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第2期
故宮無法落鳥?古建筑文化別被神化
張淳藝? 來源:北京青年報
關于“故宮屋頂無法落鳥”的傳說廣為流傳,文化學者馬未都也曾在節(jié)目中表達過類似觀點。為了證明上述觀點“站不住”,最近從事建筑遺產(chǎn)保護研究的微博用戶“陸地圍脖”展示了一段鳥在故宮太和殿屋頂停留的視頻。在“陸地圍脖”看來,所謂“鷹不落”“(鳥)站不住”的說法,只是人們“對傳統(tǒng)的美妙幻想”。(10月21日《科技日報》)
關于故宮一直有著各種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故宮屋頂600多年還看上去特別干凈光潔,是由于當年工匠們根據(jù)鳥類的生理結構,創(chuàng)造了一種叫“鷹不落”的屋頂,導致鳥無法停留,不會在屋頂排泄。在相關文章中,有作者煞有介事地總結出三個特點:一是坡度大,根據(jù)鳥類生理平衡原理,使其無法平穩(wěn)站立;二是墻脊寬,鳥類站立采用爪抓扣的方式,墻脊寬于鳥趾間距,使其無法停留;三是面光滑,墻頂全采用高檔的金黃琉璃瓦鋪砌,明亮又平整光滑,鳥在上面站不住。
然而,微博用戶“陸地圍脖”展示的一段鳥在故宮太和殿屋頂停留的視頻,讓“故宮屋頂無法落鳥”的傳說不攻自破。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此前根據(jù)“鷹不落”的傳說得出“看似簡單的宮墻卻蘊藏著建筑師們的大智慧”結論,也就頗顯牽強附會。
在從事古建筑保護研究的專家看來,認為“故宮屋頂設計時有特別的考量,所以鳥在上面站不住”,這種說法本身就“站不住”。北京建筑大學歷史建筑保護系講師齊瑩指出,“古建筑是與人類及周圍自然環(huán)境共生共存的一個狀態(tài),其設計理念往往是環(huán)境友好型和動物友好型的,不可能在前期設計時考慮到防范鳥類等動物在屋頂停留?!笔聦嵣?,故宮屋頂?shù)墓鉂?,主要得益于長年的養(yǎng)護。瓦頂拔草、墻體抹灰和地面修復,是中國古建筑維修保養(yǎng)每年要做的工作。再者,故宮太和殿等屋頂有著幾十米的高度,即使有鳥屎,肉眼也看不見。
“故宮屋頂無法落鳥”的傳說以訛傳訛,折射出我國古建筑文化被過度神化的現(xiàn)象。一些人往往喜歡把故宮等傳統(tǒng)建筑想象得特別高大上,認為設計建造中處處充滿了先人的智慧,殊不知,許多說法都是后人主觀臆想出來的,經(jīng)過不斷演繹愈發(fā)神乎其神。
榫卯結構是我國古建筑最具特色的工藝,木構件上凸出的榫頭與凹進去的卯眼簡單咬合,便將木構件結合在一起。于是,就逐漸演繹出一種說法,“中國古建筑不用一根釘子,全靠榫卯結構就能百年穩(wěn)固”,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推崇備至。事實是,在榫卯結構中,木釘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著名的建筑學著作《營造法式》中,就記錄了很多使用釘子的榫卯構造,有些特殊的榫卯結構,還需要鐵釘?shù)妮o助。
建筑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建筑的靈魂。中國建筑文化源遠流長,獨立發(fā)展,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體系。在強調文化自信的當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認識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對于古建筑文化而言,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應過度神化。還原古建筑的本來面目,真正發(fā)掘古建筑文化的內涵和智慧,才是應有的態(tài)度。
“別車潑咖啡”被判拘役的警示意義
來源:北京青年報?
