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是一種邏輯謬論,即不合理地使用連串的因果關系,將“可能性”轉(zhuǎn)化為“必然性”,以達到某種意欲之結(jié)論。
但其實每個的推斷還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卻武斷地將某個可能性引伸成為必然性,然后串聯(lián)這些不合理的因果關系,推斷成一件毫無關聯(lián)的結(jié)果,這就是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的典型形式為“如果發(fā)生A,接著就會發(fā)生B,接著就會發(fā)生C,接著就會發(fā)生D,……,接著就會發(fā)生Z”,而后通常會明示或暗示地推論“Z不應該發(fā)生,因此我們不應允許A發(fā)生”。A至B、B至C、C至D、……等因果關系好似一個個“坡”,從A推論至Z的過程就像一個滑坡。
滑坡謬誤的問題在于,每個“坡”的因果強度不一,有些因果關系只是可能、而非必然,有些因果關系相當微弱,有些因果關系甚至是未知或缺乏證據(jù)的,因而即使A發(fā)生,也無法一路滑到Z,Z并非必然(或極可能)發(fā)生。
相對地,若有充足證據(jù)顯示每個“坡”都有合理、強烈的因果連結(jié),即不構成滑坡謬誤。(以上摘自某度百科)
哦。。就是假設一切都會往最不好的情況去演變咯。。這種危機感,我覺得過于強烈了?;轮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畸形不樂觀的人身上。。他們會去假設一切事情都會往不好的方向發(fā)展。如果不想坐以待斃的話,就要努力做好一切萬全的準備。我以前也畸形不樂觀過(萬惡之源主要還是讀了日本無賴派的小說!在沒有建立人生觀的時候怎么也想不出解決辦法,就走火入魔了..)那時我奉之為圭臬的信條是:墨菲定理。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1949年由美國的一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等。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nèi)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fā)生。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ㄎ婺槪┻@不就是典型的滑坡謬誤嘛...
墨菲定律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 總結(jié)的,但總結(jié)的依據(jù)不過時他經(jīng)歷的一次事故罷了: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fā)生了事故。愛德華·墨菲 發(fā)現(xiàn),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
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后來,墨菲的這段話被廣泛傳播,不斷演繹,每次人們一遇到心想事成的壞事,就會搬出這句話來安慰自己,總覺得怕什么、來什么。這就好像是人生被規(guī)定好的劇本一樣,一切有規(guī)律可循,無論你做了什么,總有一個壞事發(fā)生的概率,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fā)生??雌饋砗孟駴]什么問題,后人也經(jīng)常有人驗證墨菲定律。但有一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真正思考過:
墨菲定律只不過是一個工程師根據(jù)一次偶然事件總結(jié)的,并沒有做過大量的概率實驗和研究,但為什么后人都一致認為它正確呢?是先有了這個概念,在腦中形成了束縛之后,把事情都歸因到這上面?還是說,每一個可能發(fā)生的壞事,就一定真的會發(fā)生呢?這兩種可能,我更相信前者,因為有了這個定律以及它的廣泛傳播,讓后面發(fā)生的所有壞事都有了歸因。這就好像我們?nèi)ニ忝?,算命的人跟我們說你下個月不太順利,你要注意一樣(那種只問問你生辰八字就能知道你一輩子的命運。。這種事我是不信的)誰能不發(fā)生點不順利的事情呢?如果沒算命,就算發(fā)生了不順利,你也會覺得是偶然罷了,不會歸因到命運上去;但一旦腦子里種下了這個種子,那么你會時刻關注生活中那些“不太順利”的事情;心想“這是不是算命先生說的那個不順利?。俊薄叭绻皇沁@事,會不會還有別的什么不順利的事?”
