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最大的淚點,也許藏在一部動畫短片中


作者/CARLOS AGUILAR
翻譯/若風
校對/彼方
導語
在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獎項角逐中,可能大家的目光更多地被動畫長片《狼行者》與《心靈奇旅》所吸引。但其實在本次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方面,入圍的5部作品競爭也同樣激烈,因為每一部作品都獨具特色各有千秋。
它們分別是:《洞穴》《地方守護神》《無論如何我愛你》《歌劇》《是的,人們》。

美國著名動畫網站Cartoon Brew對這5部作品進行了深入采訪,幾位導演分別分享了自己寶貴的制作經驗、設計靈感、以及對動畫的一些看法。學術趴特意進行了部分翻譯,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
※前兩篇采訪請點擊鏈接閱讀:
今天的采訪文章便是最終獲得第9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作品:《無論如何我愛你》(If Anything Happens I Love You)。導演:邁克爾·戈維爾(Michael Govier )和威爾·麥科馬克(Will McCormack)。


正文
幾年前,戈維爾和麥科馬克在一個表演班上相識。兩人很快成為好友,它們經常一起討論故事或者主題,并希望能在工作中為之拼搏。
他們都對作為編劇和導演制作原創(chuàng)項目感興趣。在他們生命中的那一刻,他們都覺得有必要寫一些關于喪失與悲傷的故事。
在美國,槍支暴力是一種可怕的、始終存在的悲劇根源,這對創(chuàng)作伙伴選擇以它來表現那些復雜的情緒,特別是從一對失去孩子的父母的角度。
這就是他們的手繪短片《無論如何我愛你》的起源,該短片由Netflix發(fā)行。這個感人、表現主義、無聲的故事講述了一對夫婦與“在校園槍擊案中痛失女兒的事實”搏斗掙扎的過程。

戈維爾和麥科馬克從未執(zhí)導過動畫項目(盡管麥科馬克曾參與《玩具總動員4》的故事創(chuàng)作)。他們首先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制片人瑪麗安·加格(Maryann Garger,《樂高幻影忍者大電影?》),并且她將他們的劇本轉化為了2d動畫。
后來,加州藝術大學的角色動畫項目的導演梅亞·伯內特(Maija Burnett)幫助他們招募了有著的強烈感受力的藝術家們,以求他們能夠充分理解這個悲傷的故事。
其中一位便是最終成為本片動畫導演(animation director)的路英蘭(Youngran Nho)。為了讓這部電影成為新生動畫人才的跳板,這群電影制作人組建了一支全女性動畫團隊。
為了啟動制作這部動畫,戈維爾、麥科馬克和加格自籌資金制作了該片的動態(tài)故事板,并放映了這部動畫以吸引投資人。該團隊獲得了獨立電影機構(Film Independent)的資助,以及吉爾伯特電影公司的加里·吉爾伯特,他后來通過獨立電影機構的減稅資金援助項目為他們提供了支持。
Netflix則是在這部短片完成后加入的,當時該短片獲得了許多一線明星的支持,比如拉什達·瓊斯(Rashida Jones,他也是麥科馬克的長期合作者)和執(zhí)行制片人勞拉·鄧恩(Laura Dern)。
現在,隨著影片獲得奧斯卡的認可和許多其他榮譽(包括安妮獎最佳剪輯提名),戈維爾和麥科馬克已經找到了他們在動畫當中喜歡的媒體形式:他們已經在籌劃制作另一部動畫短片和一部動畫長篇電影。
Cartoon Brew與兩人一起討論了他們作品中具有突破性的關鍵點。

采訪部分
Q:既然你們對動畫還很陌生,那么為什么你們會覺得它是展現這個微妙的社會問題的合適媒介?

A:從一開始它便被決定是一部動畫。我們認為如果是真人版的話情緒會太過激烈。我們認為動畫是一個完美的媒介,來進行關于失去和悲傷的深刻對話。
劇本寫作過程花了很長時間,大約一年。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展開故事。有些人從圖像的角度去深入展開故事。有些人則從關鍵字去深入展開故事。
我們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來寫完這個僅12頁的劇本,并且仍不斷對其進行打磨。我們也一直聚焦于對動畫中你們看到的那些過渡場景進行反復調整修改,我們希望所有這些都能通過書面文字進行呈現。
Q:當你決定以動畫作為載體,為什么你會被作品中所呈現的那種手繪所吸引?是否因為它容許更多的文體自由或敘事抽象?
A:我們知道它必須是二維的。我們想讓故事決定風格,而不是風格決定故事。
我們認為我們可以用”少“來表現“更多”。我們之所以希望有完全的節(jié)儉和極簡主義,是有幾個原因的。我們試圖捕捉那種貧瘠和孤獨,以及悲傷的感覺。我們有一個基本原則,畫面中任何不需要的東西我們都會刪除,因為我們想在簡單的、未經修飾的最原始的情感的場景上點亮一盞燈。
當悲傷如此強烈的時候,你會只想專注于情緒。這便是我制作動畫的理由。
并且,在回憶部分,動畫似乎非常契合故事。當你看到動畫中的回憶場景時,那些模糊不清的記憶在現實中也就是這樣的。當你談論過往時,你不能記得房間里具體有什么東西,但你卻能記得當時的感受。
這是一種令人畏懼的風格,因為它是一部沒有任何對話的動畫,但一旦我們決定,就一定要做到。

