩,動用在謀略”,在他看來,你能不能成為公侯,能不能位至卿相,不在于你家世的貴賤,而在于你本人才華的高低。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你有沒有可能成功,不能靠你爸爸,只能靠你自己。他相信,“丈夫窮達未可知”(《送田少府貶蒼梧》),關鍵是有沒有壯志雄心,有沒有冒險精神,有沒有毅力才能。

他赴邊塞,闖江湖,失敗后毫不氣餒,跌倒了再站起來,心氣高卻不浮躁,有才華又絕不狂傲,最后憑自己的才能和努力闖出一片天下,對高適這樣的“達者”,我非常欽佩。

他的邊塞詩大量抒寫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安邦治國的宏圖,也謳歌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贊美將士的尚武精神。如他的名作《燕歌行》,“金伐鼓下榆關”“男兒本自重橫行”,他是詩壇上當之無愧的勇士。他勇敢地揭露軍中的腐敗不公,譴責主帥的驕淫輕敵,同情士卒的悲慘命運,尤其讓人刮目相看,如“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當然,作為盛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高適更多的還是渴望個人的成功,謳歌戰(zhàn)爭的勝利,我們看看他的代表作《塞下曲》后半部分。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jīng)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朋友們,看到了嗎?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畫圖麒麟閣”,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名垂青史。而他追求名垂青史的途徑,主要是灑血疆場建不世之功,他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前人說“功名功名”,先立功而后才會揚名,所以他寧可以命來贏得成功,“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他瞧不起坐在家里皓首窮經(jīng)的文人,“大笑向文士,一經(jīng)何足窮”!

我們再看他的另一首代表作《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友人李侍御赴安西從戎立功,高適作詩為他送行。安西即唐代的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

明朝許學夷在《詩源辯體》卷十五中說,“嘗欲以高達夫‘行子對飛蓬’為盛唐五言律第一”。說此詩是盛唐五言律壓卷,就像說某女孩為神州第一美人一樣,無疑會見仁見智,難有統(tǒng)一的意見,但至少說明它是一首好詩,或她是一位美女。

他一起筆就寫得非常瀟灑豪邁:“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薄靶凶印本褪莿e者,指詩中這個李侍御。李侍御其人不詳。侍御就是負責糾察一類的小官,官職不高?!帮w蓬”即隨風到處飄飛的蓬草,“鐵驄”是穿了鐵甲的戰(zhàn)馬。以“金”飾鞭,以“鐵”飾馬,給人以威武雄強的印象。再以“飛蓬”喻“行子”,可見李待御輕疾如飛,又以“金鞭”催“鐵驄”,完全是一幅李侍御軒昂英武形象的寫生。首聯(lián)既交代離別在即,又間接寫出友人將遠赴邊塞。

頷聯(lián)“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緊承首聯(lián),剛說完“金鞭指鐵驄”,馬上就說“功名萬里外”,別者將要到萬里之外求取功名,那英風豪氣誰都會由衷點贊。“心事一杯中”寫兩人兄弟情深,一杯別酒中裝著無窮的“心事”—有真摯的祝福,有真誠的贊美,還有真心的向往。“功名萬里外”切題“赴安西”,“心事一杯中”切題“送李侍御”。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兩句承“功名萬里外”而來,聽懂了沒有?“虜障”一說就是遮虜障,就是居延塞,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東南,漢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的地方。一說是戰(zhàn)爭的屏障—一種防御工事。“燕支”在今甘肅省山丹縣東,安西在燕支更西北的地方,所以說“虜障燕支北”,此句寫李侍御將到之處?!扒爻翘讝|”是說兩人的送別之地。“秦城”是指京城長安,“太白”指秦嶺主峰太白峰。“太白東”是說秦城在太白峰之東。

總結一下這首詩的章法:首聯(lián)“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一起筆就寫得迅疾飛動,既然說是“金鞭指鐵驄”,必定是要萬里橫行,所以“功名萬里外”兩句承首聯(lián)而來,在“虜障燕支北”的“萬里外”獵取功名,頸聯(lián)又緊承“功名萬里外”,離別的心情免不了“惆悵”,可見,尾聯(lián)“離魂莫惆悵”緊承“心事一杯中”。

再來看這首詩的語言:“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首聯(lián)不僅上下句相對,同時每句還當句自對,“行子”對“飛蓬”,“金鞭”對“鐵驄”。頷聯(lián)“功名”對“心事”,“萬里外”對“一杯中”。尾聯(lián)以兩個散句結束,全詩駢散有致,奇偶相生,語言精工而又流宕,句式上對偶整飭,讀起來卻清空一氣。

從開始的“金鞭指鐵驄”,到結尾的“看取寶刀雄”,一路都寫得慷慨激昂,我們讀起來更是熱血奔涌,特別是最后兩句突然振起,“看取寶刀雄”真是豪氣沖天。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盛唐之音”。

?