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你這個月生活中不順利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然后開始跟別人到處說:“這人算的準啊,我這個月確實不太順”
墨菲定律和算命,其實背后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通過控制你的關注點,進而控制你的思想。
如果你的關注點都在壞事上,那么你的思想會不自覺的尋找并吸引壞事,當壞事吸引來之后,如果那時你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能力不夠,出現(xiàn)失誤的概率當然很大,那么壞事按照預想發(fā)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所以,與其說墨菲定律時時奏效,不如說,是因為你腦海里,太堅信墨菲定律了。
我認為,正是因為有了墨菲定律,且有人相信,所以反而會增多了壞事發(fā)生的概率。與其相信墨菲定律,不如記住一個更廣泛的法則——吸引力法則。這個法則不像墨菲定律只說,壞的事情一定會發(fā)生,它也會告訴你,如果你一直思考正向積極且是你想實現(xiàn)的夢想,那么好事也一定發(fā)生。
同樣是沒法驗證的概率和歸因問題,如果要記住,我建議去記住吸引力法則,至少它會讓你的思維聚焦點都在積極的事情和情緒上,而不是像墨菲定律一樣,看到的都是壞事。但為什么很多人以為吸引力法則是玄學,不切實際,但卻堅信墨菲定律更多呢?因為吸引力法則宣導人們通過積極的想法讓夢想成真,如果照做,你所想的事情就真的會實現(xiàn)。但是實現(xiàn)之后,人的優(yōu)越感并不都會認為是吸引力法則奏效,而是個人能力、機遇和努力在其中,積極的思想只是占一部分因素而已。但讓壞事成真的墨菲定律不同,當壞事成真的時候,人們?yōu)榱送菩敦熑?,第一反應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承認是自己努力不夠,所以,會更愿意拿著墨菲定律來開脫自己的責任。所以,人們更愿意相信墨菲定律是有效的,壞事發(fā)生一定是宇宙規(guī)律,和我沒關系。而目標達成,一定是我的原因,跟積極的思想關系不大。(以上一些片段摘自?丫丫的文章)
其實就是所謂的看待事情的角度問題。正??陀^地看待一件事,不止看到它不好的一面,還要看到它好的一面!過于悲觀、過于樂觀都不好,正所謂人的“黃金中庸”,人可以是樂觀又悲觀的!我大概理解了這件事之后,我這才脫魔了。。高中時學過這樣一句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薄蹲髠鳌は骞荒辍肺乙矊W過這樣一篇短文: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的確,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死于安樂,但不是要純純的去拒絕它!適當接受安樂!Good!
死于純粹的安樂,但是又因適當?shù)陌矘范睢?。先死后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安樂就像風險一樣。。適當?shù)娘L險能帶來高回報,但過量的風險可能會毀掉你的一生。拿捏住風險,而不是成為它的奴隸,這正所謂修行啊!中國古老傳統(tǒng)的修行,原來是這個。(我特么要是能在高考前悟到這個而不是高考后才懂得就好了。。)
我再提出一個問題,執(zhí)行力的問題。。知道適量有益之后,有多少人能克制得住誘惑的吸引呢?
沒錯,這里又涉及到一個概率問題,就是明白降低壞事發(fā)生概率的人里面,有多少是真的明白了,能將這個“明白”貫穿到行動中的?有多少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然后生活中,還是隨著自己的本能行事?所以,繼續(xù)向下追問之后,問題就變成了:有多少人能把認知和行動,匹配上。也就是知行合一?
這個具體概率其實是無法確定的,所以,深挖到這塊,墨菲定律之所以會準的原因就找到了:因為并不是所有人能夠做到明知道有危險,但不去做的。(這里推薦查理-芒格的名言警句!很有用?。?/p>
相反,這個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放大了人性的本能,比如懶、喜歡休息娛樂、刺激、追求快樂等。為了追求這些,人會在做選擇的時候動搖,甚至放棄對自己的保護,走向那個明知是悲劇的結(jié)局。比如,明知道管住嘴就可以瘦,但就是管不住;明知道搞笑視頻看多了,會上癮,導致注意力缺失,還是想看。明知道如果不學更多技能,未來就會被淘汰,可還是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更有甚之,如果沒有建立起明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人們不太會分辨出哪些東西是好是壞,非常容易就墮入誘惑的魔爪...
······
意志力,頭腦的力量,所謂之克服心魔,就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正在缺失的東西?。?!
要想變得強大,先得找出你獨自的平靜,審視你自己,面對過去,擁抱將來。(看了這么多日本漫畫,甚至還有被腰斬的,總結(jié)出的套路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