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guān)于麻雀的故事
在我的家鄉(xiāng),常常有一種細小動物——小麻雀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長得不算乖巧,但卻靈活。
農(nóng)歷八月,正是我們農(nóng)村收獲稻谷時節(jié),它們常常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時候幾十個一起,窺視著蔑席里的稻谷。趁你不留神的機會,飛來啄食。因而在家曬谷,就成了一件很麻煩的活兒。
麻雀是典型的把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運用的爐火純青的一種動物。當你坐在稻谷旁邊的時候,它們就離你遠遠的,在那些樹枝間嘰嘰喳喳歡快跳躍,毫不把你放在眼里。為了把它們趕得遠遠的,我們常常用彈槍——用有叉的樹枝,裝上橡皮筋和橡皮,然后用細小石子作子彈——偷偷的將石子彈出去。它們嚇得魂飛魄散,躲得老遠,抑或去別的人家偷食去了。
熱天曬谷,中午就特別想睡覺,而你瞇一會,不知道它們又從什么地方偷偷的溜回來,盡情享受。它們在蔑席偷食的時候,是不能用彈槍射的,這樣你會把谷子從蔑席里彈出去。就只能用響栲——一種用竹筒制作的能夠發(fā)出聲響的工具,麻雀聽到這種聲音,也會逃跑。久而久之,這種工具就沒了效果。因為它們的膽子會越來越大。你在這邊響,它就飛到那邊,讓你也恨不得長了翅膀,飛去狠狠咬它幾口。
那時候,由于人口都集中在農(nóng)村,能夠開墾的荒山都種上糧食了,生態(tài)破壞較為嚴重,但是,因為農(nóng)藥、化肥用得較少,所以各種鳥雀鋪天蓋地,肆無忌憚,人們對其恨之入骨。而麻雀的數(shù)量極其驚人。
后來有了農(nóng)藥,人們就用它毒鳥雀。加上氣槍出爐,有錢的年輕小伙,隨身背著它,漸漸的,各種野獸、鳥雀稀少,甚而有的銷聲匿跡。其麻雀漸漸的從人們的視野里淡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再后來,人們外出務(wù)工的多了,政府又出臺了退耕還林政策。生態(tài)就又了大大的改觀,于是麻雀又漸漸的多了起來。
人們吃夠了生態(tài)之苦,素質(zhì)也大大提高了。麻雀又開始膽大起來,常常離人們咫尺之間而熟視無睹,人類喜歡它們,親近它們,把它們當做朋友。無論你走路還是靜窗前,那嘰嘰喳喳的聲音不絕于耳,似一首首天籟之音。
而我對于麻雀的喜歡,還因為一個故事,久久深埋在心中。
據(jù)說,一個青年,父親死得早,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yǎng)大。兒子,在母親的心里,是她的全部。也許是因為母親從小溺愛的緣故吧,這個兒子長大后,常常埋怨母親,甚而虐待母親。
他的母親常常仰天長嘆,可她又能怎樣呢?是她自己埋下的苦種。
有一天,這個兒子在田里犁田,他犁田累了,就坐在田角邊抽煙休息。那田邊有一草叢,草叢里有一個麻雀窩,窩里有幾只雛鳥。他沒有驚動老麻雀,只是靜靜的看著。只見老麻雀銜著小蟲,喂著那些雛鳥。如是半月,雛鳥漸漸長大。后來就有了柔柔的羽毛,也能夠在窩邊跳跳,嘰嘰喳喳,看到老麻雀叼著小蟲來的時候,那些幼鳥是那么的歡悅。
后來幼麻雀長大了,能夠自由飛翔了。他原以為,那些幼小麻雀就會飛走??墒牵屗@奇的是,那只老麻雀卻待在窩里,那幾只會飛的小麻雀,竟也叼著小蟲,喂著它們的母親。如是半月多,那幾只小麻雀和老麻雀才飛走了。
這幾只麻雀這個深深的感動著這個青年,他為他的行為深深自責,決定好好贍養(yǎng)母親。被青年虐待已久的母親,開始的時候還小心翼翼,后來從他的行為中看出兒子是真心的。人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這個不孝之子有這樣的改變。
可惜,他的母親已然年老,不久就離開人世,讓這個青年悲痛欲絕。
沒了母親的日子,兒子常常在夢中流淚。
后來,這個青年,用木頭雕成母親的模樣,讓母親給他看曬的谷子,追趕著麻雀。
有一天,這個青年在外干活,忽然電閃雷劈,不一會就下起了瓢潑大雨。他忽然想到母親還在院壩的梨樹的樹蔭下。他趕緊跑回家里,顧不得雨中曬得谷子,一抱將母親抱回家中,拿出毛巾給母親擦干身上的雨水。就在這時候,天突然放晴了。而那雨水的谷子卻變成了一地白銀。
我長久的被這個傳說感動著,麻雀也好,青年也罷。這個關(guān)于麻雀的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永遠也不會結(jié)束。
每當我看見麻雀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個故事。也常常因此停下匆忙的腳步,看麻雀在身邊游走,看麻雀在樹枝間跳躍,看麻雀在空中飛翔。
(初稿)
2018年1月23日于正安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5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