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燈塔去》讀后感
到燈塔去 弗吉尼亞·伍爾夫 著 馬愛農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11
?
? ? ? ?讀完全文其實第一感想和剛拿到這本書時甚至有相近之處。
? ? ? ?因為知道本書是意識流作品,并且因本人隨筆寫作的內容也被同學認為是意識流,因此在剛讀的時候十分感興趣。不過中間確實也經歷了些許的并不是那么陽光的感受。例如本人雖喜歡外國文學作品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之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天地不一樣的寫作手法,心境和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是可以緊湊的跟隨的,唯一一個小小的坎坷大概就是人名不好記而需要另總結一張關于人名和人物關系的一張紙吧。因此在第一次讀的時候不那么認真做筆記的時候,中間一些章節(jié)里人物視角的轉換所講述的故事對我來說就稍顯混亂了。這確實讓我郁悶了一下,但并不能掩蓋讀完這本書的驚艷。此書是我讀的第一部意識流小說,也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部意識流小說,打開了完全的新的大門,相對來說的,我以往的一個小小的對于寫作的設想在這本小說的襯托下更顯得生動活潑了起來,多么令人欣喜。
? ? ? ?故事顯得很簡單,“到燈塔去”,多么簡單的敘事。可是里面所描寫的,關于已婚的女性日常的家庭瑣事和她在逐漸關心別人發(fā)光發(fā)熱操勞自己中不斷磨損的心靈,關于男性的心理,不關心自己日益操勞的妻子卻一心想著走到Z,一心想著自己的書有沒有別人看,太過在乎他人的評價,甚至自己脆弱的時候都要向自己的妻子索取一些情緒價值;又或是一個面對論文十分頭疼的說話慣會挑刺讓人都不喜歡的但喜歡拉姆齊夫人的青年男子。其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當屬莉莉,一個不婚的思想很跳躍很美麗的女子。
? ? ? ?摘抄一些句子:
? ? ? ?她不愿意感到自己比丈夫優(yōu)秀,哪怕是一秒鐘也不行;而且,她在對他說話時,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話符合事實,這一點令她無法忍受。(79)
? ? ? ?我在她們夫妻相處之中感受到了一股我個人非常不喜歡且不認同的氣息。就如同其實讀完全文我能感受到拉姆齊夫人確實值得讓人尊敬并且不僅為了這個家而且為了在這里住的所有人都付出了相當大的心血,但其實她從中感受到的辛苦和讓心靈承受的痛苦遠遠大過她幫助別人所獲得的快樂,我個人一個小小想法也是覺得拉姆齊夫人后來去世其實和她與自己丈夫相處啊或者和周圍人相處,她想平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希望大家都和睦相處這類是絕對脫不開關系的。我可能些許狹隘,但我更希望一個人在為他人付出之前要先學會對自己好,只有顧全自己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其次就是她和自己丈夫這里相處,她們之間沒有完全的坦白,反而在我看來有些遮遮掩掩(當然我個人其實和莉莉差不多,沒有經歷過感情的事情,對愛情這個東西興趣也不大,所以了解可能有些片面),我還是覺得兩個人不管是做朋友還是做戀人亦或是做夫妻最重要的是互相坦白互相理解對方,只有這樣才能長久的走下去。我確實不贊同拉姆齊夫人把一切自己覺得不好的,或是自己能力其實比丈夫強啦,或是自己的日?,嵤吕玻蚴钦煞虻臅鋵嶄N量并不如他所愿啦,等等這些都完全不給自己的丈夫說,并且從心認為自己不如自己的丈夫是因為丈夫的貢獻更大。包括我認為拉姆齊夫人其實在維持這段關系中非常累,我看到后面發(fā)現(xiàn)拉姆齊先生還喜歡和一些年輕女孩玩啊或是開玩笑啊等等,在拉姆齊夫人知情的情況下,拉姆齊夫人內心活動也是十分劇烈的,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我真的十分心疼拉姆齊夫人,但是她的觀念其實很難改變,她甚至還希望莉莉和一個喪妻的老男人結婚呢。或許一些其實過的并不那么幸福的家庭主婦很想讓年輕人結婚也并不完全是想看她們婚后過得不好看笑話取樂,或許她們會覺得別人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快樂的吧,給自己一個想起來就很開心的實則模糊不清離她有千萬里遠的恍如夢境的一個關于未來的構想,也算是一種安慰吧。對于她,我想我是十分想嘆息的。
? ? ? ?對一個正直的男人來說,在苦難深重的世界上沉溺于幸福似乎是最大的罪惡。(88)
