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屛腋惺軓碗s的《起風了》(宮崎駿)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A_·瓦勒里《海濱墓園》
注:全篇可能含有對于本片的劇透,請謹慎進入。
當年的整個高三,我把這句話貼在了我的課桌上,希望自己能夠像詩人一樣,即使面對人生的海風和巨浪,也能夠在艱難中一直走下去。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p>
還記得,當年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還是在2013年,宮崎駿的這一部電影才剛剛推出。
當時,據(jù)說是宮崎駿動漫生涯的收官之作,也是宮崎駿首部根據(jù)小說原著和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我一向更加喜歡的是比較現(xiàn)實的影視作品,無論是二次元還是在三次元。可能是因為越現(xiàn)實的作品,越貼近我們現(xiàn)在所存在的社會,越接近我們當前的生活吧??吹街鹘且矔裎乙粯?,沒有神一般的超能力,沒有華麗到不現(xiàn)實的浪漫的生活,跟也會遇到困難,也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有被前路壓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刻,也會面對無能為力的悲涼時刻,他們也都像屏幕外的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越是有這樣“不完美”的人生存在,就越會讓我感到有一種現(xiàn)實與藝術之間的連接感,越能感受到自己與主角之間的親切感?!八龅氖虑槲乙材軌蜃龅健?,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帶給我的,是這樣的信念,讓我能夠帶著已經(jīng)照進我內(nèi)心里的光,繼續(xù)向前走。
這也是為什么當年宮崎駿唯一一次放棄了奇幻的想象,轉(zhuǎn)向現(xiàn)實生活時,我會抱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態(tài)度,像在觀看另一個全新藝術家作品的觀眾一般,慢慢地沉浸進宮崎駿想要為我們講述的故事里……
大正四年(1915年)。
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孩于早春的陽光中醒來,爬上屋頂,乘上擁有藍白色雄鷹翅膀的飛機,盡情遨游在天際,和藍天白云融為一體,穿過田野、越過河流、經(jīng)過遠方的塔尖,驚奇的人們都站在窗邊,盡情地向他揮著手。引擎響著,螺旋槳轉(zhuǎn)折,微風呼呼地吹著。
歲月靜好,世間太平,美得如同人間仙境。

童年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有著不同的顏色,那對于熱愛飛機的堀越二郎來說,童年大概是藍色的吧,在夢境里,他第一次跟意大利著名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相遇,跨越半個地球建立了跨時空的友誼,也正是在卡普羅尼的鼓勵下,看著蔚藍色天空上如同一只只鳥兒自由翱翔的飛機,因為近視不能駕駛飛機的他,在兒時便立下了“設計出一架完美飛機”的夢想。
然而等堀越二郎醒來時,美好的時光就像匆匆下過的一場雨一般,在虛無縹緲間消失在關東大地震灰黑色的煙霧里。

堀越二郎早就不是一個小孩子了,而屬于他,和全體日本國民那一段光明的“大正浪漫”時光,也在地動山搖中,就這樣崩解了。

大正十二年(1923年)九月一日。
堀越二郎在坐在列車上,被吹飛的帽子被一位女子接住。
“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彼缡钦f道
我從未在宮崎駿的電影中看到過這樣的場面:
整個天空被土黃色的塵埃覆蓋,房屋破破爛爛地倒塌著,就像散亂的玩具一樣。婦孺哭泣著四處逃竄,空氣中飄散著嬰兒的哭聲。大家擠做一團,在推搡和踩踏中像是一群流浪難民一般,把自己的家當放在一旁,挨拶地坐在廣場上,惶惶不安地打聽著和自己家人有關的消息。

