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 :人來人往,我們并非只是過客


《深夜食堂》最早是日本一部治愈系漫畫,講了一個午夜12點才營業(yè)的小餐館里的故事。
這里的菜單只有一種燉菜,但是老板可以根據(jù)客人的要求用現(xiàn)有的食材做出各種料理。沒有大魚大肉,也沒有大悲大喜,大家喝著小酒,吃著自己鐘愛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憊,排解城市人的孤單。
深夜的小餐館里是地道的人間煙火,和平凡卻又溫情的人生百味。
▲日版《深夜食堂》美食
后來,漫畫被拍成了電視劇,風靡亞洲。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城市中有那么一家餐館或是路邊攤,能夠風雨無阻的在每天深夜開始營業(yè),能夠讓自己在深夜饑餓難耐時有一個可以吃到可口飯菜的地方,會不會感覺到非常有安全感呢?
事實上,《深夜食堂》的本意是想從老板料理的每道食物中拉出一段段關于市井溫情的故事。
最打動我們的其實不是那一道道美食,而是每道美食背后的故事
愛吃紅香腸的黑道大哥,喜歡厚蛋燒的Gay大叔,癡心貓飯的無名歌手,獨愛黃油拌飯的美食評論家
藏在美食和角色背后的,是親情,是鄉(xiāng)愁,是得不到,是忘不了。
所以他們選擇走進這家燈光溫暖的小店,真正遵循自己的內心,點上帶有溫暖回憶的食物,聽著周圍食客熱鬧嬉笑,好像忽然間被注入某些細微的力量。
于是深夜里的一碗茶泡飯、一碗拉面、一份雞蛋燒就有了無窮魔力,填飽肚皮、而且熱乎了心。
《深夜食堂》里有一集叫《馬克的女兒》,趙又廷飾演的馬克是聾啞人,生活貧寒,樂樂是他撿到的棄嬰,他們在一起生活了五年,盡管這并非是一個“正常”的家庭,但父女倆的生活絕對比很多正常家庭都快樂得多。
馬克為了樂樂放棄了在海上漂泊的生活,想給女兒一個踏踏實實的家,樂樂從來沒有嬌生慣養(yǎng)的像個公主般挑剔馬克,而是成為了他的小助手,更確切的說她是馬克的希望。
樂樂不僅是馬克一個人的希望,她簡直是個天使,她的出現(xiàn)能讓食堂里的每個人都進入一種特別放松的狀態(tài),他們不再正襟危坐不再只顧著自己的心事,著或許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的一種輕松——被純真和簡單喚醒。
只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面對的是跟我們一樣復雜又充滿心機的大人,我們不敢放下偽裝和面具。
如果能就這樣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如果快樂從不會被真相打斷該多好啊,可是后來,樂樂的生母找到了馬克和樂樂。
盡管食堂里的常客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他們也親眼見證了五年來馬克和樂樂之前的默契和深情,他們真心實意的為馬克惋惜,為樂樂著急......
陌生人之間互相擔憂的羈絆,我覺得這也是《深夜食堂》最觸動人的地方。
我想好多人都曾感受到陌生人給的溫暖。
有可能是知道你不吃香菜的餛飩店老板,也有可能是每天看你吃飄香拌面,給你加雞腿的沙縣小吃老板。
這些店,不光溫暖我們的胃,還溫暖著我們的心。
還有的時候,你外出擼串,要了一瓶啤酒。在你的座位旁邊,有姑娘失戀痛哭,有不得志的中年人默默灌酒,有跑夜班的計程車大叔來偷個閑…閱盡人生百態(tài)的老板,在旁邊沉默地烤著茄子,流浪狗在攤位附近等著客人扔下桌的吃的。
如果可以,遞給哭泣的姑娘一張紙巾,陪郁悶的大叔或是少年劃兩拳,最后坐著出租車大哥的車回家。
深夜的一頓飯里,往往有一個故事。
吃飯,并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它可以是溫情的安慰。我們吃的不是飯,而是人生;回味的不是佐料,回味的是人世之間獨有的溫存。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深夜食堂,那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關注公眾號:有fun食堂 回復“深夜食堂”即可下載電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