Q:既然你是在處理槍支暴力及其后果(的內容),那么你做了什么樣的研究或拓展,讓這種特殊的情感創(chuàng)傷在銀幕上盡可能真實地描繪出來?
A:我們對此非常敏感。我們引起了Everytown for Gun Safety(美國非盈利組織,倡導強制管制和反對槍支暴力)的注意,他們成為了動畫的支持者。
為了征求他們的意見反饋,我們給他們送去了劇本和一個早期的動態(tài)故事板,并保證我們尊重幸存者并尊重這些故事。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事印象深刻。他們想與我們一起,并幫助提供了關于動畫的一些信息。
我們同樣聯系了其他的團體,如Moms Demand Action,和幾位不同的幸存者們。我們面對面交談,他們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們非常感激能看到這樣的影片,因為他們說總是有人不斷地詢問他們擁有這樣的經歷是什么樣的體驗,而現在他們可以直接說“你可以直接去看這部動畫,了解那種孤獨和灰暗的時刻?!?/p>
那些還沒有走出陰霾的人對我們說“我無法想象失去孩子?!北M管這部動畫遠不能稱作“真實”,但卻是開啟這些交談的契機。
Q:請和我說一下這部短片中非常刻意地對色彩的運用。在故事的大部分時間里,色彩幾乎主要都是灰暗的,但最終明亮的色調“闖”了進來。
A:我們希望早期風格,在動畫前半是灰色、黑色和白色為主。隨著深入回憶,你便能看見色彩回來了。但它并不是全部充滿色彩的,因為它仍覆蓋著一層當下悲傷的濾鏡。那時父母仍然坐在床上,聊著天,回憶著和女兒一起度過的美好十年。
當色彩開始回來的時候,畫面的邊緣仍然是灰暗蒼白的。因為仍然可以透過它們感受到當前的悲傷之情。
但是當希望和愛到來,并作為父母重歸于好的契機時,這時你開始看到更多的琥珀色和柔和的黃色,溫暖的色調填滿了影片的后半部分直到結尾。

Q:影子的作為中間對話者的概念,能夠表達這些父母無法言說的悲傷,為作品增加了一層額外的主題深度。你當時為何會認為這個元素對作品有用?
A:這是邁克爾最初的想法。他談到了榮格關于陰影(Shadow)的意象,因為處于巨大的悲痛中而使靈魂(陰影,大概也可理解為潛意識)與身體或宿主分離。我經歷過一段失落,我知道那種身心游離、悵然若失的感覺。
影子的意象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它真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在那種巨大的悲傷中,你幾乎是被夾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之間,而他們的女兒則是整個故事的推動者。她可以讓他們的靈魂與身體重聚,也因此他們就可以面對彼此徹夜交談。
設計和使陰影動畫化是十分令人興奮的,因為他們像煙霧一般可以隨意自由地運動。它們并不完全與人體相連受到限制。
如果你看到這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人體是從他們真實的影子翻轉過來的。從一開始,我們就試圖告訴觀眾,他們十分自由,可以四處移動。

Q:在這個項目之前,你們兩個都有過表演經歷。你們會認為這份經歷對制作動畫有幫助嗎,雖然你們并沒有出演影片,或者擔任配音演員。
A:100%。因為你還是在和演員一起工作——動畫角色演員,但所有這些人類的情感和反應都必須存在其中。
我們討論了場景中每一處的情緒狀態(tài),如當他們走進房間時的感受,或者當父親走進房間看到母親拿著襯衫時的感受。父親微笑,然后笑容逐漸消失。
我們拍下彼此表演的瞬間,以捕捉情感上的細微差別,而不僅僅是一個平淡的敘述??吹脚畠旱囊r衫時你會十分高興,因為你愛你的女兒。但同時你也十分難過,因為她已經不在了。
所有這些情緒一下子同時涌現,這就是我們在表演方面的背景幫助我們與路英蘭進行溝通的地方,以及這也是其他動畫師是如何創(chuàng)造這些精彩畫面的。

當這部作品在Netflix上線后,立刻便在社交媒體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抖音(Tiktok)上瘋傳,人們互相挑戰(zhàn):能否在觀看后不落淚。
這是多么地出人意料,以及對我們來說這是多么巨大的回報?
這簡直不可思議。當這部動畫在Netflix上映幾天后,我侄女給我發(fā)短信說:“威爾叔叔,你的動畫在Tiktok上很流行?”? ?而對我來說 “我甚至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p>
我沒使用過Tiktok。我下載了這個軟件,這里有著全世界所有人,主要是孩子,包括了他們拍攝自己之前、拍攝期間、拍攝后(的內容),能看到人們正在實時觀看動畫真是一種瘋狂的親密體驗。我不知道大家以前還有過這種經歷。我的意思是,比如當你在看一部電影,你可以看向屏幕下方,看到屏幕中某個人的臉和反應表情,這是人們對這部影片最真實的觀看反應。
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謙虛,因為有來自全球的朋友都在幫助我們。
(完)
原文鏈接
https://www.cartoonbrew.com/shorts/will-mccormack-michael-Govier-on-if-anything-happens-i-love-you-oscar-shorts-interview-series-204163.html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