開斗氣車就是玩命,由“路怒”引發(fā)的交通事故甚至車毀人亡的悲劇不在少數(shù)?!八緳C別車潑咖啡”被判拘役,讓人們更清醒地認識到“路怒癥”的現(xiàn)實危害和嚴重后果,把“路怒癥”行為納入危險駕駛罪進行懲治的執(zhí)法實踐將越來越多。廣大駕駛人員應當始終心存法律敬畏,時刻繃緊安全弦,積極參與交通安全治理,最大限度消除“路怒癥”對交通安全的危害。
10月21日,廣受社會關注的“別車潑咖啡案”在北京朝陽法院以線上的方式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蘇某當庭表示認罪認罰,朝陽法院以危險駕駛罪判處蘇某拘役3個月,罰金人民幣6000元。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蘇某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其行為應當以危險駕駛罪追究刑事責任。(相關報道見07版)
蘇某、王某是兩名此前并無交集的司機,因不滿彼此的并線行為而在車流中開起了斗氣車。蘇某在行駛過程中多次以別車、急剎車行為影響王某,并向王某所駕車的前風擋玻璃潑灑咖啡遮擋其視線。為了跟對方斗氣,蘇某甚至放棄左轉,繼續(xù)直行,直到潑完咖啡后才加速駛離、掉頭離開。如網(wǎng)友評論所言,“這種狂躁無禮的攻擊,是典型的‘路怒癥’表現(xiàn)”,一語道出了事件的本質。
所謂“路怒癥”,是指駕駛人員帶著憤怒的情緒開車,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或情緒失控的行為?!奥放Y”外在表現(xiàn)多為粗鄙的手勢、侮辱性言語,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脅安全的方式駕車,對其他駕駛人員實施威脅,故意攔擋其他車輛進入自己的車道等。受憤怒情緒支配的斗氣行為,勢必導致車輛駕駛的失去理性和判斷有誤,不僅會給當事車輛埋下事故隱患,還必然會影響其他正常行駛的車輛安全。
毫不夸張地說,“路怒癥”無異于“馬路殺手”,對其潛在和顯現(xiàn)的巨大危險,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和警惕。
被判3個月拘役,逞一時斗氣之快的蘇某對此或許始料未及。我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了“危險駕駛罪”,并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情形列入此罪,但在過往的執(zhí)法實踐中,鮮見有因故意超速別車等“路怒”行為而被判實刑的。
生命只有一次,駕車上路文明行車當是基本底線。大量事實表明,開斗氣車就是玩命,由“路怒”引發(fā)的交通事故甚至車毀人亡的悲劇已不在少數(shù)。3個月的拘役,是蘇某為自己違法犯罪行為應付出的代價,其他駕駛人員須從中記取教訓,別讓此類事件降臨到自己頭上。
常言道“心病還要心藥醫(yī)”,遏制由“路怒”導致的危險駕駛犯罪,關鍵還是要“制怒”“息怒”,以良好的修養(yǎng)、平和的心態(tài)來控制情緒和避免沖動。無論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負面情緒,還是由車內爭吵導致的心情不悅,抑或是在行車過程中引發(fā)的安全糾紛,機動車司機都不能帶著“憤怒”去開車,更不能憑一時沖動而毫無顧忌地開“斗氣車”“流氓車”。
別讓青少年受困于“信息繭房”
楊玉龍?
網(wǎng)絡信息多樣、開放、共享,而一味迎合受眾的閱讀偏好,計算方法簡單,定向推送粗暴,讓讀者尤其是鑒別力、自控力不強的青少年越“好”越“偏”。原本能夠提供多樣化精神食糧的手機App,卻讓人有一種“我才夾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驚喜與尷尬,在不知不覺中受困于“信息繭房”。
據(jù)專家介紹,用戶愛看什么,就把什么送足喂飽,讓人停留在舒適圈,看似瀏覽了很多信息,實則信息非常單一,無法拓展知識面,這在傳播學上被稱為“信息繭房”。如此,孩子深陷其中就很難豐富知識結構,尤其一些平臺的定向推送存在“泛娛樂化信息多,低俗內容多,未經(jīng)核實內容多”的“三多”現(xiàn)象,更有可能給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防范青少年受困于“信息繭房”,一則,強化市場監(jiān)管執(zhí)法很有必要。一方面應加強對技術的監(jiān)管,如,完善現(xiàn)有防沉迷系統(tǒng)功能,找到監(jiān)管盲區(qū),堵住技術漏洞;另一方面應強化對內容的監(jiān)管審核,網(wǎng)信部門當對App的算法推送進行更加精細化監(jiān)管審核,如規(guī)定具體類別信息的推送占比等,以規(guī)范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行為及推送內容。
二則,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當強化守法自覺性。媒體調查顯示,一些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新聞客戶端的內容管理問題,固然是以算法推薦為核心的技術所致,但根源是業(yè)務導向遵從流量最大化的資本邏輯。對此,企業(yè)當少些不良逐利思維,須自覺守法行事,更應擔負起社會道義,對不良內容加強甄別和監(jiān)測,并形成有效自查機制。
三則,應在提升青少年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素養(yǎng)上施力。應該認識到,新媒體對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滲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強,健全未成年人網(wǎng)絡素養(yǎng)教育體系,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也唯有青少年能夠正確使用網(wǎng)絡,擁有辨別良莠不齊信息的能力,他們才能少受到網(wǎng)絡傷害。
另外,家長也須盡到相關責任。明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相關責任進行了明確。家長應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督促孩子使用防沉迷系統(tǒng),幫孩子提高甄別、屏蔽不良內容的能力,這也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
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寶貴財富
韓維正 來源:人民網(wǎng)?
