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線】軍工廠丨蘭博之槍——M60


本文首發(fā)自公眾號 少前情報姬
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 | x兔? 排版 | 這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偉大的X兔。

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翘m博之槍——M60通用機槍相關。
順便這篇文章是用來偷懶用的。
他們肯定想不到,我寫完這篇就會跑路去周游世界,噠噠噠。


眾所周知M60機槍在【第一滴血】系列電影里深入人心,主角蘭博單手持M60機槍掃射的場面更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的經典橋段。
但是現(xiàn)實里的M60遠不如電影那么光鮮。
在討論M60的時候會涉及到至少2把槍,F(xiàn)G42和MG42。


這兩種武器對M60的影響很深,M60的供彈系統(tǒng)來自于MG42,導氣等系統(tǒng)來自于FG42。
盡管FG42在性能上并不是一件成功的產品。
M60的起源是二戰(zhàn)期間美國繳獲的MG42,對著其設計出了T44機槍,后改進成了T52,結合MG42的供彈和FG42的導氣系統(tǒng)成了M60。
注意這個時間點,二戰(zhàn)時期。
當時美軍步兵使用的機槍主要是這些,首先是M1918 BAR。

其作為輕機槍在美軍服役超過50年,直到越南戰(zhàn)爭還在一線被使用,但是其過小的彈容量已經不適合戰(zhàn)爭的需要了,早在二戰(zhàn)時期美軍就認為20發(fā)彈匣不夠用,但手頭上沒有能夠替代的產品,因為“行進間持槍腰射/肩射”功能在當時除了M1918 BAR,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
為此美軍曾經把彈鏈供彈的M1919系列作為輕機槍使用,如下圖中Q版小人那樣手持沖鋒,腰射射擊。

為此還催生了M1919A6型,有握把和槍托的步兵版本。

但是,此槍槍身超過14公斤重。
雖然對于訓練有素的士兵來說,戰(zhàn)斗中抱著沖鋒問題不算大,但是設計上就不是拿來抱著打的M1919系列,攜行性能非常糟糕,而且槍管升溫快,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較差,只能作為一種應急產品使用。
而作為通用機槍的MG42,相比這兩個輕機槍和重機槍來說有明顯的優(yōu)點。
首先重量上比M1918 BAR重但不多,比M1919系列輕不少,彈鏈供彈火力猛,快速更換槍管設計可以保持火力持續(xù)性,而且攜行性能和腰射在設計時也有被考慮在內。
雖然MG42因射速過高,實際上問題多多,例如腰射的效果很糟糕,但是這種思路是可行的,于是照著這種通用機槍理念設計出來的M60,可以替代M1918 BAR和M1919系列。
1959年,M60正式定型服役,是美軍的第一款通用機槍,之后很多國家也采購和使用了此槍,產量超過25萬。
但是實際上,M60的性能并不出色。

首先,美國在當時對于通用機槍的理解并不深刻,雖然知道了換槍管保持火力,但是實際上設計出來的M60是這樣換槍管的。

首先要把槍身立起來,然后用戴著石棉手套的手把槍管抽出來,再把備用槍管裝進去。
這問題來了,機槍是過熱的時候換槍管,這個時候戴手套抓著的槍管溫度高達數百度,如果手套丟了那簡直沒法想象。
此外,過程繁瑣,需要2個人才能進行這項工作,在戰(zhàn)場上使用頗為麻煩,由于設計上的不成熟,M60槍管上沒有提把,直接連著兩腳架一起換。
對比一下FN MINIMI(美軍版即M249)。

可見其差距。
此外M60的供彈設計問題,必須要一個人托著彈鏈才能保證供彈順暢,這使得戰(zhàn)場上又要分一個人去弄這事,單人使用時麻煩又多,造成各種惡性循環(huán)。

最后就是重量,M60空槍超過10KG,升溫卻很快,又有一堆換槍管和彈鏈之類的問題,可靠性也不高。

和M60同期的比利時FN MAG通用機槍,在1974年美軍的對比實驗中,F(xiàn)N MAG的可靠性遠遠超過了M60。
于是美軍最后選定了FN MAG,編號為M240,逐步取代了M60作為美軍的制式通用機槍。
而M60雖然也根據自身的缺點,改進設計出了M60E3。

增加的前握把和槍管提把,減重等等措施,看似有利于解決其缺點,但是結果是M60E3的槍管卻只能射擊100發(fā),在射擊200-300發(fā)而不更換的話,槍管就可能會嚴重損壞,這種火力就太差了,于是M60E3評價很低。

最后的改進則是這款M60E4,在美國海軍及其特種部隊有服役,是E3的改進型,但注意改進型不是常見的A+數字編號,而是E+數字編號,這意味著此槍并不是正式的普及軍隊的改進型。
目前M60在美軍里已經算是進入到了退役程序的武器了,雖然部分裝備還沒換裝的部隊可能還留著,但是M60系列的性能總的來說還是跟不上時代了。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少前情報姬?獲得更多一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