如此沉重,如此令人悲傷,如此現(xiàn)實,如此殘酷。即使二次元的畫風,沒辦法擋住撲面而來的滿目瘡痍,聲優(yōu)再怎么鎮(zhèn)定的聲音,也遮蓋不了背景噪聲中一聲聲的哭喊和無助的話語。生活的重壓就這么直觀地壓上來,像一座大山。堀越二郎懷著自己的夢想回到故鄉(xiāng),救助了一位家族千金和腿骨骨折的傭人,要去的小學,半個學校也被燒得精光。
大正天皇長年臥在病榻上,絕望地等待著自己時代的終結(jié),精神狀況不穩(wěn)定,一如當時的時代背景。
盡管時事艱辛,二郎的心中仍然有光,兒時的那個夢想繼續(xù)照耀著他,讓他負重前行。從青花魚骨頭中看到了機翼制造的未來,他本人的天資也初露鋒芒,因此,在東京某大學航空學專業(yè)畢業(yè),即將進入飛機制造公司工作之后,他本人也獲得了去德國留學的機會。
童年時代,我對本片的記憶,也就僅限于此了。似乎有一個詛咒橫亙在那里,不讓我繼續(xù)往前看下去,多年以來,我一直看著網(wǎng)上各式各樣的評論,在叫好聲和罵聲并存的環(huán)境下對他的前路,和最終的結(jié)局竟渾然不知。
直到8年后的今天,當我最終下定決心,一路走到他人生的末尾,去觀察,去體悟他人生歷程中的每一個事件,我才明白,那一道“詛咒”,是我童年所不應該觸及的,那段糾結(jié)又沉痛的歷史記憶,那段時代背景下一個普通人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掙扎,那段時光里愛情、緣分和生死無情的交叉。
有的人看過結(jié)局,很開心,因為那個兒時的二郎,終于在奮斗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制造出了自己從最初以來一直想要的,那如同飛鳥一般輕盈優(yōu)美的飛機,盡管妻子離去,但他們?nèi)匀徽湎鄲巯嗍氐拿恳稽c時光,讓自己的人生中至少有過愛的亮麗痕跡。
有的人看過結(jié)局以后,很憤怒,因為,那帶著“如同飛鳥一般輕盈優(yōu)美”的完美之作,是那個曾經(jīng)在中國和同盟國領空上投下無數(shù)炮彈的零式戰(zhàn)斗機,那一只只鳥兒從二郎手中出生以后,最終卻成為軍國主義的殺人工具,他的人生高光,帶來了無數(shù)人生的至暗時刻。
我沒辦法用語言形容看這部影片過程中那種糾纏在一起的感情和無限的思緒。
全片結(jié)束后,我也只能用《水滸傳》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嗟嘆不已”。
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對二郎夢想實現(xiàn)以后的欣慰、對飛機就這樣在天空中飛翔美感的舒暢,還是對軍國主義步步緊逼現(xiàn)實的無奈,亦或是零式戰(zhàn)機穿梭于一片火海的憤怒。
也許這些情感都有,也都沒有,只是感覺悶悶的,喘不過氣來。
但是 “嗟嘆”之感,我一定是有的。
“嗟嘆”中,也充滿著哀傷的氛圍,盡管有宮崎駿優(yōu)美的畫作,靈巧的人物動作設計,有久石讓悠揚而輕盈的音樂變奏,但在宮崎駿不同于以往的安安靜靜的氛圍中,在以沉靜的口吻講述這個人故事的旅途中,我從來沒有感受到一絲的歡樂和欣喜。
劇中的每一個人,當他們展望前方,似乎都能看到自己的悲劇,看到那個“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
“嗟嘆”于主角那風中殘燭般飄搖的愛情
在關東大地震中讓人迷惘不安的塵埃里,堀越二郎如同從天而降的白馬王子,救下了那個在人群中惶惑無助的少女里見菜穗子,并從此種下二人間命中注定的情愫。在自己改型的經(jīng)典機型七試艦上戰(zhàn)斗機(九六式艦上戰(zhàn)斗機)于一次試飛中意外墜毀后,頗受打擊的二郎前往輕井澤療養(yǎng),在那里,他接住了一個正在繪畫的少女的一把傘,并以此為機緣,一見鐘情,在旅館陽臺上拋下如同飛鳥一般的紙飛機,在草地上,感受著微涼的清風,盡管下起大雨卻仍然開心地奔跑的時光。還有那個浪漫的夜晚,在餐廳里隔桌相望,會心一笑的悸動。
姻緣在希望中開始,但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悲劇,當時還是絕癥的肺結(jié)核就像一片陰影一樣籠罩在夫妻二人的頭上,盡管菜穗子出院的那一段短暫時光里,他們在二郎的上司黑川家里舉行了屬于夜晚和櫻花的寧靜婚禮,度過了一段甜蜜而纏綿的熱戀時光。二郎能握著妻子的手,滿懷希望地擘畫著自己夢想的設計圖,菜穗子能在丈夫工作疲乏時,為他披上溫暖的上衣。但最終,二郎的飛機大獲成功并在戰(zhàn)爭的火海中全數(shù)墜毀時,菜穗子也在夢境中隨風而去,留下一個飽經(jīng)風霜,事業(yè)愛情一場空的工程師,就那么悵然若失地站在原地。

