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宗經(jīng)?今譯
文心雕龍?宗經(jīng)
今譯:
天、地、人三者間的常理,記載在經(jīng)書之中。經(jīng)書是干什么用的呢?是為了傳遞給人們永恒不變的道理的,是不可刪除的宏偉曠博的教義啊。因為經(jīng)書是取法象于天地,征驗于鬼神,深究事物的秩序,從而制訂出的一套有利于人們的綱紀,經(jīng)書中的文字直入到人性奧妙的深處,是所有文章的靈魂。
三皇時產(chǎn)生了《三墳》,五帝時出現(xiàn)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書;經(jīng)勵了歲月的綿綿流傳,有的就顯的有些隱敝了,加之后來流派越來越多,著作越來越錯綜復雜,有很多是揉合到了一起,有很多也就被時代所淘汰了。
后來經(jīng)過孔子對古書的整理,它們的精華又放射出光芒。于是,《易》的意義有《十翼》來發(fā)揮,《書》中指出了“七觀”,《詩》里分列出四部分作品,《禮》明確了五種主要的禮儀,《春秋》中提出五種記事條例。義是性情的最真表現(xiàn),辭是文理的最好典范;因此能夠開設(shè)教學,用以昭顯明示浩然正氣,使人們?nèi)谇⑾嗵帯?br/>由于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圣人的策略的高深,他們的道德學問就像深藏在天地間高大墻宇之中;如同一只千萬斤重的大鐘,沒有深厚文學功底的人是不可能讓其發(fā)出聲音來的。
由于《易經(jīng)》是專門用來研究天道的,講得精深微妙,可以在實際中運用;故而《系辭》中說:《易經(jīng)》的意旨深遠,辭句很有文采,說的話符合實際,講的事理卻比較隱晦難懂??鬃幼x時,三次翻斷了簡繩,是因為先哲們的思想比較深奧。《尚書》主要是記言的,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懂得古代語言,它的意義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子夏贊嘆《尚書》說:“它像日月那樣明亮,像星辰那樣清晰?!边@是說,《尚書》記載的清楚明白?!对娊?jīng)》主要是抒發(fā)作者思想情感的,它的文字和《尚書》一樣不易理解;里邊有《風》、《雅》等不同類型的詩篇,又有“比”、“興”等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文辭華美,比喻曲折;諷誦起來,可以體會到它溫柔敦厚的特點,所以它最能切合讀者的心情?!抖Y經(jīng)》可以樹立體制,它根據(jù)各種事務(wù)來制訂法度,其中的條款非常詳細周密;執(zhí)行起來,有明顯的效果;任意從中取出一詞一句,沒有不是十分可貴的?!洞呵铩愤@部書在辨明道理上,一個字就能顯示出贊美或批評來。例如關(guān)于“石頭從天上落到宋國的有五塊”、“六只鷁鳥退著飛過宋國都城”等記載,是以文字的詳盡來顯示寫作的技巧;又如關(guān)于“雉門和兩觀發(fā)生火災(zāi)”的記載,是以排列先后的不同來表示主次的意思。其中有些記載,用婉轉(zhuǎn)曲折、含蓄隱蔽的方法寫成,是很有特點的??偲饋砜?,《尚書》的文字看起來似乎古奧一些,只要尋找出所講的道理,還是易于領(lǐng)會的;《春秋》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要探索它的含義,卻又深奧難懂。由此可見,圣人的文章豐富多采,文辭和內(nèi)容各有特色。經(jīng)書和樹木一樣,根深抵固,枝大葉茂;文辭簡練而意義豐富,所舉事例很平凡而所暗示者卻很遠大。所以,過去的經(jīng)書歷時雖已久遠,但遺留下來的意義卻永遠新穎。后世的人學習起來,一點也不嫌太晚;前代學者用了很久,也并不嫌過早。
經(jīng)書的偉大作用,可以說像泰山上的云彩能使普天之下都下到雨,像黃河的大水可以使周圍千里都得到灌溉。
論、說、辭、序那些體裁,都從《周易》中學習后才開始有的;詔、策、章、奏那些體裁,都從《尚書》中學習后才開始有的;賦、頌、歌、贊那些體裁,都從《詩經(jīng)》中學習后才開始有的;銘、誄、箴、祝那些體裁,都從《禮經(jīng)》中學習后才開始有的;紀、傳、盟、檄那些體裁,都從《春秋》中學習后才開始有的。這些經(jīng)書都為后世樹立了最好的榜樣,為后來者的文章發(fā)展開辟了極為廣闊的領(lǐng)域。因此,在創(chuàng)作上任憑諸子百家怎樣馳騁活躍,歸根到底總是超不出經(jīng)書的范圍。如果能根據(jù)經(jīng)書來制定文章的格式,學習經(jīng)書中的詞匯來豐富語言,這就如同靠近礦山來煉銅,煎熬海水來制鹽。所以如果能夠?qū)W習圣人經(jīng)典來寫文章,這種文章就能基本上具備六種特點:第一是感情深摯而不欺詐,第二是教訓純正而不雜亂,第三是所寫事物真實而不虛妄,第四是意義正確而不歪曲,第五是風格簡練而不繁雜,第六是文辭華麗而不過分。揚雄用玉必雕琢然后才能成器作比喻,說明五經(jīng)里面也必須有文采。人的德行決定著文章的好壞,而德行又是通過文辭表現(xiàn)出來的。孔子用“文、行、忠、信”四項來教育學生,而把“文”放在首要地位;正如美玉必須有精致的花紋一樣,“文”是和其他三項相配合的。后世的人在勉勵德行、建樹功名上,都知道要向圣人學習,只有在文章的寫作上,很少學習圣人的經(jīng)典。因此,楚國宋玉等人的作品就比較艷麗,漢代更出現(xiàn)了許多過分鋪排的辭賦。這種偏向越發(fā)展越嚴重。糾正這種錯誤,使之回到經(jīng)書的正路上來,也就算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贊曰∶
三極彝訓,訓深稽古。致化歸一,分教斯五。
性靈熔匠,文章奧府。淵哉鑠乎,群言之祖。
贊美的人們興奮的說:
哇!這些道理真是偉大?。?br/>真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械奈恼碌母径际莵碓从诮?jīng)書??!
天地間先哲們把奧妙精神的道理編輯經(jīng)書之中,要從這里吸取經(jīng)驗啊,應(yīng)該深刻地苦讀,認真的鉆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