3.塞外風情

高適四十七歲和四十九歲兩次出塞,前一次出使范陽節(jié)度使轄的清夷軍,寫下了組詩《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詩中的“青夷軍”為清夷軍之誤,清夷軍駐地在今張家口市懷來縣。第一次赴邊,他眼中的一切都十分新奇。

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

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

莫言關塞極,云雪尚漫漫。

特別是頸聯(lián)的“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寫盡了邊塞氣候的干燥酷寒,也寫出了詩人感受的驚訝艱難。

這次出塞的經(jīng)歷,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筆下的塞外民俗民風,既親切逼真又格外迷人,如名詩《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營州歌”本是樂府舊題,雖然形式上像是絕句,但它的平仄和押韻都不合律,如“下”“馬”都押仄聲韻,明末邢防稱它屬于“古調”。詩的形式像詩中的胡兒一樣很“野”,根本就受不了格律的“管轄”。

我們先來疏通一下字句?!盃I州”在今遼寧省朝陽縣。唐代的營州水草豐茂,因各民族雜居,民風粗獷?!皡挕蓖梆悺保ㄗx作),本義是指吃飽,此處是飽經(jīng)或習慣的意思?!昂谩本褪怯煤偲っ龅钠ご笠拢捎谒ǔJ敲蛲?,所以往往裘毛紛亂?!懊扇住钡囊馑际桥钏呻s亂?!矮C城下”是說到郊外打獵。“虜酒”指營州當?shù)氐木??!昂鷥骸贝颂幹笭I州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青少年。

起句交代“營州少年”的生活習性,他們成天在原野上馳騁,就像水鄉(xiāng)少年長年在江湖中出沒。第二句“狐裘蒙茸獵城下”,簡直就是一張少年打獵的攝影照,從“狐裘蒙茸”的著裝就能看出他們的粗豪,“獵城下”更讓人想見他們追逐獵物的矯捷??v酒千盅不醉,十歲騎馬不怯,“胡兒”的剽悍勇武,與其說得自后天的訓練,還不如說是源于天生的稟性。

這首詩抓住“胡兒”的生活習性、衣著、行為、酒量、身手等方面,寥寥幾筆就把有血性的“胡兒”寫得栩栩如生。詩中的意象如原野、狐裘、虜酒、騎馬、打獵,烘托出濃烈的異域風情,再加上用仄聲字“下”“馬”押韻,聲調變得十分急迫勁健,刻畫了“營州少年”敏捷的身手和勇敢的形象。

詩人之所以能把我們帶進邊塞草原,是因為詩人真的去過邊塞草原。

他的另一首絕句《塞上聽吹笛》更為人傳唱。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這首詩在《國秀集》中的標題是《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在《河岳英靈集》中名為《塞上聽吹笛》,二者的文字稍有不同。這里以后者的版本為準。

前兩句寫傍晚邊塞的異域風情—

時節(jié)是冬剛去春將來,所以冰雪開始融化,雖地處邊塞,但并無戰(zhàn)火,“牧馬還”完全是一派田園牧歌景象,讓人想起《詩經(jīng)》中“日之夕矣,羊牛下來”。“胡天”泛指西北邊塞地區(qū),“牧馬還”一說是牧馬歸來,一說指打敗敵人后凱旋,以前一種說法為好。如果是激戰(zhàn)凱旋,那就徹底破壞了全詩的氛圍。

首句說的是傍晚時分,次句便寫夜月初上。和我們常見的那些邊塞詩大不相同,此時此刻,沒有硝煙彌漫,“戍樓間”灑滿了銀色的月光,飄蕩著悠揚的羌笛聲?!把﹥簟敝副┤诨扒嫉选敝盖甲宓牡炎??!笆鶚恰奔催叿礼v軍的瞭望塔。

詩人把白雪、牧馬、笛聲,置于胡天、戍樓之中,像江南園林一樣柔美,又不像江南園林那么小巧,于廣袤遼闊之中,透出獨有的恬靜優(yōu)美。誰曾見過,“胡天”明凈而又空曠,氣氛柔和而又安詳?

