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村F1沖鋒槍

F1沖鋒槍背后,是澳大利亞的自制沖鋒槍歷史。
實際上澳大利亞陸軍保守、官僚主義和腦子不靈光蠢到家的行為,也是持續(xù)很久了,因為在1939年他們差點把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款自制沖鋒槍:歐文沖鋒槍扼殺。
這里花點筆墨寫一下歐文沖鋒槍的歷史
實際上當這位隸屬澳大利亞陸軍悉尼維多利亞兵營里名為伊夫林·歐文的24歲二等兵,在1939年7月把.22口徑的原型槍呈交給軍營的陸軍軍械官時,他接到陸軍拒絕這把原型槍的第一個理由:澳大利亞軍隊不能接受一支.22口徑的槍。
但是澳大利亞陸軍似乎忘了一點:歐文說到底只是算民間設(shè)計師,手頭既要合規(guī)又要合法的彈藥只有.22彈。但是歐文在解釋時也說了:如果有需要,他可以很容易增大設(shè)計口徑。
然后在澳村陸軍對沖鋒槍在進攻中的重要性和防御時的作用幾乎毫無了解的情況下,又雙PASS了歐文的設(shè)計。
于是乎歐文把這把槍扔到麻袋里,麻袋隨手放樓梯后面,自己回去維多利亞軍營服役了。
歐文的家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臥龍崗市,本市坎布拉港有一個作為陸軍采購供應商的大型鋼制品廠萊薩特公司,文森特·沃道爾是萊薩特公司的經(jīng)理,也是歐文的鄰居。1940年9月,沃道爾在歐文家拜訪時看到樓梯后面有一把裝在麻袋里的沖鋒槍,在拿著它詢問歐文老爸時得知這把槍的由來和陸軍的反應。
沃道爾覺得這把原型槍很不錯,設(shè)計簡潔,于是設(shè)法通過關(guān)系把歐文調(diào)到陸軍發(fā)明部,并讓他的兄弟杰勒德·沃道爾輔佐他改進,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國家政府也很重視這款沖鋒槍,媒體的宣傳也讓民眾看好歐文沖鋒槍,布羅肯希爾有限公司主管兼澳大利亞戰(zhàn)時軍需品生產(chǎn)掌管人艾森頓·路易斯更是直接干涉,澳村陸軍才像扭扭捏捏的讓萊薩特公司生產(chǎn)一支改進的試驗槍。
后來陸軍又想要使用.45彈,1941年3月.45口徑試驗型號面試。然后在陸軍一波操作下,1941年9月沃道爾他們拿到完全不同的.455韋伯利-斯科特左輪手槍彈,這還是在陸軍里唯一一個正常人:澳大利亞陸軍部長的干涉才拿到。
然后陸軍那些家伙又說他們要改成.38英寸左輪手槍彈----對沖鋒槍來說初速太低的彈藥。
最后在實在看不下去的澳大利亞政府施壓下,澳村陸軍才同意安排在1941年9月19日對歐文沖鋒槍與從美、英進口的沖鋒槍進行對比試驗。
實驗結(jié)果:歐文碾壓斯登和湯普森沖鋒槍
然后陸軍又有人嘰嘰歪歪嘰嘰歪歪,說這不是決定性結(jié)果,又提出了一攬子改進要求。。。。。。
說到底就是不想要歐文通過。
可惜澳大利亞政府鐵了心要讓歐文過,直接向陸軍施壓,才使歐文沖鋒槍的設(shè)計確定。
最后定型的設(shè)計仍然是提交試驗時的基本設(shè)計,然后掉線才上線的軍需部門對于所采用的彈藥應該是9mm還是.45ACP仍然沒有作出決定,最后確定為最后在1941年8月27日那三把新原型槍使用的9毫米口徑。
然后也不知道是澳村陸軍耍手段還是什么情況,最初的一批彈藥類型竟然是錯的,導致有10000把歐文沖鋒槍無法使用。澳大利亞政府發(fā)揮作用,并讓彈藥通過其最后的生產(chǎn)階段。