“嗟嘆”于那個動蕩不定、風雨飄搖的時代
無論是街頭巷尾此起彼伏飄動著的日本旗幟,還是包裝著飛機零件的赫然寫有“上海事變(八·一三事變)”的報紙;不管是海軍早期航母簡陋的甲板以及插在各處的旭日旗(二戰(zhàn)結(jié)束前日本海軍軍旗和現(xiàn)在海上自衛(wèi)隊隊旗,是曾經(jīng)日本軍國主義記憶的象征),還是活動在街道各處如同白色幽靈般的秘密警察和特工。無不彰顯出那個越發(fā)緊張動蕩的時代下,每個人身不由己的命運沉浮。男主的飛行夢想原本不會遭遇這么多坎坷,卻接連因為地震、全國軍事化等一系列歷史事件而磕磕絆絆地發(fā)展著,軍部近乎偏執(zhí)的戰(zhàn)備要求,公司捉襟見肘的運營狀況,國內(nèi)因為國力虛薄和窮兵黷武而造成的貧窮和巨大的階級鴻溝,讓堀越二郎這個日本航空工業(yè)上的劃時代人物“設計出一架完美飛機”的夢想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一次次退讓和妥協(xié)。放棄民用客機的研制,轉(zhuǎn)而專攻戰(zhàn)斗機;為了搭載炮彈機槍給飛機減重(同時也減弱了飛機防護,最終在二戰(zhàn)后期因為該款飛機在這方面的設計缺陷多出一大批因此冤死的飛行員亡魂,不過也正是多虧這一點,二戰(zhàn)后期同盟國在空戰(zhàn)上才能快速地取得主動權(quán)并最終獲勝),以滿足日本軍部近乎偏執(zhí)的戰(zhàn)備要求(只要飛機能打人就行,飛行員的命根本不用關注的理念,諷刺性地印證了當時日本軍界盛傳的一句話:“步槍值150元,士兵的命只值1錢5厘(0.015日元)。”);因為自己對于軍國主義擴張并沒有展現(xiàn)出積極與熱情,為躲避特工所謂對“意見分子”的搜捕繼續(xù)研究他只好在隱蔽處躲躲藏藏。那個時代,就如同關東大地震那天人們在驚恐中推推搡搡往前走的場面,就如同弗朗西斯·福山所說的“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一樣,身處動蕩時代的洪流中,自己沒辦法讓那個夢一般的理想實現(xiàn),于是身為一個普通人的他,只好在風起之時,努力生存,而夢想,只好任由時代改造。


“嗟嘆”于主角那生不逢時的天資,和讓人悲嘆的信念與夢想
卡普羅尼的隱退飛行上,他和堀越二郎在共同的夢境中并肩站在機翼上。
面向藍天,卡普羅尼問他:“風還在吹嗎?”
答案是肯定的,讓人感到不安。
但是,
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
不知道,這到底是讓人涼爽的清新之風,還是讓人悲痛的時代之風呢?