? ? ? ?這里是拉姆齊先生的思想。文中男性思想或許顯得更宏大更遠更面向全人類,他會想一些很深刻的問題然后一個人默默思考以求得問題的答案。很遺憾,世界上很多問題都不是只靠思考就能獲得答案的。追求精神世界這一方面我是贊同拉姆齊先生并且我個人也是極為熱愛這一方面的,關于歷史,關于文化,關于人類乃至關于宇宙,我個人還是認為不僅僅需要思考,更多的是學習研究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或許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其實更多的我不喜歡拉姆齊先生的原因就是他太過于追求自己的事情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的不好之處就是會給自己身邊的人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尤其是他有家室的情況下。我個人是不太建議沉溺自己精神世界追求高遠問題的但不能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現(xiàn)實生活的人擁有自己的家庭的。他思考問題,思考不出問題或者走不出的時候就會鉆牛角尖,鉆牛角尖需要周圍人的解救,這時候他妻子就出現(xiàn)了,作為一個在我看來有些可憐的工具人一樣,給自己的丈夫提供一種精神支撐,以供他能夠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遠,而她更多的還需要關注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收拾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偶爾看一看書沉浸書中感受一些來之不易的美麗和偶爾突如其來感受到一種窒息的緊閉感。但拉姆齊夫人愿意,我也不能多說什么。
? ? ? ?她對自己說,人類自古以來就在謳歌愛情;將它比為絢麗的花環(huán)、嬌艷的玫瑰;問十個人,九個人會說今生別無所求,只想得到——愛情;而女人,她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判斷,卻時刻都有這樣的感覺:這并不是我們所想要的;世上再沒有比它更沉悶、更單調、更殘忍的了;然而它又是美麗的,不可或缺的。(187)
? ? ? ?其實文章中很多莉莉的話,不僅僅是這里,包括中間第二部和第三部中莉莉的感受,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很強烈的代入感,其實或許這也是作者對于愛情的理解吧,站在女性的角度。是的,我能說,從小到大,我們女性所看的小說啊文學作品啊包括影視劇啊甚至音樂等很多東西無一不在宣傳愛情的美麗,歌頌這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所有人卻覺得十分耀眼美麗的事物。多么好笑!到現(xiàn)在我都不能完全的理解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而且我們都會說得先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是啊,那“愛”這個事物只是一種情感嗎?還是影視劇里歌頌的一種神秘的超越生死的力量。為什么在影視劇中或者小說中女性的角度來看愛情就是人生最高意義,而不是去追求什么實現(xiàn)自我價值啊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啊,為什么她們會對一個得來或者得不來的叫作愛情的這個東西追求的死去活來呢?我不得不懷疑這是一種規(guī)訓。相較于男性來說,女性確實更多的會受到這種夢幻泡影的影響,因而更注重更追求這種東西,而男性則追求的是大眾所認定的更廣闊的事物,更充滿意義和希望的世界。女性也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我好贊同莉莉!“她不需要結婚,謝天謝地:她不需要經歷那種墮落。她的意志可以免遭那種削弱。她要把樹再往中間挪一點。”不過確實在這個環(huán)境下面莉莉能受到一種違背自己常理的看起來很美麗的折磨以至于做出了奇怪的事情,指自己主動申請去撿胸針,但她也能看到年輕人受到愛情火花的時候的美麗和丑陋,明塔變得美麗動人,而保羅則裝腔作勢,蠻橫無理。多么神奇!看來關于愛情這個事物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行。不過我們讀了后面就能發(fā)現(xiàn)莉莉其實見證了他們倆的愛情,他們婚后其實過的并不好,看起來完美無瑕的人人稱贊的婚事其實也不一定是善緣啊。
? ? ? ?第二部有很多內容我都蠻喜歡的。理解了意識流的美妙之后看到這些文字簡直就是在我心中奏響一首永不停歇的交響曲。
? ? ? ?美麗和寂靜在臥室里握手聯(lián)盟,甚至有風在罩布覆蓋的水壺和椅子周圍窺探尋覓,粘乎乎的海濱空氣聳著柔軟的鼻頭,摩擦著,嗅吸著,嘮嘮叨叨地重復它們的疑問——“你們會凋謝嗎?你們會衰亡嗎?”
