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民居建筑的門窗類型考證
大同古城民居建筑的門窗類型考證
《文物世界》 2010年02期 解玉保
大同市文物局從2004年8月開始,對古城內傳統(tǒng)民居進行了調查,歷時10個月。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同傳統(tǒng)民居的大門、二門以及窗的設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歷史內涵,是城市文化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認識大同的傳統(tǒng)民居。
大同古城民居院落通常有二道門,即大門和二門,人們一般習慣稱為“大門樓”、“二門樓”。大門和二門之間的空間,習慣上稱為“二門闔廊兒”。現(xiàn)在有個別院落的大門外面,尚存旗桿石、拴馬樁、上(下)馬石等構筑物及附屬物。還有的院落只設大門,沒有二門。大門前的臺階一般為三級,有“連升三級”的吉祥寓意;也有五級和七級的。
一、民居的大門
古城民居的大門也叫臨街之門,俗稱大門樓。它的設置依照南北、東西的走向,一般來說各分為兩類∶
1.南北走向的街巷,民居院落分布在街巷的東、西兩側。路東的院落,大門設在院子的西南方,門朝西開;路西的院落,大門設在院子的東南方,門朝東開。
2.東西走向的街巷,民居院落分布在街巷的南北兩側。路北的院落,大門設在院子的正南偏東或偏東南的方向∶路南的院落,大門設在院子的東北或西北方,大門與二門間的空間狹長,二門朝東或朝西設置。
民居大門的分類需要參照不同的標準,具體如下∶
按建筑用材可分為三種類型∶木結構門樓,磚雕磚砌門樓和磚木結構門樓。
按其形制可分為屋宇式大門和墻垣式大門兩大類。若再細分有廣亮大門、抱廈大門、垂花門、蠻子門、如意門、隨墻門和民國時期的仿西洋式磚雕磚砌門樓等類型。
廣亮大門∶是廣一間、進深兩間的房屋大門。這種門進深一般為4.6米~58米,面闊2.2米~28 米,高約3.8~4.6米。頂部通常為硬山頂,設正脊安吻獸,并置垂脊和瓦當?shù)嗡?。檐下置博風板和懸魚,大門外墻與頂部交接處飾雕花磚(圖一)。
磚墻厚實挺拔,墻內兩側墻身、墻肩處大多有精美石雕、磚雕,墻頭處有漆畫或水粉畫裝飾,門的上端走馬板有匾額或漆畫。門框上有對稱性的木制門籌一對,為圓形蓮花狀或元寶形,中間陽刻"福祿壽喜"之類的祈福字,書體有篆、隸、行、草、楷。這樣的祈福門簪,抱廈大門和垂花門上也比較普遍。
大門兩扇與正脊垂直,設置在門檻石內側,材質為木,上有鐵鋪首。門檻石外兩側各置立式或平式抱鼓石,抱鼓石雕刻工藝精美,手法多樣,內容各異。這種門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幾處。
抱廈大門:這種門是由廣亮大門變異出來的另一種形式。由于進深不及廣亮大門深邃,抱廈大門在由院內向街巷跨出一門之地,支起二根木柱,柱立置于石柱礎之上,上有“枋”連在一起,頂部為硬山式,設脊安獸,貓頭滴水,兩旁亦有博風板和懸魚,椽檐齊整,顯得豪華氣派。使人從遠處一望,便知此房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這種門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十幾處。
垂花門:有木質和仿木磚雕兩種,表現(xiàn)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垂花”,即在“枋”下出“柱”變?yōu)椤按瓜聛淼幕ā?,與枋上的間替、枋下的雀相互輝映,成為完整的門的裝飾物?!按够ā庇卸喾N,主要是“蓮花”開放前和開放時的各種造型。
垂花門有單獨設置大門的,二門以拱券門或隨墻門相配,以及大門、二門皆為垂花門兩種形式(圖二)。
蠻子門:是廣亮大門演變出來的另一種變異形式,就是將門扉安裝在外檐柱之間,門扇和檻的形式仍采用廣亮大門的形式。這種門在如今的大同民居中只有一處了。
如意門:設在外檐柱間,門口兩側與山墻腿之間砌磚墻,門上方通常裝飾雕刻很精致的磚花圖案,在門與兩側磚墻交角處,常做如意形態(tài)的花飾,以寓意吉祥如意,故稱為“如意門”。這種門在單體四合院中居多,到清代已經逐漸已演變成整體用磚結構來完成了,我們更多地稱之為傳統(tǒng)式的“磚砌磚雕大門”(與民國時期的仿西洋式磚雕磚砌門樓
上述幾種都是屋宇式大門,在傳統(tǒng)民居中采用墻垣式大門的也為數(shù)不少。民居中的墻垣式大門最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式和隨墻式,基本造型大同小異。
小門樓式由墻身、門楣、屋面、脊飾組成,一般簡單樸素,只用個別的雕花磚來裝飾;而那些豪華的門樓,則遍施雕花磚,精美華麗,顯示出當年院主人的殷實富有與高貴氣質。
隨墻式由墻身和門楣構成,經濟適用,只是在門的形狀方面做成券形門、半圓拱形門等一些細微變化,門的兩側以磚墻與房屋相連接,并無特殊的形制和特點。