“借問梅花何處落”緊承上句的“羌笛”,這時羌笛吹的是《梅花落》曲子?!睹坊洹穼贊h樂府橫吹曲,曲子內容是傾訴離情別緒。在這寧靜的夜色之中,詩人迸發(fā)出奇思異想,由音樂曲調名的《梅花落》,變成了詢問真實的“梅花何處落”,再加一句“風吹一夜?jié)M關山”,我的媽呀!塞北大地之上,銀白的月光之下,朵朵雪白的梅花飄灑,“風吹一夜?jié)M關山”,又空靈,又神奇,又壯美,是夜景?是仙景?

前兩句是寫實,后兩句是虛擬,使詩歌既逼真又靈動;既有工筆描摹,又有大筆濡染,使詩歌既細膩又壯闊。

這首詩的寫法、意境,在邊塞詩中別具一格。

說到別具一格的,還有高適那首送別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王維著名的《陽關三疊》有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痹娨馇∏「哌m相反。大家注意,《陽關三疊》是“勸君更盡一杯酒”,兄弟再喝一杯,再喝一杯吧。“西出陽關無故人”,往西出了陽關,再也沒有老朋友了。寫得真是令人氣絕。

你看高適寫得多豪邁,“莫愁前路無知己”,兄弟你大膽地往前走,“天下誰人不識君?”你看寫得何等慷慨激昂。

年輕的朋友們,你要是孤獨抑郁了,讀一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你要是消沉悲觀了,讀一讀“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想一想“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哪怕你的情緒再不好,哪怕你已經(jīng)很灰心,保證你會讀得熱血沸騰,心情大好。

你信不?

??

二 岑參:奇才奇氣

1.一門三相

岑參在盛唐詩人中極有個性,其人充滿奇才奇氣,其詩更多奇景奇意。

史稱岑參[4]的先世為河南南陽人,他的祖輩在南朝梁代,舉家遷到湖北江陵。史書上有人說他是南陽人,這是指他的郡望,岑氏是南陽的望族,唐人特別重郡望,岑參其實沒有到過南陽。又有人說他是湖北江陵人,是指他的籍貫而言。據(jù)他自己說,十五至二十歲這段時間,他在河南嵩山一帶隱居。

岑參生于一個非常顯貴的家庭。唐朝開國以后,他的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長倩、他的堂伯父岑羲,三人都位至宰相。唐朝開國還不到一百年,岑參一家就出了三個宰相,在《感舊賦》的序言中,他十分自豪地說“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參,相門子”,我岑參是相門的后代。不僅出身高貴,而且聰明過人,“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又高貴又聰明的牛人,肯定自信到爆棚的程度,“十五隱于嵩陽,二十獻書闕下。嘗自謂曰:云霄坐致,青紫俯拾”。“云霄坐致”的意思是,老子坐著就可以爬到最高位置?!扒嘧细┦啊钡拇笠馐?,卿相我隨便彎彎腰就可以撿到。不承想人生這般坎坷,一直到“金盡裘敝”,仍然“蹇而無成”,弄得我一身貧困落魄,最后什么事情都沒干成?!柏M命之過歟”,這只能說我的命太不好?!拔粢缓螛s矣”,我的家世過去是多么榮耀?!敖褚缓毋惨印保业澜裉焓嵌嗝此ヂ?。

?

2.豪氣與柔情

岑參不只出身名門,不只高大帥氣,而且極有才華,套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是典型的“高富帥才”。

二十歲那年,他就給皇上獻書。天寶三載(744年),他一舉考上進士??上?,考上進士以后他出任的是閑職—率府兵曹參軍,杜甫也做過率府兵曹參軍,唐諸衛(wèi)府、東宮諸率府、王府、京府、都督府、都護府都設置有兵曹參軍。對于功名心強烈的人來說,他在這種位置上肯定很憋屈。

三十歲前,岑參一直非常壓抑,考上進士后四五年,也就是天寶八載(749年),為了自己的功名,也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毅然投筆從戎,到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將軍的幕府里做幕僚。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詩抒發(fā)了他的人生理想:“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薄端腿烁鞍参鳌罚骸吧像R帶吳鉤,翩翩度隴頭。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蔽抑浴棒骠娑入]頭”來到邊塞,是因為從小就想報效國家,對封侯拜相沒有多大興趣。一寫到邊塞他就慷慨激昂,我每次讀這些詩句都怦然心動。我也知道,“萬里奉王事”可能是門面話,“一身無所求”也許有所拔高,但他走上前線不是為了妻子、兒子、票子倒是真的,他喜歡浪漫刺激,希望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在為國立功的同時,也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都是他投筆從戎的原因。

