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樂|聊聊《無名之輩》插曲《瞎子》

?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雨霖鈴 寒蟬凄切》?
?
「內蒙騎馬,貴州騎豬」
?
朋友打趣說:內蒙的孩子如果出門遠行,必定要事先準備如下幾個問題的答案以便在社交時左右逢源——
?
“你們住在蒙古包嗎?”
“你們是在草原上生活,天天吃羊肉嗎?”
“你們是不是每天騎馬上學?”
?
要是我們默不作聲,他們保準又能夠杜撰出諸如“殺人名額”之類的謠言。內蒙住草原、東北不現(xiàn)代、上海小家子氣……這些可愛的偏見讓當?shù)厝烁械教湫苑?。不過換個角度想想,這些省份跟地區(qū)之所以招致偏見,似乎也因為它們相較祖國的其它地方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
而談起那些“存在感低”的省份,被人稱作“阿卡林省”的江西似乎可以算作一個。雖然古時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可我身邊竟還有些同學甚至不知道江西地處何方。而要說最“可憐”的,還得是今天的主角——貴州。
?

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國家,作為祖國的一份子,若非常有機會走南闖北,似乎總是會不小心“忽略”掉這片大地上的某一部分。人們知道有“貴州”這個地方。以及那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的廣告詞。卻不知其中明細。
貴州地形雖然崎嶇,也在崎嶇的地形中孕育了別致的文化。正在熱映的影片《無名之輩》取景就在此處。主要拍攝場地的城市“都勻”這座城市。
都勻原名都云,因為城外有一座“都云洞”而得名。云為之物,變化莫測。皇帝賜字“勻”,便改名都勻。這一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黃毛教臺詞」

?章宇自《我不是藥神》里“黃毛”這一角色走進大眾視野。在《無名之輩》中,作為地道貴州人的章宇兼任主演和臺詞老師,影片演繹出來,自然也是章宇的發(fā)音最地道。
貴州話在大范疇中屬于西南官話的一種,所以聽起來與成都話有些相近。萬變不離其宗,成都、武漢、常德、貴陽的發(fā)音多有近似之處。
「瞎子」
?
電影中的配樂也選擇的是地地道道的貴州人的音樂。陳粒與堯十三同為貴州人。陳粒自不必多說,堯十三也在文藝青年里屬于“鄙視鏈最頂層”的人物。此次,堯十三的代表作《瞎子》也被選進了電影之中。
?

片中,馬嘉旗被戴上耳機,畫外音就此進入。
?
看上去,《瞎子》這首歌的歌名與整個曲子毫無關系。這其中還是有些故事的。
堯十三的綽號就叫“瞎子”。這源于堯十三小時候在同學面前拉二胡,于是就被戲稱“瞎子”。2011年創(chuàng)作這首歌曲的時候,堯十三一直不知道如何命名,同學將歌上傳至網絡時,索性就冠上了堯十三的綽號。無心插柳柳成蔭,《瞎子》這一作品也成了他的代表作。但他本人表示“我其實并不太喜歡《瞎子》,就和一般情況下,也不怎么喜歡自己一樣”。
?
《瞎子》雖是一首作于數(shù)年前的歌,卻與這部剛剛上映的電影相得益彰。一部好影片跟它的配樂往往是互相成就的,很多人因為《無名之輩》知道了《瞎子》,知道了堯十三;也有很多人因為堯十三的這首歌,特意去院線觀看了這部片子。歌曲從悲切凄婉的弦樂顫音起始,一下子抓住了許多聽眾的心,而最讓人感到特別且真摯的,要屬這首歌的歌詞。
?
歌詞是堯十三從別人那兒“翻譯”來的。而要說到“原文”的出處,就要追溯到北宋時代的柳永柳三變。北宋是無數(shù)文人雅士向往的時代。雖然讀書人都有厚古薄今的通病。但這并不能掩蓋住北宋的藝術氣息,文藝光輝。全民搞藝術,皇帝帶頭上。臣子們自然不甘落后。詞作者柳永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
大浪淘沙,流傳至今的詩詞大多是作者一時間興致所起的失意之作?!耙龟@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笔б饨翜S陷;“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笔б獠坏弥赜?。
《瞎子》的“詞作者”柳永失意時也留下佳作無數(shù)?!耳Q沖天黃金榜上》中“才子詞人,皆是白衣卿相。”流傳市坊,傳入了圣上的耳中?;实埤堫伈粣?,大筆一揮“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也就只能奉旨填詞。
?
柳三變的作品中最出名的無非是《雨霖鈴 · 寒蟬凄切》這首詞。
?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被堯十三巧妙一變,成了“秋天的蟬在叫,我在亭子邊,剛剛下過雨。我難在們我喝不倒酒。我扎實嘞舍不得,斗是們船家喊快點走,我拉起你嘞手看你眼淚淌出來”。
?
由古文變?yōu)榱税自捨摹2粌H僅是白話文,這還是一首帶有貴州特色、西南官話的音樂作品。風流才子與秦淮名妓的分別場景,立馬化身成為窮苦貴州瓜娃子被不解風情的船夫催促上船的故事。音樂的錄制環(huán)境也并不精致。琵琶帶給聽眾的也盡是荒涼之感。