此外,還有清末及民國時期的仿西洋式磚雕磚砌門樓,這種門以條石做基礎,用青磚和水泥壘砌墻和門樓,門樓高聳,頂部以鐘表、書銘或幾何圖形裝飾,有的大門兩側還配有陰刻的壁聯(lián),表現(xiàn)出不同文化的交融,更容易使人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現(xiàn)在這種門保存下來的還有十幾處。
二、民居的二門
二門,老百姓叫“二門樓”,它的分類也需參照不同的標準。按照二門的設置方式可分為獨立設置和倚房屋墻垣設置兩種。
獨立設置的也有兩種情況:一是以木制或磚雕仿木垂花門直接設置;二是門放在內檐柱間,門口兩側與山墻之間砌磚墻與房屋聯(lián)結,上方做成屋檐頂,單坡或雙坡出水,但進深與面闊均淺。
倚房屋墻垣設置的,是在房屋之間用磚砌成券形門或拱形門的基礎上,以木制垂花門或抱廈門的樣式來隨墻設置。
按建筑用材可分為三種類型:木結構門樓、磚雕砌磚門樓和磚木結合為一體的門樓。
按形制可分為屋宇式大門和墻垣式大門兩大類,也可細分為抱廈式、垂花門、隨墻門等三種?,F(xiàn)存的基本是垂花門式、隨墻式以及少量的抱廈式。
設置為二門的垂花門,與垂花大門形制無異,唯體量縮小或放大。垂花門走馬板上常繪有木板漆畫。
三、民居院落中其他的門
除了上述大門、二門外,四合院院內還有幾種功能和形制各不相同的門:
1.圓拱形券門:也可稱隨墻券門,這種門通常用磚砌成,位置在南房與西廂房、東廂房之間。進入門內,有一小院。門的圓拱上有蓮花飾或素面兩種形式;有的圓拱上方還有門額鐫書,頗顯文化底蘊。
2.月形圓拱雙券門:是磚砌鑲木框圓拱雙券門。通常整體高約3~4米,寬約1~1.2米,厚約0.2~0.3米。從結構上可分為三部分,上部用筒瓦做成坡頂,中間用板瓦做四菱形式樣,下部用磚砌成圓拱形雙券門,門內再鑲木門框。兩側砌墻與房屋相接,設計獨具匠心。
3.方型門:是磚砌磚雕木框門。通常整體高約3~3.6米,寬約1~1.2米,厚約0.2~0.3米。結構也分為三部分,上部用筒瓦設頂,設正脊但不安獸,部分或有垂脊,用筒瓦入排水溝,前置貓頭滴水;中部用仿木磚雕作枋;下部用磚鑲砌木門框。
4.月形券門:一般皆為磚砌磚雕門,有比較簡單的隨墻月型拱門,拱上蓮花作盤結構。
后三種門都是在北房兩側有東西跨院的情況下,根據(jù)跨院大小、形制所興建的門,作為連接、封閉的關口。
四、民居住宅的門窗
大同民居住宅的門皆兩層,臨院的門一扇,朝外向右開戶∶里邊的門兩扇,朝內開啟,無鎖。此二門的中間有木插銷,淺雕裝飾。
堂屋的門為"三關六合門"。門為六扇,上連額,下接地下。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做成窗式,為長條形直窗或菱形格窗或直欞窗,向內糊紙;下部為實木門,中間凸起有陽刻線雕紋飾,門的長寬尺寸隨房屋大小而變化。
比較特殊的是大同民居在"三關六合門"的外面緊靠中間二合門處再安置單門一扇。堂屋外門亦分二部,單門上部中間長方形采光,糊窗花或安玻璃,四周沿邊有陽刻紋飾;往下的中間部分有橫向雕刻紋飾;下部占據(jù)門二分之一的面積,或雕刻紋飾或素面。此門嵌在門楣框中,門框由上邊的木卡夾住與"三關六合門"渾為一體。門上兩側的木卡,雕飾為盛物品的器皿。常見的物品有葡萄、石榴(多子)、桃(多壽)、佛手(多福。寓意淺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圖四)。
堂屋內門有長檔木,上方可插入室內頂端的枋孔中,下方有鐵環(huán),與門相連,實為安全之舉。
東西廂房和南房的門與正房的門幾乎無異。北房、東西廂房的窗,中間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的窗戶做成二層窗,外面的一層,夏天可取換,安上紗窗。下面的窗戶安玻璃或糊窗花。左右兩側再呈上下部分,以兩個方形為中心,四邊圍繞而成。窗從內部糊紙,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窗戶皆安玻璃,但也有的院子專門保留下了糊窗紙,歷史韻味十足。
東西廂房和南房有長條形直棱窗。大多數(shù)的窗一般為簡單的橫向長窗,中間自然分為三或二。裝飾也很簡單。門的裝飾物指門框、門楣、門上的各種裝飾,內容繁縟。窗的裝飾以植物中的花卉為主,兼有動物,尤其以十二生肖居多。
戶外窗臺位于房屋窗下的正立面,亦稱窗臺。
窗臺通常長約1.3~1.8米,寬約0.45~0.5米。現(xiàn)在保存圖案裝飾的窗臺主要在院內的東上房、西上房和南房等幾處地方。
窗臺面的裝飾比較有特點,一般做成橫向長方形,四周雕刻有竹節(jié)紋、乳釘紋、聯(lián)珠紋、卷草紋、曲折直線連結成多種類型,將四邊連結為整體,框線內以菱形磚或方形磚鋪設。窗臺內裝飾圖案,也有中間以花磚點綴的。常見的圖案主要有:八仙過海、福地洞天等。
五、民居的共同特點
大同民居建筑結構嚴謹,形制完整。無論是磚雕磚砌門樓,還是木結構門樓和磚木混合建筑的門樓,上、中、下三部分均完整、巧妙融合在一起。從文化藝術分析,磚雕、木雕、石雕雕塑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富有傳統(tǒng)性和地方性特征,風格大方得體,裝飾端莊秀麗,極具魅力,是大同歷史建筑尤其是傳統(tǒng)民居的重要特色之一。
(作者工作單位: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