? ? ? ?我們依然存在。(232)
? ? ? ?感受就好,不需要多么深刻的分析。
? ? ? ?我們依然存在。存在的或許不是時間,是舊日的幻影。
? ? ? ?透過舊日的影子浮現(xiàn)過去的種種。種種皆為回憶,種種皆顯示不舍。我們不會凋謝,我們永不衰亡。
? ? ? ?在這些明鏡里,在人類的思維里,在波光粼粼的水塘里,千變萬化的云彩投下倒影,舊夢依然,卻無法抵御每只海鷗、每朵鮮花、每棵樹、每個男人和女人以及白茫茫的大地本身發(fā)出的宣言。(237)
? ? ? ?自然能否跟上人類進步的節(jié)奏?她能否完成人類開始的工作?她看到人類的不幸、卑賤和人類的痛苦,同樣感到得意洋洋。那個舊夢——那個要與人分享喜憂,共同達到完美境界的舊夢,那個孤獨漫步海灘尋求一個答案的舊夢——業(yè)已成為鏡中幻影,而鏡子本身不過是當更高尚的力量在底層沉睡時默默形成的玻璃平面,是不是?焦躁、絕望,卻不愿離去(因為美放射出魅力,提供了慰藉),海灘的漫步已不可能;孤獨中的冥想讓人難熬;鏡子已被打破。(240)
? ? ? ?很喜歡這段話。原來寫過一些句子:
? ? ? ?依稀有個印象。
? ? ? ?在長夜之前,晚霞也曾如同火烈鳥的羽毛那般燃燒過;在雨落之后,仍會在綿延不絕的山的那頭短暫的擁有彩虹的影子。如今成了泛著灰白底片又或者褐色的回憶。回憶里孩童們的風箏一如既往高飛,回憶里天河依舊,風花仍存。
? ? ? ?不能細想了。唯恐陷入長夢。
? ? ? ?樸素的美好平常只道是曾經,只道是夢境。我嘆息著沉默。
? ? ? ?如今早已見不到此般模樣,如今稀松平常的過往已變成恍惚而不可得的夢境。我突然有些愣神,昏暗光源下的一陣恍惚似乎又要將人拖進彌久的畫面之中。不知怎的幼時所見的煙花浮現(xiàn)眼前,可那時仍被不值一提的煩惱所困;那時仍不清楚在未來在蒼老后遇到的一切皆為命中注定;那時仍不了解人類所做的一切的選擇都要自己背負后果。
? ? ? ?我無法可想。
(這是沒讀這本書之前寫的隨筆,沒想到倒是很配上面摘的那句話,我很喜歡那句話。這本書無疑豐富了我的寫作,因此我也愛它。)
? ? ? ?她又在心里和老卡邁克爾先生對話:這又是為什么?這意味著什么?幽靈會不會突然伸出手來抓住我們;那把劍會不會傷人;拳頭會不會攥緊?難道沒有安全的地方?難道心靈無法領略人世間的規(guī)律?沒有向導,沒有屏障,只有奇跡,只有從塔樓的頂端縱身一躍?難道這就是,即使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這就是生活?——觸目驚心,出人意外,而又那么神秘?一時間她感到,如果他倆都在這草地上站起來,追尋一種解釋:為什么如此短暫?為什么如此不可捉摸?如果他們口氣激烈,像兩個充分武裝的人,一切都逃不脫他們的眼睛,那么美將會蜷縮起來;空間將會被填滿;那些空虛的裝飾就會構成形象;如果他們大聲呼喚,也許拉姆齊夫人就會回來?!袄俘R夫人!”她高喊,“拉姆齊夫人!”眼淚順著面頰滾落。(321)
? ? ? ?或許這是作者一直追問的問題,通過莉莉的口表達自己的追問,很有趣。這段話很打動我,我還是要說,不要過多分析,多體會。里面深刻的意蘊在我看來簡直不亞于一頓大餐。多么美麗,多么令人嘆息,或許令人嘆息的美麗會活得更久也說不定。
? ? ? ?拉姆齊夫人啊。我雖不贊同你,可你不亞于一盞明燈,一盞一直存在著的一旦熄滅立刻讓人感受到什么叫做深刻不舍的溫暖的光。對人類最大的殘忍莫過于在人類面前毀滅美好的事物——尤其是在他奄奄一息寒冷痛苦的時候有人給予慰藉,當他已經歷了什么是溫暖,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高塔上引路的明燈,什么是溺水之前拉他上去的堅實的手臂之后,毀滅舍棄的痛苦就讓人愈發(fā)不可接受不可容忍了。
? ? ? ?我為你嘆息,善良的如明珠般閃耀的拉姆齊夫人。
?
? ? ? ?總結來看這部小說給我極大強烈震撼的原因大概很多都出于那種我所能感知到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靈境界的描寫吧。當然因為我個人讀書角度的原因,每每讀一部作品的時候我都會感受到一部分說不清道不明的但對我個人寫作有幫助的東西然后吸收之,神奇般的會展現(xiàn)在后續(xù)寫作的一部分之中(或許有時候也不能完全學習到,但這個過程無疑讓我個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驚喜。)如果從寫作角度看這個小說的話,我會覺得這個小說太過注重于意識流了,每個人的所思所想和他人情感的鏈接以及漫游的散漫無所遁形的聯(lián)想與想象,很美,但在故事敘述性中就感覺差了點?;蛟S第二次再讀這部小說我會覺得記敘故事也寫的很好吧,第一次讀完之后感受是如果自己寫一部小說是否能夠又意識流又有故事性呢?在感受故事的同時感受每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能夠和我讀這部小說中后期一樣能夠進入這部小說,如同自己是個幽靈,是個深入他們生活的旁觀者,只能看,只能體會和感受,不能改變什么,所有的難過亦或是喜悅都只有自己能看到,身邊的一切都已經不明顯了,我早已不在宿舍坐著,早就聽不到她們的動靜了。我就是文中的某個角色,或是地板上站著的大家都看不到的一個靈魂罷了。很喜歡外國文學的原因大概就是讀進去之后,文中某個人物經歷的事情也正是我經歷的事情,我們不分彼此,我們即為一體。
?