南疆大漠舉目都是飛沙走石,偶爾才聽到幾聲駝鈴打破寂寞,看到幾株駱駝草、幾棵紅柳點綴荒涼,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不期而至的狂風,時不時光顧的暴雪,叫人難耐的酷暑嚴寒,除了戰(zhàn)爭的狼煙,就是沖鋒的吶喊。這是岑參主動選擇的生活,在這兒才能找到靈魂的歸宿,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岑參沒有辜負邊疆奇異的風光,也沒有辜負時代賦予他的使命。

他用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了邊塞特有的風俗民情,那種慘烈的戰(zhàn)爭和自然的風光,還有他那豪邁的精神,所以他的邊塞詩寫得奇峭、熱烈、粗獷,而且刺激。

當然,這與岑參的性格有關。杜甫說,“岑參兄弟皆好奇”(《渼陂行》),他們兄弟都好奇,那是他們的個性。

正因為他的好奇,所以他的詩歌語言奇、景物奇,立意也奇,他以絢麗多姿的語言、急促高亢的音節(jié),描繪了變幻莫測、奇特壯麗的風光,抒發(fā)了豪邁、壯偉、激烈的情懷,呈現(xiàn)出奇峭而又恢宏的風貌。

其《磧中作》寫出了初赴邊疆的情景: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走馬西來”寥寥四字,詩人驅馬疾馳的形象如在眼前。想當年,岑參“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這種一往無前的勇氣讓人動容?!坝教臁笔钦f“走馬”到了西天的盡頭,既寫出了離家的遙遠,又寫出了沙漠的野曠天低。他的《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還說,“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一望無際的莽莽沙漠,前方好像就是地平線,使人誤以為已到天的盡頭。首句寫大漠的蒼茫雄渾,次句寫自己的鄉(xiāng)情難耐,辭家后兩次看到圓月,眼見月圓而人不能團圓,思家更是愁腸千結?!敖褚共恢翁幩蕖钡奶幘橙莶幌聝号殚L,王維《終南山》尾聯(lián)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可岑參置身于“平沙萬里絕人煙”,連個人影也見不著。

詩人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沙漠生活,宿處毫無著落,沙漠又“絕人煙”,但沒有一絲慌亂凄涼,反而凸顯了豪邁粗獷。此詩雄渾中有柔情,蒼涼處顯豪氣。

《逢入京使》寫于上首詩的前后,但比前首更廣為人傳誦,這首詩同樣既有慷慨的激情,又有深情的眼淚: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為了到高仙芝將軍那里去打仗,他第一次離開首都長安的家門,騎著馬到萬里之外的安西,馬在大沙漠中走了好幾天也看不到人影,突然看到對面遠遠地來了一個人,他就問對方:“你到哪里去?”對面的人說:“我回長安?!彼宦犝f“回長安”,眼淚就唰唰唰地流下來了。

“故園東望路漫漫”,為什么“東望”呢?聯(lián)系上詩的“走馬西來欲到天”就明白,從長安到安西是朝西走,回過頭來一看,根本看不到長安,那里有他的老婆和孩子,所以一想到這些眼淚就來了。“雙袖龍鐘淚不干”,“龍鐘”指涕淚淋漓的樣子,就是眼淚流個不停。此時此刻換成是我,很可能掉頭回去了。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兄弟,馬上相逢找不到筆寫信,麻煩給我老婆捎個信,說你親眼見到我岑參還活著。岑參喜歡闖蕩天下,又特別牽掛妻兒,在安西幕府只要一見有人回京,就一定要給家中寫信,《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一詩也說:“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边@次“馬上相逢無紙筆”,也要請人“傳語報平安”,這應驗了魯迅“無情未必真豪杰”的名言?!皞髡Z報平安”之情,人人心中所有,我們只身在外不管受了多少苦,不管遭了多少罪,都只向家中親人“報平安”,正如譚元春評此詩說的那樣:“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后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保ā短圃姎w》卷十三)

岑參有豪氣也有柔情,其人我特別欽仰,其詩我更是喜歡。

?