在這里先說一句:澳大利亞沒有什么士兵嫌棄其太丑而拒絕的情況,反而士兵因為其惡劣環(huán)境下可靠性非常高、射擊易控制等優(yōu)點非常喜歡這種沖鋒槍,還給其起了個外號:澳洲阿兵哥甜心。
談完了歐文坎坷的二戰(zhàn)歷史,接下來就是F1:澳大利亞第二款自制的沖鋒槍。

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的洗禮,朝鮮戰(zhàn)爭的歐文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疲態(tài)了。曾經(jīng)有澳大利亞士兵夸張的吐槽過:用歐文沖鋒槍在100米距離上射擊穿厚棉衣的人,盡管打得棉絮紛飛,但中彈的人卻像無事一樣繼續(xù)飛奔。
M1卡賓槍:所以別再甩鍋給我了好嗎?
雖然是夸張的描寫,但是在二戰(zhàn)青睞有加的歐文在朝戰(zhàn)被吐槽威力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還有傳聞稱:歐文沖鋒槍的槍托撞到地面或機柄掛在腰帶上就會走火。
好不容易度過了朝鮮,歐文伴隨著美軍來到熟悉的東南亞叢林,但是對于其在朝鮮戰(zhàn)爭就以稍顯落后的性能,再回叢林的歐文沖鋒槍已經(jīng)不適合,很多士兵更喜歡L1A1步槍或M16A1步槍,歐文的用戶只剩下巡邏偵察隊的尖兵。對此澳村軍械部提出名為"X3沖鋒槍"的研制新型沖鋒槍計劃,要求為減輕重量、簡化結(jié)構(gòu),使用安全,零部件要有良好的互換性,并且要維持歐文沖鋒槍的優(yōu)點。
實際上個人認為,對澳村軍械部——乃至整個澳村陸軍高層,希望不要太大,十年后KAL1的下場就是個例子。
好在這次的設(shè)計商是位于新南威爾士的澳大利亞著名輕武器工廠:利特高輕武器工廠[部分翻譯為利斯戈,英文名為Lithgow Small Arms Factory]
獲悉軍械部的要求后,利特高保留了歐文的頂部供彈,采用類似英國斯特林沖鋒槍的圓筒形機匣和前端圓形散熱孔,可拆卸的木制槍托,L1A1相同的手槍式握把和L1A2式刺刀,34發(fā)容量的斯特林沖鋒槍彈匣,偏向右方的片狀準星和覘孔式照門。
1962年,澳大利亞軍隊正式采用這款名為F1的沖鋒槍;1963年7月首度發(fā)配給澳大利亞軍隊以取代差評連連的歐文沖鋒槍

封面圖扳機上方的大桿為F1的保險柄
拉機柄為圓弧三角形,位于握把上方、彈匣井正下方。
單發(fā)和連發(fā)則是通過輕按扳機,至一半時只能半自動,而完全按下扳機的話便是全自動射擊[有些著名例子比如芬蘭杰迪瑪?shù)倏?、捷克CZ 25、波蘭PM-63、比利時維涅龍、納粹德國SPZ-KR和斯泰爾AUG]
F1沖鋒槍具有堅固簡單的設(shè)計,但是受歐文沖鋒槍的影響,更多澳村陸軍士兵更喜歡美國M16A1步槍或L1A1步槍,F(xiàn)1主要作為澳村陸軍的車組成員自衛(wèi)武器和澳大利亞空降特勤團的武器,表現(xiàn)很好。
1990年代初,F(xiàn)1沖鋒槍退役,繼任者為奧地利AUG步槍的澳大利亞本土生產(chǎn)版本:F88C和德國HK?MP5沖鋒槍。但淘汰下來的F1沖鋒槍沒有被銷毀,而是作為戰(zhàn)略儲備物資,越南戰(zhàn)爭的歐文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