祝福堀越二郎能在飛機設計師的“黃金十年”里努力發(fā)揮,為飛行器行業(yè)作出貢獻。但在片尾,二郎留下的,唯有一堆燒得焦黑的飛機殘骸,似乎彰顯著他讓自己感到無奈和羞愧的“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他的事業(yè),也就像一架飛機一樣在攀升至最高峰的時候猝然墜毀。毫無疑問,他曾經(jīng)的成功來源于他對飛機如癡如醉的熱情:從少年時代不計困難也要借到英文的飛行雜志;再到大好的青年時光中擁有了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的重要科學精神,在生活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進步,通過青花魚骨構(gòu)想出新的飛機雙翼;之后又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結(jié)合各項技術,讓飛機更加靈活流暢;以及自始至終他所保持著的“構(gòu)想”的能力,能夠預見各種最壞的情況,一遍遍模擬飛機墜毀的場面找出問題(當時莫名聯(lián)想到我一直以來都在無意識堅持的悲觀主義,只要把所有事情都預想到最壞情況,事情就不會超出控制范圍)。這一切的一切,讓我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求知若渴,善于觀察,勤奮好學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用好友本莊的話來說,他的樣子“就像要一個人背負起全日本的航空工業(yè)”。他甚至對飛機的設計,癡迷到一種迷失自我的地步,在妻子病重咳血期間匆匆趕回家,在路途上即使眼淚不住地往下流,也不放下手中的那一紙設計圖,在自己的妹妹作為醫(yī)生擔憂而心疼地提醒他妻子為了幫他打氣每日涂著胭脂來掩蓋自己肺結(jié)核的憔悴,希望他盡快陪著妻子回醫(yī)院,即使他一句“我沒辦法放下飛機的設計”換來了“你這是自私”的批評,他也絲毫不為所動。他的那一份執(zhí)著和狂熱,無時無刻都洋溢著對航空工業(yè)癡狂的熱愛,就像是一個典型的天才。

然而,同是作為科研人員,二郎遠遠不及愛因斯坦的地方,在于他的朋友本莊的那一句話:“我們又不是軍火商,我們只是想制造出優(yōu)秀的飛機。”他們對飛機的熱情是真的,全身心投入設計的努力也是真的,然而飛機出廠以后到底讓多少地方成為火海,到底殘害了多少條人命,他們卻都天真地認為那些是軍人該背負的責任,與自己無關(在現(xiàn)實中,堀越二郎一直沒有對此事明確表態(tài),不過從戰(zhàn)后的20世紀60年代接受的采訪來看,他仍然只專注飛機性能,絕口不提他的作品到底起到了怎樣的社會影響)。然而,愛因斯坦在自己的文集中這樣說:“研究科學的人們要時刻牢記:科學的真正作用,是要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于人類的生活。當你們埋頭于圖表和方程之中時,一定不要忘記這一點!”我想,堀越二郎如此富有爭議性的形象黑點,以及事業(yè)因日本戰(zhàn)敗提前墜毀的悲劇性結(jié)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埋首于圖表和方程間”,向現(xiàn)實妥協(xié)造成的吧。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所間接犯下的過錯,也不能僅僅怪罪時代和才華的生不逢時,有時候,太過癡迷和執(zhí)著于自己的夢想與初心,雖然也能夠前進,但在人性的真善美和人道主義面前,這樣的夢想和初心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嗟嘆”于那個矛盾的國家和那份矛盾的情感
“正是因為貧窮的國家需要飛機,我們才有機會制造飛機啊,真是矛盾。我為了能認真工作而選擇成家立業(yè),也是很矛盾啊。”堀越二郎的好友本莊,在面對二郎感嘆于國家落后貧弱的感慨時,所作的回答。購買一個飛機零部件的費用,足夠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家人衣食無憂地生活一個月,這樣強烈的反差和對比,間接凸顯出這個國家一方面在軍事上一擲千金,想要讓自己迅速強大,另一方面民眾連飯都吃不起,基本民生難以保障,間接暗示出日本在帝國主義時期迫切想要變強的窮兵黷武。

另一方面,堀越和本莊隨著一大批學界和軍界要員參觀德國容克斯飛機制造商時,面對國際航天先進技術的求知若渴那真摯的眼神,以及德國擔心核心技術泄露粗魯?shù)淖钃?,凡此種種,讓我不能不聯(lián)想起改革開放初期各界積極學習國外技術,以一種近乎仰望的情感去參觀,去引入。當年日本人那種“我們落后了幾十年”的嫉妒與不甘,以及對于自己國家實力還不夠強大的感慨。那樣的心境,讓我想到了后起的中國,當年中日同處東方,最開始同樣處于“弱于西方列強”的位置,因而兩國在革新自強的心理境地上,是能夠找到共鳴的。然而,與這種心理相矛盾的是,日本逐漸變強的同時,一方面保持著當年那種求知若渴的上進心,另一方面卻丟掉了友好交往的睦鄰心,自己還未真正崛起便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邪路。這樣奇怪而扭曲的心態(tài),一方面對強者卑躬屈膝,一方面對弱者不顧一屑,這樣的思想著實也讓人嗟嘆。