3.“真是英雄一丈夫”

我們再看看岑參其他的邊塞詩,來了解他的個性、氣質和追求,以及他的人生志向。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雖是一首送別詩,其實是他的夫子自道,真實地表現(xiàn)了他的個性氣質、價值取向和人生理想: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此詩約寫于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六月,時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正率師西征。詩中的“李副使”其人不詳,“磧西”指當時的安西四鎮(zhèn)。在李副使赴安西都護府軍中之前,岑參作此詩為他送別。這是送別詩中的別調,既不敘兩人的深情厚誼,又不傾訴兩人的離愁別緒,一上來就以火山的酷熱反襯李副使的堅韌無畏,以脫鞍飲酒寫李副使的膽氣豪情,以“送君萬里西擊胡”寫二人的勇武,以明快活潑的節(jié)奏傳達自信樂觀的情懷,特別是最后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推崇中有認同,贊美中有羨慕,讀來真叫人熱血奔涌。他們不是閨房中的小白臉,而是馳騁疆場的大丈夫,爵祿不是仰賴祖輩而是全憑自己,他們拿性命來博取功名,他們不愧為盛唐的一代“爺們兒”!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一詩,寫的是與涼州朋友“夜集”豪飲: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天寶十載(751年),高仙芝曾短暫出任河西節(jié)度使,岑參作為僚屬隨高暫駐涼州。兩年以后,哥舒翰任河西節(jié)度使,幕中高適、嚴武等是岑參老友。天寶十三載(754年),岑參赴北庭都護府途經(jīng)涼州時,有不少新老朋友來為他接風。此詩寫的就是與涼州老友新知的“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首二句緊切題面“涼州”與“夜集”?!皬澰隆秉c出是上弦月,“掛城頭”寫出了沙漠的空曠,月亮剛爬出地平線的時候,好像是“掛”在遠處的城墻,再從“城頭”冉冉上升,月光灑滿了涼州大地,這就有了“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是月光下的鳥瞰全景,當年它與揚州、益州齊名,是西北商業(yè)、軍事和文化重鎮(zhèn)。岑參的“涼州七里十萬家”,讓人想起柳永筆下杭州的“參差十萬人家”,“十萬家”見證了涼州的氣派繁華。它既有揚州、益州的繁榮,又別具塞外迷人的風情—“胡人半解彈琵琶”。宴會上助興的必是琵琶,外邊朔風蕭蕭,又是長夜漫漫,見到的是涼州景,聽到的是涼州聲,感受到的是涼州情,我們讀者好像也走進了盛唐的涼州。

前六句寫景,后六句抒情:“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焙游髂桓杏形液芏嘈值?,兄弟一別轉瞬就是“三五春”,“三五春”是一個概數(shù),是說大家一晃眼就幾年不見。“花門樓前見秋草”從上句“三五春”來,草由春綠到秋黃,人由年輕到老年,接著他喊出了自己的心聲,也喊出了盛唐之音的強音:“豈能貧賤相看老!”要及時建功立業(yè),豈能在貧賤中老死,一定要用杰出的成就,對得起杰出的我們,對得起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大家來到這莽莽大漠,不正是堅信“功名只向馬上取”?不正是希望成為“真是英雄一丈夫”?

兄弟們,喝吧!讓我們享受美酒,讓我們珍重友情,讓我們揮霍青春,今晚要飲到天明,今晚要斗酒爛醉,“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這樣的豪氣,這樣的爽朗,這樣的狂放,這樣的爺們兒,如今只能在盛唐的詩中去尋找。

此詩前六句句句押韻,而且兩句一換韻,一方面渲染出濃郁的塞外情調,我們耳邊好像蕩漾著民歌;另一方面以音調上的繁音促節(jié),表現(xiàn)了詩人的興會淋漓,以及眾人在宴席上的激情四射。

?

4.奇情、奇氣、奇境

最后,我們將依次講解他的三首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末,岑參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夏東歸,在北庭前后約三年時間。這三首詩中反復提到的“輪臺”,原在米泉市,近年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東山區(qū)合并成米東區(qū)。唐代的輪臺與漢代的輪臺不是同一個地方,漢代的輪臺在今新疆輪臺縣。

三首詩的寫作時間都是第二次出塞期間,地點都在北庭輪臺都護府,體裁都是七言古詩,題材都屬于送別—或送同僚歸京,或送將軍出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便是送同僚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詩的主標題是“白雪歌”,其次是“送武判官歸京”,二者在詩中相互映襯:八月飛雪的時候送別,既使別情更為奇絕,又使白雪更有情韻。

