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為老人趕車女子買筍,老人賣完很開心,隨后賣筍的都圍過來
廣東清遠(yuǎn):為讓賣筍老人趕上車,好心女子全部購買,隨后大批賣筍的圍過來:賣完的老人笑得像個(gè)孩子!
在廣東清遠(yuǎn)某個(gè)路邊,有很多瑤族人賣竹筍。其中,不乏有很多老人。生活的清苦而且簡單,每日坐在路邊,但是對每個(gè)顧客都笑臉相迎。

一位買菜的女子走在路邊,一位瑤族大媽笑著跑了過來:“還要不要筍?我還有4條,在那邊,好新鮮好漂亮的!”

在女子的首肯中,賣筍的大媽跑過去,手里端著自己的筍跑了過來。確實(shí)這個(gè)筍看著就新鮮和漂亮。身后的幾位老人見狀,也互相提著自己的筍向這邊走著。

談妥一塊五一斤的價(jià)格,大媽心滿意足地稱了起來。后面跟隨的幾位老人也正好趕到了跟前。
女子見狀,開始小聲嘀咕:“這么多人拿過來,我怕要不了那么多”。
一位老人把筍放地上,抬頭問詢:“你是瑤妹嗎?”可能,遇到一位瑤妹這位老人也感覺到親切。
“不是的,我是漢族的,不會說瑤話!”
“怎么賣呀?”
“跟你買的那個(gè)一樣,一塊五!”
女子:“哎呦,我要不了那么多啊!”

另一位老人過來幫忙:“那個(gè)奶奶說她的筍很好的!”然后就轉(zhuǎn)身又去拿自己的筍了。
女子轉(zhuǎn)頭扭向大媽:“你們瑤族人怎么挖那么多筍來賣?”
大媽:“去山上挖!”
女子:“有沒有好難挖???”
大媽大喝一聲:“難!”
女子:“這么辛苦你們還做?”
大媽抬頭仰望女子:“不做沒得吃,逼得!”
轉(zhuǎn)身離開的老人也拿著一袋筍走了過來:“我剛來沒多久,從金坑過來,遲點(diǎn)要坐公交車回去,怕沒有車了”。說著還朝著自己的筍看了看。

“等下去問還有沒有車!”老人無奈卻滿臉堆笑。
最后老人的這些筍還是被買了,期間老人也透漏:“挖這些筍好難哦,我們早上6點(diǎn)就去了,爬山上挖。我1953年的,68歲頭發(fā)都白了,都說瑤族人勤勞能干,沒搞笑啊確實(shí)好辛苦!”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一天賣了多少竹筍,老人也不知道,只是挖了賣而已,看隨身攜帶的小包中的錢數(shù),只能說個(gè)大概數(shù)字。

女子給錢中,看老人挖筍挖的辛苦,多給了老人幾塊。老人臉上露出了心酸的笑容,一直聲稱感謝。
“我們那個(gè)瑤包袋不給你的,我們要拿來上山干活的”,老人說的是實(shí)話。
看到這樣的事情,總是讓人心酸。

心酸這些瑤族人挖筍的不易,心酸這些老人生活的艱辛,也為這位好心的女子心酸。老人大早上6點(diǎn)就爬上山挖筍,女子多次表示用不了那么多,但還是有大批的老人趕了過來賣筍。雖然聲稱自己是為了趕公交車回家,但這說不出是誰的錯(cuò),就是感覺都不容易。
瑤族老人不容易,好心的女子也不容易。盡管老說要盡人們的全部能力去幫別人,但有時(shí)候好心還是要量力而行。因?yàn)樯顚τ诤芏嗳藖碚f,都是一場磨難。
對于這樣的情況,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