琵琶這一舶來品也被中原大地所同化,成為了一件地道的民族樂器。滿清八旗子弟手中盤玩的核桃原本也是琴師們用來練習手速的玩意兒。琵琶大曲里多哀樂。一曲琵琶語,幾多斷腸人。
不知聽到這首略帶“滑稽”的方言作品是該哭還是該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但這句話在音樂作品中并不是很通用。器材可以簡陋,錄音環(huán)境可以不夠專業(yè)。但是足夠用心的作品還是會被大家發(fā)現(xiàn)的。
?
《瞎子》被選做配樂,我想是與影片基調相搭配的。故事的核心就是一群“無名之輩”的尊嚴從無到有,從有到破滅。馬先勇原本是一個協(xié)警,卻因為酒駕與妻子天人兩隔,妹妹雖然撿回一條命,但是高位截癱。女兒也在“不良”的邊緣徘徊。連一千多的住宿費還要請老師寬容幾日。
?

眼鏡和大頭是出身鄉(xiāng)下的年輕人,一個想出人頭地,一個想娶妓女為妻。大家心底里都有那么一層薄薄的底線,一旦被人戳穿便不能自已。

Ma Jiaqi Cao著一口流利的貴州話,“ri你仙人banban”、“憨批”就像機槍發(fā)射子彈一樣從沒停過,一個殘疾人在口頭上可謂是占盡了人便宜,威脅兩劫匪用槍結束自己生命、痛罵猥瑣咸濕佬。卻因為小bian失禁被劫匪看到,頓時花容失色。言語上占到的便宜成了一塊一戳就破的遮羞布,自己還是那個一無是處的殘疾人。除了腦袋能動,其它全部不聽使喚。
?

這一幕我們好像在生活中的哪里見過。拿著引以為傲的985學歷進入公司卻做著單純機械重復的體力工作;興致勃勃地給他人演奏新寫的和弦,被人說“不過爾爾”;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的入黨宣言,結果導員說不收藍色字;七八年的愛情長跑,輸在了異地時不能給一個擁抱……這種撲面而來的無力感也許就是壓垮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們之所以鐘愛《瞎子》,也許是聽出了柳永、堯十三也有同樣的經歷。連考三年進士不中,名落孫山。才華無人賞,及第時已是垂垂暮已。
?
在學習戲劇寫作時老師曾講到過“移情”。反觀“寒蟬”、“長亭晚”、“淚眼”,哪個不是失意,哪個不是我們的人生?哪個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沒有失意的人生不會喜歡《瞎子》,更讀不懂《雨霖鈴》。螻蟻留下眼淚,爛泥開出花蕾,鼠輩也有姓名,憨匪為愛而生。電影里講的是無名之輩追求尊嚴的故事。
?
曾在一部電視劇里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人活著得有最起碼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尊嚴。大家都是為了尊嚴而活,也都找到了自我的救贖之道。與之相呼應的《瞎子》中有一段女聲。是京劇《霸王別姬》的唱詞選段。垓下敗陣后虞姬與霸王對飲,秋夜里虞姬和霸王對飲,過后,霸王醉臥帳中,虞姬出帳散步。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
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
輕移步 走向前荒郊站定
猛抬頭 見碧落月色清明
此情此景,當屬哀樂配哀景。引入京劇這一元素,為音樂作品又增加一份凄涼之情。中國人講成王敗寇,但在楚漢爭霸時自刎而死的霸王項羽反倒成了英雄。說起劉邦言必稱小人?!敖瓥|弟子今若在,肯為君王卷土來。”項羽用實際行動拿到了作為大將的尊嚴,不至于被歷史的滾滾紅塵碾壓成又一個“無名之輩”。
?
將《雨霖鈴》改編為現(xiàn)代歌曲進行演繹,堯十三并不是一人。發(fā)掘堯十三的音樂人周云蓬將《杜甫三章》譜曲念白,網絡歌手少司命將李太白的《蜀道難》也進行了譜曲,可見已有先例。
相關閱讀:民謠吉他手,真像你們說的那樣不堪么?
宋詞散文遺章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都能夠譜曲,豈不是離我們提倡的“中國風”更進一步?近日有大學教師批評某“民謠歌手”填詞狗屁不通,我們?yōu)楹尾唤柘热酥~,譜當代之曲呢?事半功倍,一舉兩得。
?
《瞎子》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大家提高審美被發(fā)掘出來的必然產物,是國風回歸聽眾耳朵的必然表現(xiàn)。我們總是在說大陸的音樂水平不及臺灣,遠遠落后于歐美。不如在唐詩宋詞名篇上做做功課,說不定也能在樂壇上征得一席之地。
本篇來自指彈中國編輯部
作者/張家寧

責任編輯/老于
值班編輯/熊佳儀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