“胡天”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八月在南方還烈日炎炎,而這兒開始大雪紛飛,“北風卷地”可見風勢之猛,“白草折”可見氣候之寒。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的個天!本來是極其惡劣的冰天雪地,可在岑參筆下卻呈現(xiàn)出盎然的春意;本來是“北風卷地”卷得雪花飛舞,卻變成春風吹來了梨花綻開。盡管是八月飛雪,但我們感受不到半點酷寒,眼前景象卻是異常美麗?!昂彀嗽录达w雪”的“即”字,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八月飛雪的詫異;“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忽如”,則表現(xiàn)了詩人意外的驚喜。新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奇景,你也許有機會見到,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比喻,你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奇思妙想。奇景是自然的造化,奇思是天賦的才華。清代方東樹對這幾句贊不絕口:“奇才奇氣奇情逸發(fā),令人心神一快。”(《唐宋詩舉要》引)

盛唐詩壇上那些爺們兒的背影,一千多年過后還讓人高山仰止。八月便北風呼嘯,雪花紛飛,要是我們會覺得寒冷刺骨,甚至可能想打退堂鼓,和武判官一起回到京城的安樂窩,可他卻沒有半點痛苦,反而覺得好過癮好刺激。你看看“忽如一夜春風來”兩句,寫得多浪漫,多夸張,多新奇,多歡快,多豪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盛唐氣象”。

“瀚海闌干百丈冰”四句,寫雪天送客的熱情場面。先梳理一下這四句中的幾個詞語,此處的“瀚海”就是沙漠?!瓣@干”形容縱橫交錯的樣子,這句大意是說,雪天沙漠里到處結著厚厚的冰?!爸熊姟痹谶@兒指帥營,古時分兵為左、中、右三軍,中軍為主帥的營帳。為了歡送武判官歸京,主帥在指揮部大擺筵席,胡琴琵琶都來伴奏,營帳中笑語喧嘩,人人無不開懷暢飲,天空盡管“愁云慘淡”,而宴會上一派歡樂溫馨。

最后六句寫傍晚送友,字字不離“白雪”,句句卻落在送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判官邁出帷幕時暮雪紛飛,天氣雖然嚴寒逼人,可色彩照樣紅白相映,紅旗冰凍得不能招展,判官依舊踏上歸程。“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無論是別者判官,還是送者詩人,大家都一顆心似火,哪顧得上路結冰。沙漠中的雪越下越大,“歸京”的人越走越遠,一直到“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種結尾的方法,酷似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都是別者已經(jīng)看不到人影,送者依然久久不忍離去,以景結情的手法,使得情就是景,而景也就是情?!吧交芈忿D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景象真奇,這色彩真麗,這別情真濃。

詩人寫滿天飛雪時“灑筆酣歌”(王仲儒《歷代詩發(fā)》),整個畫面大氣奇麗,寫別情處又含蓄雋永,難怪張文蓀《唐賢清雅集》說它“剛健含婀娜”。詩人寫來好似一氣揮灑,而詩的“起伏轉折一絲不亂”(王仲儒《歷代詩發(fā)》),如開頭以“飛雪”起,結尾以“雪上空留馬行處”收,章法上嚴絲合縫。

?

5. 大手筆,大場面

我們再看他的另外一首《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這首詩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奉送”的是同一個人,送行同樣是因為“出征”,但寫法完全不一樣。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云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在唐代的邊塞詩中,要數(shù)這首詩聲勢最壯,也要數(shù)這首詩場面最大。

一起筆就寫軍情如火,“輪臺城頭夜吹角”,城頭已經(jīng)吹響了戰(zhàn)爭的號角,“輪臺城北旄頭落”,“旄頭”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昴星,古人相信它主宰胡人的興衰,“旄頭落”被視為胡人當敗的征兆,雙方尚未交戰(zhàn)就勝負已定,對戰(zhàn)爭的結局十分樂觀?!坝饡蛞惯^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渠黎”原為漢代西域的國名,在今天新疆輪臺東南面,此處泛指戰(zhàn)爭的場地?!皢斡凇贝颂幹笖撤降氖最I,“金山”一說指烏魯木齊東邊的博格達山,一說指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這首詩中應以前說為妥?!笆鶚俏魍麩焿m黑”,敵人陳兵于金山西面,而“漢軍屯在輪臺北”。敵我兩軍在前線正面對壘,這不僅是意志的比拼,更是實力的較量。

正當兩軍劍拔弩張之際,上將立即率部親征:“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薄办浮弊直玖x是用牦牛尾裝飾旗桿頂?shù)钠熳印R粓鲅獞?zhàn)一觸即發(fā),主帥戰(zhàn)前從容鎮(zhèn)定,布堂堂之陣,樹正正之旗,絕不打無準備之仗,大家看看,我軍不只是陣勢浩大,我們的氣勢更先聲奪人:“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彼倪吂穆暿寡┖橹v,三軍大呼使陰山為之震動,軍威之壯一定會所向披靡,氣勢之大必讓敵人膽寒!