“抗美援朝戰(zhàn)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時的重要講話令人備感振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0年前,為了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zhàn),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
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敵71萬余人。戰(zhàn)爭以美國侵略者被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而告結束??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而精神往往需要從斗爭中汲取?;赝袊伯a(chǎn)黨走過的99年光輝歷程,正是在一場場具有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黨帶領人民凝鑄起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抗美援朝運動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教育人民,極大地鼓舞起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勞動熱情。
對內,抗美援朝成為鼓舞中國人民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巨大動力。為了支援前線,工人們提出“工廠即戰(zhàn)場,機器即槍炮”的口號;廣大農(nóng)民踴躍交售“愛國糧”;全國城鄉(xiāng)到處出現(xiàn)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正是由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敵愾、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才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
對外,抗美援朝也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yè),極大推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斗爭的正義性。這場正義之戰(zhàn)也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終正義之師贏得了戰(zhàn)爭勝利,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這顆精神火種一直延續(xù)到今日,繼續(xù)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發(fā)光發(fā)熱。
未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免不了還有許多險灘、暗流,但只要我們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wěn),就一定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
人民日報觀點:呵護城市的生活氣息
張慧中 來源:人民網(wǎng)?
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工作時,住所附近有一家露天菜市場。在那里,我見識了綠色品種的芒果,品嘗了炸香蕉等印尼特色甜點。逛菜市場的體驗把我這個異鄉(xiāng)人與這座城市最具煙火氣的生活與文化緊密融合起來。
民以食為天。菜市場承擔著為人們提供新鮮食材的重要功能,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意大利新特斯塔丘市場、英國博羅市場等很多市場都擁有百年歷史,它們對食品品質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斷鞏固著忠實的顧客群體。
對很多人來說,特有的人情魅力是他們鐘愛菜市場的重要原因。在菜市場購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可或缺。在不同的攤位比較、詢問、討價還價,與熟人拉拉家常,都讓菜市場增添了許多溫暖的人情味。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超市的出現(xiàn)曾讓很多菜市場一度陷入經(jīng)營困境。近年來,電商平臺的崛起,也對傳統(tǒng)市場構成了一定沖擊。與菜市場相比,新的平臺具有更廣泛的地理覆蓋范圍,更整潔先進的環(huán)境及設施,更靈活的服務時間等優(yōu)勢,極大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新的平臺為民眾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但失去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城市總像是缺了一點生氣。如何在存續(xù)菜市場這一傳統(tǒng)形式的同時,又能使其適應新的時代變化,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菜市場也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符號,是人們了解該地飲食、風俗、文化最為快捷的打開方式。1935年開業(yè)的日本筑地市場于2018年正式搬遷。搬遷之前,該市場曾專門設立倒計時牌,很多市民和游客也紛紛趕來看老市場“最后一眼”。這座市場的魅力,除了目不暇接的各類海鮮食品,更是其與東京的發(fā)展變遷相伴而生的、豐富的市井文化。呵護菜市場,大概不僅是呵護城市的生活氣息,也是守護一座城市的過去與現(xiàn)在、變遷與發(fā)展。
?
