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70年的合家福
遲到70年的合家福
每當我姐聽到親切動人的《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曲,78歲的姐姐會老淚縱橫,感慨萬端,想到她的很遠的外婆家的快樂的童年:晚風輕拂潺潺的溪水,斜陽催促著山坡上的牛兒回家,外婆拄著杖將外甥女手輕輕挽,踩著薄暮走向余暉曖曖的外婆家……
我姐70年前在浙江武義白溪東村生活過,,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那是我們從小聽著父母講的外婆家,也是我們向往的神秘地方。據(jù)姐說:“浙江外婆張家就生舅舅張安庭和我母親張順香倆人?!?a target="_blank">年輕時的母親張順香是和父親在上海襪廠做工相愛便組成了家庭。后來外公外婆過世,母親僅回去二次,也許那時家里經濟困難,也許忙于生計,我們再也沒去過外婆家。后來種種原因和武義親戚失去了聯(lián)系。難怪現(xiàn)在武義表弟說,張家干了這么多喜事,只看到奶奶一方的親戚,沒看到爺爺一方的親戚,聽到這話我們心里難免有些心酸。姐回憶說:“那時在武義童年生活很快樂。舅舅張安庭還未成親,每天由舅舅送姐上了當?shù)氐挠變喊?。那時外婆家當?shù)剡€稱得上富裕人家,還用了一位放牛娃,姐經常和那娃一起玩。據(jù)她回憶,外婆家一個大園子住好幾家人家。家家會做豆腐。據(jù)說白溪豆腐很有名氣,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嫩,久煮不散,鮮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美譽。白溪豆腐”,有甘甜的白溪水,有鮮嫩的黃豆,更有做豆腐人的勤勞。外婆家里是做豆腐的很忙,因此幾乎沒空到無錫來走親戚。那時姐姐聰明很快地學會浙江話,很自然和那里小朋友打成一片。
不過,外婆對母親很寵愛的,外婆從萬忙中抽空來無錫看望母親,曾在無錫住過幾個月,為我們生煤爐、燒飯、洗衣。外婆是既善良又勤快的人。
記得小時經常能吃到武義白溪寄來的美食,旅游糕、燒雞蛋……那美味佳肴,如今還垂涎三尺,念念不忘。我父親愛茶如命,舅舅總每年會寄武義的好茶讓父親享用。
姐姐在武義白溪生活過,對外婆家特別有感情,因此,姐深深懷念武義的山山水水,時常夢中武義的快樂的童年。幾乎她的一生所愿在有生之年要到外婆家拜訪一下親屬。多年來也多方打聽,凡是有線索,千方百計追查,總是查無音信,石沉大海,后來心灰意冷,不抱大的希望。隨著年事已高,尋親的愿望越發(fā)強力,再加上,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今天,似乎老人家晚年尋親的愿望充滿著信心。我們也猜測,可能舅舅也已經不在人世,舅舅的子女他們不但沒見過更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因此通過公安這條線尋找難度很大。(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因我平時寫文章,常和報社打交道,在網上找到了武義報郵箱,我抱著試試看,居然這與報社毫不相干的事,徐宇編輯,卻樂于奉獻,熱情樂善,為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尋親有消息了,喜訊傳來,我們無不奔走相告。真的,我們很高興很激動!助力團圓夢,讓心不再等待!感謝徐編輯,祝你好人一生平安。
央視大姐倪萍主持的尋親節(jié)目 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我們七十年尋親也像山路也有曲折也有坎坷,江南紅豆相思苦,好事多磨千行淚。今天,七十年尋親,一朝圓夢。承蒙上蒼有靈,血融于水的親情很快組成了一個認親的微信群,那些從未見面的親人,像我們一樣,激動、期盼,幸福的一刻,就是親情團圓,其樂融融。
親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總能在悲愴的歲月里,鮮活懷舊者那風干的記憶;親情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綠蔭,總能在炎炎烈日中,撐起迷茫尋親人的藍天;親情,就像一縷秋日里的陽光,總能在蕭瑟的風雨中,溫暖失落老人的心田;親情就像一場冬日里的白雪,總能在污濁的旅途中,純潔和堅定老人的親情。它就是這樣,沒有雜質,沒有距離,更沒有虛偽,僅僅是相通的血脈間彼此默默地相互關懷和牽掛。真的,70多年過去了,時間的刻刀割不斷血脈深情。
深秋的浙江武義白溪東村張家沸騰了,白溪村也炸開了鍋,70年無錫親戚來尋親了,八十六歲的表舅老人他們也徹夜難眠,早早等候遠方客人的到來,無論是五旬壯年漢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他們都紛紛請了假,心情激動,如節(jié)日一樣歡欣鼓舞,喜迎親人的到來。
2016年11月4日下午一點半,李劍秋、李立人一行人在武義的表弟張岳福家終于團圓了。盡管很多親人彼此從未謀面,但血緣的相親,讓我們個個都很激動,一臉的幸福。大家互相擁抱,互訴親情,并補拍了一張遲到70年的全家福。李劍秋還在武義親人的帶領下,回到老屋找到了童年的記憶……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92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