面對唐軍強大的陣勢,你可能以為胡兵會卸甲丟盔落荒而逃,要真是這樣,那真沒意思!大家還記得《西游記》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騰那騙寶貝》嗎?二魔頭與孫悟空一場惡斗,作者先描寫二魔頭說:“七星寶劍手中擎,怒氣沖霄威烈烈。”一看就知道二魔頭絕非等閑之輩,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打得難解難分,也只有這樣才能顯出孫行者的本事,“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棋逢對手難藏興,將遇良才可用功”。

我方“平明吹笛大軍行”,敵方同樣“虜塞兵氣連云屯”,雙方都明白退路就是死路,血戰(zhàn)才能殺出一條血路,所以這場大戰(zhàn)打得極其慘烈,結果“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雙方都異常勇敢,雙方都有巨大的傷亡。加之西域的氣候環(huán)境十分惡劣,這使得決戰(zhàn)更加血腥,“劍河風急云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把奇寒和苦戰(zhàn)寫得越悲壯,越能凸顯將士們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詩題是“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最后四句便緊扣題面:“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薄皝喯唷敝赣反蠓蚍獬G澹反蠓虻匚粌H次于宰相,所以稱為亞相。“勤王”本義是為王室效力,這里指報效國家?!案士嘈痢背猩蠋拙淦D苦卓絕的戰(zhàn)斗,稱贊他為了邊境的安寧甘灑熱血。結尾熱情洋溢地謳歌封大夫的豐功偉績:“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最后再談此詩藝術的特點。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氣勢和場面,“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沒有岑參這樣的大手筆,誰能寫出這樣的大場面?這四句才真可謂“力拔山兮氣蓋世”,它不僅使地動山搖,也讓靈魂為之震撼。平時評論詩歌的那些套語,什么“境界闊大”,什么“語言剛健”,在這首詩面前統(tǒng)統(tǒng)都蒼白無力。

另外,此詩的用韻也極有特點,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說:“此詩前十四句,句句用韻,兩韻一換,節(jié)拍甚緊,后一韻衍作四句,以舒其氣,聲調悠揚有余音矣?!睘榱送怀鲕娗榫o急,詩人在前面的十四句詩中,采取句句用韻,且兩句一換韻,詩的節(jié)奏又急又快,等到戰(zhàn)爭結束后再四句一韻,音節(jié)變得悠揚舒緩。聲調與詩情高度統(tǒng)一。

在《滄浪詩話·詩體》中,嚴羽把岑參詩歌名為“岑嘉州體”。這首詩是展示“岑嘉州體”的一扇櫥窗,岑參奔放的才情,遒勁的筆力,雄強的氣勢,在此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岑參這才情,這膽力,誰敢不服!

?

6.敵人膽戰(zhàn),讀者心驚

在岑參的邊塞詩中,他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歌體式最為獨創(chuàng),藝術個性最為鮮明。

“行”是一種樂府詩體,樂府詩中有“行”有“歌”,“行”和“歌”在音樂上到底有哪些區(qū)別?因為當時并沒有樂譜傳世,后世學者只是各說各話。當然岑參把詩名叫“走馬川行”,此詩并不能入樂歌唱,其實是僅供閱讀的徒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主要寫雪,《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則重點寫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兩軍對壘的決戰(zhàn),而此詩只寫“風頭如刀”時的夜行軍。

大家試想一下,要是叫你寫風,你該如何下筆?說實話,要是叫我來寫風,我只能想到幾個成語—北風咆哮,呼啦啦地叫,其他什么都寫不出來。

我們來看看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怎樣寫風的。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走馬川”具體地點不詳,有人說是左末河,“走馬”與“左末”一音之轉,“川”就是河流。方位大概在輪臺附近?!把┖!蔽挥谔焐街鞣迮c伊塞克湖之間?!白唏R川”后原有“行”字,吳仰賢的《小匏庵詩話》和汪瑔的《松煙小錄》,都稱是詩題中混入的衍文。全詩都是句句押韻,如果是“走馬川行”,就破壞了全詩的韻式?!熬灰娮唏R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一上來就聲勢不凡,你們看看從走馬川到雪海邊,狂風怒號卷起黃沙,莽莽無邊的黃沙遮天蔽日,一眼望去天地上下都一片昏黃。