平凡人也能成為真英雄
張定宇? 來源:人民網(wǎng)?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痹谶@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zhàn)、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英雄壯舉的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各條戰(zhàn)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去、關鍵時刻沖得上去,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面對兇猛的疫情,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事實再次證明,平凡人也能成為真英雄。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疫情當前,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千千萬萬平凡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yī)務人員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響了疫情防控遭遇戰(zhàn)。346支國家醫(yī)療隊、4萬多名醫(y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很多人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人民軍隊醫(yī)務人員牢記我軍宗旨,視疫情為命令,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被稱為“離炮火最近的戰(zhàn)場”。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院干部職工一起沖上去、頂上去,沒有一個人遲疑、退縮,全部堅守在本職崗位,從未有人要求“下火線”。缺少保潔員,后勤的同志頂上去;缺少保安員,行政的同志撐起來……我的這些“戰(zhàn)友”,都是平凡人中涌現(xiàn)出來的真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苦難考驗了中國人民,也鍛煉了中國人民。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抗疫期間,無數(shù)平凡人毅然決然地沖鋒在最前沿,夜以繼日、拼盡全力,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實實在在的行動。在背后支撐他們的,是全體中國人民。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yī)護人員為湖北拼過命,他們是真英雄;千千萬萬志愿者和180萬名環(huán)衛(wèi)工人默默奉獻、不畏艱險,他們是真英雄;戰(zhàn)斗在一線的社區(qū)工作人員、數(shù)百萬名快遞員積極出力、日夜奔忙,他們是真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正是無數(shù)向險而行、攻堅克難的平凡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他們身上展現(xiàn)的忠誠、執(zhí)著、樸實的鮮明品格,如同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我們前行之路。
英雄是時代的標桿,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是國家走向未來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敝腥A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的民族,也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新時代是大有可為的時代,也必將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對英雄最好的致敬,除了崇尚,還要發(fā)揚他們的精神,從他們身上汲取奮進的力量,用英雄的壯舉激勵我們勇毅前行。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你我可能都是平凡人。但不論我們身處何種崗位、肩負何種職責,都要恪盡職守、擔當奉獻。我們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用實際行動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智春麗 來源:人民網(wǎng)
一個建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不是憑借炫目奇特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是流淌著活生生的歷史文脈,能喚起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
提到一座城市,人們往往會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600歲的紫禁城見證著北京城的過往,拓荒牛雕塑標記著深圳的開拓進取,珠海大劇院“日月貝”講述著“珠生于貝,貝生于?!钡某鞘杏洃洠诺鋱@林里生長著蘇州的溫婉……城市文化地標或深植于歷史文化,或投射著時代風貌,以鮮明獨特的符號形象,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與人們產(chǎn)生緊密的情感連接、文化認同。
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在傳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應。近年來,文化旅游市場持續(xù)升溫,各類文化地標成為熱門參觀地、網(wǎng)紅打卡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標的現(xiàn)象也引起社會關注。
作為一種人文景觀,文化地標首先應當與地理環(huán)境“不違和”。人文景觀與自然環(huán)境渾然天成、融為一體,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無論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審美意境,還是如今興起的保護生態(tài)、親近自然的綠色發(fā)展理念,都強調人文景觀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麗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為脈,整座古城獲評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體育場“鳥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風,勾勒出現(xiàn)代北京的美麗風景。反之,若缺乏對自然的敬畏,濫造鋼筋水泥地標,即便再大的“手筆”,也與審美旨趣和群眾期待相差甚遠。
作為一種符號化呈現(xiàn),文化地標也應該追求形神兼?zhèn)洹R粋€建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不是憑借炫目奇特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是流淌著活生生的歷史文脈,能喚起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走進沈陽的中國工業(yè)博物館,原樣保留的鑄造廠車間及生產(chǎn)設備,拉近了人們與老工業(yè)基地的時空距離;漫步福州修舊如舊的古厝間,曾經(jīng)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創(chuàng)園,古老與現(xiàn)代交融,鄉(xiāng)愁與時尚相遇。面對數(shù)之不盡的歷史文化街區(qū)、革命文化紀念地、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工業(yè)遺產(chǎn),進行合理適度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才能成為廣受認可的文化地標。
作為一種公共建筑,文化地標還應當發(fā)揮服務公眾的功能。地標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來自于生活。人們喜歡將博物館、劇院、書店稱為文化地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公共文化設施直接連通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館,人們才能加深對這個城市的歷史過往和現(xiàn)實文化的認知。以北京的國家大劇院為例,建院以來,為觀眾帶來1萬多場演出,開展大量藝術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動,觀眾和粉絲遍布全國。正是那些傳播文化、服務公眾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標的形象更加親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標承載著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標,必須豐富其審美內涵,完善其服務功能,讓其在與公眾的“緊密連接”中收獲持久口碑和影響。
?
“京張精神”在百年老站里延續(xù)、創(chuàng)新
鐘卓綱?