同時,矛盾的情感不僅體現(xiàn)在電影內(nèi),同樣也體現(xiàn)在電影外。本片腳本/監(jiān)督/分鏡宮崎駿本人一方面政治立場偏左,是一個曾經(jīng)信仰社會主義的進步人士,內(nèi)心充滿著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一腔熱情。而另一方面,因為自己出身于一個從事飛機制造的家族,他本人也是一個飛機的狂熱愛好者,這一點也在《天空之城》《紅豬》等影片中得到了體現(xiàn)。一個熱愛和平的反戰(zhàn)人士,竟然對能夠殺人的飛行器如此癡迷,這不可謂不矛盾,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糾結(jié)”甚至于“扭曲”吧。
也許正如我日本通識課老師所說的那樣:“《天空之城》算是宮崎駿創(chuàng)作的一個臨界點,是他作品思想深沉度的一個分界點。在《天空之城》出品的1986年,正是宮崎駿無論在創(chuàng)作精力上,運營資金上還是在思想包袱上最少的一年,彼時的日本也欣欣向榮,還未進入‘失去的十年’,在那之后,因為作品大獲成功,人們對他的影片思想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之后的作品,底蘊開始變得深沉,單純的善與惡的對立也自《天空之城》以后就消失了?!倍镀痫L了》也正是宮崎駿所有作品中,最最立體,也最最沉重的一部。在日本的動漫行業(yè)中,大多會選擇忽略掉昭和時代的戰(zhàn)爭歷史,甚至于架空時代,敢言歷史記憶者,真的很少,《起風了》直接選擇說出來,更是讓人感受到無限的沉重。
通過制作背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宮崎駿對于這個非常棘手的命題一開始毫無涉足的愿望。然而,在長期合作的好友兼制作人鈴木敏夫提出希望他在本片中提出“他本人對于這個糾結(jié)問題的回答”時,他最終決定下定決心,從原本奇幻的傳統(tǒng)風格中抽離,來全身心投入制作這部影片,并得到眾多人士的支持,使得這部影片在經(jīng)歷近3年的制作之后成功公映。
?
平成二十五年(2013年),也正好是堀越二郎和里見菜穗子相遇的那場關東大地震90周年。
宮崎駿的收官來得突然,而安靜,他坐下來,用沉靜的語氣,和充滿凄美的畫面,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人的故事,然后悄然離去。不久,他曾經(jīng)一手創(chuàng)立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長篇動畫部門宣布解散。
那么,宮崎駿在安靜地講述完堀越二郎的故事以后,給出自己對于這個糾結(jié)問題的答案了嗎?
從我的眼中,我看到了。
如同同時和妖怪與除妖人之間建立良好友誼的《夏目友人帳》男主夏目貴志一樣,宮崎駿給出的答案也是“在兩者之間,我沒辦法做出選擇?!?/p>
這就是為什么,他會一方面盡力描繪出飛機如同大鳥一般翱翔天際的美感,另一方面也會展示在戰(zhàn)場上飛機帶著一條條人命,從被火苗染得一片血紅的天空向下投出又一顆讓人血流成河的炸彈。

他會一方面展示主角在無論是夢境和現(xiàn)實中對于國家變得真正富強,讓自己能夠盡情實現(xiàn)自己設計飛機的夢想,而不是一個充滿鴻溝的階級社會;另一方面,也會在夜晚酒店的陽臺上讓男主邂逅一個討厭納粹政權(quán)而逃出來的德國人,會被“這里是一座魔山,可以忘卻正與中國進行戰(zhàn)爭,忘卻曾建立了滿洲國,忘卻受到了國際聯(lián)盟的制裁,忘卻與全世界為敵的事實,日本會毀滅,德國也會毀滅?!边@樣的靈魂拷問。