這景象就是今天說的沙塵暴,這三句只是間接描寫狂風,為下句正面描寫風先做鋪墊?!捌缴趁S入天”一句,有的譯為“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云天”,這種理解把前三句與后三句割裂了。這句的意思不是“黃沙連接云天”,而是狂風卷起黃沙攪得滿天昏黃—詩人意在寫風大,不是要去寫沙黃。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這幾句又生動又夸張,好像自己就正在風口上。“大如斗”而稱“碎石”,極寫風勢之猛,風力之大,一川“大如斗”的巨石,吹得像“碎石”一樣滿地“亂走”。讀來好像是自己碰上了這場風暴,我們都會嚇得驚恐萬狀。

上面六句,如果要我來寫,大概只會想到一個成語—“飛沙走石”,這樣寫來讀者必定把罕見的暴風當成“耳邊風”。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匈奴”此處泛指西域游牧民族,“草黃”承前面的“九月”,“金山”就是現(xiàn)在新疆烏魯木齊東面的博格達山?!皾h家大將”指封常清,唐代詩人常常以漢代唐。匈奴趁馬肥膘壯的時候南下,天氣狂風大作沙石亂飛,匈奴南下的烽火又“煙塵飛”,環(huán)境那樣險惡,軍情又這么緊急,此時此刻“漢家大將”登場了。在“風夜吼”的時候出征,將軍多么勇敢威武!

由于是“風夜吼”披掛出征,又由于“煙塵飛”軍情如火,顧不得“風頭如刀面如割”,將士們夜不脫甲半夜行軍?!案晗鄵堋边@種兵器的撞擊聲,我們好像聽到了月夜風高行軍的聲響。疾行軍使得戰(zhàn)馬身上雪汗交加,“五花連錢”指五花馬和連錢驄,這是兩種十分名貴的馬。

我們來看看詩人如何夸張,如何描寫—

黃沙攪得遮天蔽日,如斗巨石滿地“亂走”—這是寫風的狂暴。

風吹在臉上像是刀在割,馬身上的汗氣轉眼結冰,軍幕中邊磨墨邊冷凍—這形容極寒。

詩人通過極端的氣候,來展現(xiàn)唐軍將士的英姿,筆墨酣暢地表現(xiàn)他們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豪情。這樣威風的“大將”,這樣勇武的軍隊,且不說戰(zhàn)場上交鋒,敵人一聽說就會聞風喪膽。詩人說:“將軍,我在營幕外等著您凱旋的捷報。”

這首詩藝術上不同凡響的地方,首先,下筆風發(fā)泉涌,聲情激越豪壯,每三句一節(jié),句句押韻,三句一換韻,而且平仄互換,句式和用韻“勢險節(jié)短”(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體式上前無古人,難怪人們稱它為“別自一奇格”(王士禎《唐賢三昧集箋注》)。大家誦讀一下就知道,如果你能一口氣不停地念下去,到最后你會喘不過氣來。這種緊鑼密鼓的節(jié)奏,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戰(zhàn)火的緊迫和疾行軍時飛奔的速度。其次,以奇語寫奇景,“平沙莽莽黃入天”還只是進入魔幻世界的“玄關”,“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才真正讓你感到“險絕怕絕,中夜讀之,毛發(fā)豎起”(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何止“虜騎聞之應膽懾”,我們讀來同樣膽戰(zhàn)心驚。

岑參的奇思奇才奇氣,在此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

——摘自《戴老師高能唐詩課》

?


唐詩中的爺們——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高適與岑參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太康县| 江山市| 七台河市| 同江市| 绵阳市| 富顺县| 巫溪县| 岳池县| 仙桃市| 仁寿县| 江安县| 云南省| 台南县| 南通市| 唐山市| 千阳县| 福州市| 云和县| 三门峡市| 阜新市| 闸北区| 天津市| 汤阴县| 三河市| 柘荣县| 原阳县| 郧西县| 河东区| 无棣县| 枣庄市| 彭水| 夹江县| 宽城| 水城县| 离岛区| 武城县| 朝阳市| 从化市| 利津县| 绿春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