? ? ? ?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在第一天讀完這部小說之后寫的句子:
? ? ? ?默默無言。
? ? ? ?思想和靈魂一瞬間仿佛都獲得了一種無與倫比與生俱來的束縛,而后放松下來。
? ? ? ?是寂靜。
? ? ? ?寂靜的鐘聲回蕩在我的精神里,層層疊疊的霧也被逐漸驅散蕩漾開來。
? ? ? ?人生劇烈宏大的問題尚且存在于無言的日常行為之中,思緒又是每個人可感可察之物。
? ? ? ?我思索。
? ? ? ?時間嗖的走了,舊日的重影依然無限循環(huán)。
? ? ? ?在混合著小提琴與鋼琴的協(xié)奏聲中,我望見了燈塔的秘密。
? ? ? ?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情緒?什么又是思想?
? ? ? ?在無數的夜空與夢境的大海里徘徊許久。
? ? ? ?又或是在一個漆黑的深不見底的海底吟誦無人稱贊的詩。
? ? ? ?在僅月光憐憫下的空無一人的大廳里旋轉著跳一支無人陪伴的舞大抵也是不錯的——要當心撞著桌角。
? ? ? ?展開,再展開,層層疊疊,永無止境。
? ? ? ?如同湍急的河流,又仿若一瞬間變作瓢潑大雨沖刷一切污濁。
? ? ? ?我的思想急速飛升,形容枯槁卻又生機勃勃。
? ? ? ?“我們所有的前生,我們所有的來世,都有無數的樹葉,枯榮更替?!?/span>
? ? ? ?我筆下文字的貧瘠是我無法料想的,縱使它們正在舞蹈。
? ? ? ?在充滿歡歌的晨曦中,思想里的我顫抖著接下這些話——這些無與倫比甚至不知如何稱贊的話。
? ? ? ?思想延伸,延伸成一道光束,撒在我曾將自己封鎖的關閉的那間屋子里。形成一個陪伴,又或是展現(xiàn)出了一種奇跡般的構想和誘惑,代表著一種希望和祝福。又或是什么也沒有,僅僅是一束思想,僅僅是小聲的悄悄的鉆進被窩里滲入頭腦中讓人猛地一顫但顫后一片空白的產物。
? ? ? ?“我們死去,在孤獨中死去。”
? ? ? ?我們確實是要死去的。
? ? ? ?旋律。我的思想不能沒有旋律。
? ? ? ?旋律永無止境,正如思想。
? ? ? ?結局悲哀與否,困境沖突與否,抵達盡頭的路又有多艱險呢。
? ? ? ?飛蕩的思想一下子拉回現(xiàn)實,沉重的,可怕的。時過境遷了,我們都變了。
? ? ? ?是啊,我們都變了。
? ? ? ?在無限流淌著的的幻影中徜徉著的人最后也要回歸塵土——更別提我那影子。
? ? ? ?脆弱的不堪一擊。
? ? ? ?只能放縱,在一首音樂的時間里放縱。
? ? ? ?短暫的。
? ? ? ?仿佛燃燒著燦爛的火焰將我層層吞噬,灼傷我的肌膚,同時灼燒著我的靈魂思緒。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我在仿若無盡的疼痛里沉默。它撕扯著,怒吼著,要將人撕成碎片,要將過去的記憶回現(xiàn)再重疊,要將一切的一切歸咎成為不可避免的昨天。甚至感受到靈魂逐漸消散,幻化成一片片的碎片,魚鱗一樣,泯滅成一簇簇的微塵,溶于天空和大地,散落在河流和山脈??吹搅溯喕剞D世的種種,浮光掠影罷了,高興與否已經不是此刻可以談及的了。想必如此的疼痛哪怕是過世了的人也會被猛然驚醒吧。
? ? ? ?腦海中又出現(xiàn)了音符構成的光點,是終曲。
? ? ? ?這是短暫的靈魂徜徉的思緒所必須經受的代價嗎?
? ? ? ?挖掘到了新的通路,新的洞穴,同樣那會是一場新的痛苦。
? ? ? ?終有盡時。
? ? ? ?可一切終有盡時。
??
謝謝讀者讀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