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宋代詞人陳與義《臨江仙 · 高詠楚詞酬午日》閱讀賞析與即時訓練
【原作再現(xiàn)】
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陳與義 〔宋代〕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譯文
我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xiāng)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里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艷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墻東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著流到湘江去。
注釋
午日:端午,酬:過,派遣。
節(jié)序:節(jié)令。
“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紅。這是懷念昔時生平歲月之意。
戎葵:即蜀葵,花開五色,似木槿。
賞析
此詞是陳與義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據《簡齋先生年譜》記載:“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貴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貴仲正降,復從華容還岳陽?!庇帧端问?。陳與義傳》載:“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踚嶺橋。”這首《臨江仙》所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jié),作者在端午節(jié)憑吊屈原,舊懷傷時,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
詞一開頭,一語驚人?!案咴伋~”,透露了在節(jié)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jié)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xiàn)實回想過去,產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陳與義因《墨梅》詩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現(xiàn)在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酬即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在這值得紀念的節(jié)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肮?jié)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昂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tài)。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叭f事一身傷老矣”,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罚?,“孤臣霜發(fā)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自己歲數(shù)的悲嘆,與詞同調。“戎葵凝笑墻東”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墻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叭挚迸c“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叭挚彪m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xiāng),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熬票顪\”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泵鎸ο娼髡呒谰频尿\,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lián)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問在《自題樂府引》中說:“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云:‘憶昔午橋橋下(應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以此詞而論,吐言天拔,豪情壯志,意在言外,確如遺山所說“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讀者從對“天涯節(jié)序匆匆”的惋惜聲中,從對“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浩嘆中,從對“酒杯深淺去年同”的追憶里,可以領略到詞人“隱然眉睫間”的豪放的悲壯情調。黃升說《無住詞》“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句妙詞選》卷一),指的也是這種悲壯激烈的深沉格調。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流寓邵州(湖南邵陽)時作,時為建炎四年(1130年)。避亂天南,再逢佳節(jié)。追憶中州盛日,不免凄然以悲。“無人”兩句,以淡筆寫深心?!霸嚌矘蛳滤裣Φ较嬷小?,尤覺思遠意長,婉曲沉摯。
本節(jié)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8976db397833.aspx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即時訓練】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 · 高詠楚詞酬午日①
陳與義②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③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釋:①午日:即端午。②此詞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所作。③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
【題組一】
1.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 詞開頭“高詠楚詞”一句通過高詠屈原的作品透露了詞人的壯闊胸襟和感傷心緒。
B. “榴花不似舞裙紅”三句,把“榴花”比喻成“舞裙”,回憶過去生平得意的情景。
C.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叭挚|”借物詠懷,深刻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D. 最后兩句作者面對湘江,把感情寄托在試澆”的動作及對“橋下水”遐想之中。
2. 本詞表達了詞人復雜的情感,請結合全詞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
1. B (“把‘榴花’比喻成‘舞裙’錯誤。應該是對比襯托手法: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xiàn)實回想過去,產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對比映襯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
2 . ①對屈原的緬懷。端午節(jié),詞人高昂地吟誦楚辭,面對湘江虔誠祭酒,表達詞人對屈原的憑吊之情。②現(xiàn)實與過去對比,過去春風得意如今卻無人理解的苦痛之情。③對時光流逝、事業(yè)無成的感慨。節(jié)序匆匆,一身傷老,流露出詞人對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報國無門、事業(yè)無成的感慨。④表達始終如一的愛國之情。以戎葵的向陽特性比喻自己永遠不改向陽的風志,表達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
【詳解】
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這類題的設問方式:(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3)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4)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思路解析:這類題通常是結合某一詩句或意境提問,因此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才能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答題步驟:(1)回答塑造的形象;(2)回答作者的情感;(3)回答作品的思想意義。
①對屈原的緬懷源自首句“高詠楚詞酬午日”以及最后三句“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透露了在節(jié)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jié)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熬票顪\”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p>
面對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誠,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lián)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②現(xiàn)實與過去對比,過去春風得意如今卻無人理解的苦痛之情源于“榴花不似舞裙紅”, 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酬即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在這值得紀念的節(jié)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肮?jié)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昂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tài)。。
③對時光流逝、事業(yè)無成的感慨源自“天涯節(jié)序匆匆”“萬事一身傷老矣”。節(jié)序匆匆,一身傷老,流露出詞人對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報國無門、事業(yè)無成的感慨。
④表達始終如一的愛國之情源自“戎葵凝笑墻東”,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墻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叭挚迸c“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叭挚彪m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xiāng),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點睛】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于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題組二】
3.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詠楚辭”透露了作者在節(jié)日中的感傷心緒和壯闊胸襟,以及報國無門的處境。
B.“戎葵”句中,作者借蜀葵向陽的屬性來比喻自己身雖老卻始終熱愛祖國的思想。
C.“榴花”一句中用榴花與舞裙對比,表現(xiàn)作者對往日歌舞宴會生活的懷念和向往。
D.最后三句寫了面對時間流逝的感喟以及憑吊屈原所體現(xiàn)出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
4.下片“萬事一身傷老矣”一句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
3.C (“表現(xiàn)作者對往日歌舞宴會生活的懷念和向往”錯誤?!傲窕ā币痪渲杏昧窕ㄅc舞裙對比,是以過去的春風得意表現(xiàn)時下的落寞和憤懣。)
4.同:都關注時局、心系朝廷、熱愛國家
異:陳詞有對年華老去的悲嘆、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辛詞表示自己并不服老,有為國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對奸佞惑君誤國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