2019年年底,京張高鐵順利通車,開創(chuàng)了世界智能鐵路的先河。相比筑路者建設工藝的發(fā)展和進步,守路者們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同樣值得我們敬佩和感動。
青龍橋車站是坐落于崇山峻嶺間的一座幽靜并略顯孤僻的小站。這里凝結了楊寶華和楊存信父子兩代鐵路人的汗水。38 年前,自楊存信從父親手中接過守護青龍橋車站的接力棒起,便扎根一線,勤勤懇懇,踏實工作。他是百年老站的“守護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的匠人精神。
業(yè)精于勤。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喧囂生活中,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顯得尤為可貴。楊存信作為青龍橋站的站長,延續(xù)著“百年京張”精神。他并沒有躺在“百年老站”的金字招牌下坐享其成,而是憑借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和用心,不僅對已有的文物遺跡進行知識學習,還主動發(fā)掘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和實物,為保護車站環(huán)境,恢復百年老站的歷史原貌立下了汗馬功勞。
行成于思。楊存信不僅是京張精神的傳播者,更是身體力行的傳承者。從扳道工到助理值班員,再到值班員……十年的青春磨礪中除了獨守深山的寂寞辛苦,更是飽含了楊存信對工作的細心負責?!靶熊嚺_前坐,責任大如天?!痹?9年的站長職業(yè)生涯中,楊存信只在結婚那年被副站長強烈要求“照顧”,回家過了個除夕。以自強不息為主要內涵的京張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和發(fā)揚中,凝練出了吃苦耐勞、忠于職守的工作理念。新時代的中國鐵路能取得當今舉世矚目的成就,背后是無數(shù)個像楊存信這樣鐵路工作者的默默奉獻。
詹天佑曾說“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币淮擞幸淮说氖姑蛽?,當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手中,如何傳承和發(fā)揚好京張精神,是我們都要作答的時代命題。
?
體育老師怎么不能當班主任?
易之?
10月16日,在教育部新聞發(fā)布會上,有記者提到,前不久青島一所學校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結果遭到家長反對、投訴。對此,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體育教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科技老師都可以做班主任。
體育老師,往往就是那個“身體最不好的老師”,因為其他老師經(jīng)常說“今天體育老師生病了,這節(jié)課上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歷史……)”。體育老師當然不是真的身體不好,只不過在其他老師看來體育課相對不重要,所以只能委屈體育老師“常年抱病”了。也不只是有些老師這么看,很多家長乃至學生可能都這么想,這也是為什么青島一中學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家長群竟然炸開了鍋,甚至去政府信箱投訴。
如今教育部發(fā)話了,而且“將來希望它能夠成為一個時髦”,也是給體育老師撐腰了。體育老師怎么不能做班主任?當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只不過在以往的應試教育體系里,體育、音樂、美術、科技、勞動等課程,由于在升學中所占比重較小,所以自然而然被“邊緣化”了,連任課老師仿佛都“低人一等”,當班主任都“不配”。相信反對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的家長,不是沖著老師本人去的,只不過擔心身負重任的班主任,把大量教學資源勻給了體育課,影響了所謂文化課怎么辦?孩子的升學會不會影響?
因此,給體育老師撐腰,讓他們理直氣壯當班主任,最根本的途徑當然是提升體育課在升學評價中的權重。比如日前云南就將中考體育分提至100分,目的之一就是“緩解體育課被擠占的情況”。分值提上去了,體育課還能不重要嗎?體育老師還會一直“病怏怏”嗎?
當然,關涉教育公平的改革,需要大手筆的氣魄,也需要繡花一般的耐心。云南的政策,引發(fā)了很多討論;山西長治中考新規(guī)規(guī)定近視要扣分,在網(wǎng)上也不是沒有爭議。因此,很多體育成績、身體素質等評價指標的設定要科學合理,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避免簡單粗糙、適得其反。
要認識到,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在面對主流的文化課時相對弱勢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的邏輯過程依然是需要細致梳理的。在以分數(shù)為主要評價手段的教育體系中,課外運動與備考刷分的張力是容易天然存在的;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如果在普惠制的基礎教育中過于強調,也可能造成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當然,認識這些的目的,在于為改革尋找更恰當?shù)陌l(fā)力點,畢竟,讓體育等科目的老師腰板硬起來不是唯一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教育評價更合理,讓學生能夠更健全地成長為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