因為他的心中有兩個同等重要的太陽,世界和平和充滿美感的飛行器,可以的話他希望兩者能夠同時實現(xiàn)。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在拍攝本片時,對于本片的定位是:“這既不是一部控訴戰(zhàn)爭的影片,也不是通過描寫一個人對于夢想的追求來鼓舞人心的勵志片,這部影片只是想安靜地講述一個人的故事而已。”
可以說,這個故事講述得很成功,完美找到了真人真事和小說情節(jié)的平衡點,也表達了自己一直以來內(nèi)心的糾結(jié),對于一部收官影片來說,在平靜中結(jié)束自己的動畫事業(yè),的確也是一個不錯的結(jié)尾。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影片結(jié)尾,當一切榮光都過去,一切戰(zhàn)爭都已過去,卡普羅尼會選擇在他們象征他們共同夢想和友誼的草地上,邀請堀越二郎坐下來,喝一點美酒,來作為人生的結(jié)束和影片的結(jié)尾吧,人世的紛爭過去后,回歸平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風起,要努力活下去。無論是在什么時代。

只是這個答案,沒有辦法讓我感到坦然,也沒有辦法讓很多人坦然罷了。
既不是加害方日本極右翼的后代,也不是被零式戰(zhàn)機殘害得最嚴重的重慶人民后代,他可以輕松給出一個中間數(shù),能夠按照自己的心靈,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但是作為站在其中一端的重慶人,也就是筆者來說。1941年那個被零式轟炸機轟炸的夜晚,在較場口防空洞里,油燈逐漸熄滅之時,接近萬人被高溫和缺氧悶死,尸橫遍野,哭聲震天的流血記憶,化成一片的渝中半島焦土,還有被轟炸十幾次的精神堡壘(現(xiàn)名人民解放紀念碑)。每一年的6月5日,當放空警報響起,內(nèi)心都是揪緊的狀態(tài)。

正因為如此,我能夠理解宮崎駿老爺子寫作這部影片的動因,和他想表達的東西,也能夠?qū)λ麅?nèi)心的糾結(jié)感到共鳴,畢竟我也有著追日漫和沉重歷史之間的糾結(jié),也和他一樣,有著這樣的扭曲。不過,理解歸理解,我真的很難在堀越二郎實現(xiàn)他的夢想的時候為他感到高興,為他鼓掌,因為我知道,他的夢想,他親自設計出的“孩子”,今后將會走向何方,不知道他本人在時過境遷之后,能夠明白這些嗎?
宮崎駿老爺子也許也覺得,自己的收官,似乎并不能讓所有人信服。因此,在看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以后,宮崎駿盡管已經(jīng)年近八旬,卻也依然堅持著要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一步電影。

在講述一個小學生因為生活中一些無意間的觀察和思考,進而逐步探索出人生的真諦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最終答案,進而讓我們找到自己的生活的初心和使命。故事的受眾主要是青少年,多年來流傳甚廣,還有一部分內(nèi)容甚至編入了日本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它語言淺顯,卻用最簡單的道理,最平易近人的故事,幫助每一個人追溯了自己的往昔,引起每一個人的共鳴,因此,即使我也和其他成年人一樣,慢慢進入了“大人”行列,但在字里行間,我們?nèi)匀荒軌蛟谀骋凰查g恍然大悟,并且泫然泣下。
作為手繪動畫時代的最后一人,為了精良制作,即使他現(xiàn)在每月只能進行1分鐘動畫進度的創(chuàng)作,但是,正如鈴木敏夫所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沒有創(chuàng)作時間限制的,就算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我們也不會認為這就是宮崎駿的最后一部作品,只要他還活著,他就一定會繼續(xù)制作動畫?!?/p>
相信到那時,宮崎駿老爺子能夠再度華麗轉(zhuǎn)身,帶給我們一個更加感動人心,更加有深度,能夠讓我們找到初心的作品!
HitsuJi.
后記:
不知不覺之間,竟然又寫了這么多,大概也是因為在我看定影的過往記憶中,我從未有過如此糾結(jié)的時刻吧。文章寫得似乎很混亂,大概也跟我此刻混亂的心態(tài)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