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微,舞嵐影

人生際遇,充滿驚奇,時而輕輕揮灑,時而重重潑墨。無論濃淡,莫管短長,總能適時隨順因緣,點妝幾筆殊勝煙雨,讓無形心靈瞬間凝結(jié),令綿長記憶亙古彌新。
徜徉青山翠微,流淌原野嵐影,一趟孟春清晨的迷霧之旅,一次中寮山境的流云之行,卻意外地讓我在一片心神縹緲虛空之中,綿綿抒寫了一段千古難逢的凄美孤獨風情。而這個翠微舞嵐影的迷蒙故事,就是從孟春二月的拂曉時分,那春寒料峭的清晨開始……
一
翻閱塵封的歷史記憶,南臺灣的高雄地區(qū),遭逢特大濃霧彌漫的機率,其實并不多見。因此,兩條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也就從未發(fā)生過因為白霧鎖道而封路禁行的情況。
然而,因緣有時也真是不可思議,就在那“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春寒時分,我卻意外地遇上了此生最大的一場漫天迷霧。鋪天蓋地的白蒙蒙濃霧,讓我的行車之路,就猶如飛機穿云景象一般,有著一種“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凄美感覺。
那天清晨,我從屏東出發(fā),準備取道國道三號北上嘉義。霧滴朦朧點妝車頂,露珠如豆星羅棋布,此番特殊的拂曉時分景象,似乎業(yè)已清楚預告著當天清晨,將會有區(qū)域性濃霧的出現(xiàn)。只是,令我相當納悶的,乃是無論從學校到市郊,或是從郊區(qū)往鄉(xiāng)間,沿途卻僅有淡淡的白霧一路薄妝相隨,與平常所見的晨霧素顏景致,其實并無太大的差別。(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然而,當車子從引道轉(zhuǎn)上了高速公路之際,我卻驀然驚見就在前方不遠之處,那座橫跨于高屏溪上的高聳斜張橋塔樓,已經(jīng)在氤氳晨嵐的飄浮莫定之中若隱若現(xiàn)了。而位處于斜張橋南側(cè)的佛光山綿延山景,也在縹緲云霧的恣意揮灑之下,被潑墨渲染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國畫圖卷,生動鮮活地描繪了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那番“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綿綿詩情畫意。
放緩車速,凝神前景,但見從山頂?shù)缴侥_,一縷縷縹緲的山嵐晨霧,正猶如出閣新娘的輕曼白紗一般,悠悠然地隨風飄蕩,游移于大地與天際之間。面向此一蒙蒙白霧的不斷流轉(zhuǎn),視野所及的黛綠大地,似乎也顯得格外的柔美、輕盈。而這種猶如“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的朦朧美景,似乎也頗有著一番宋代葛長庚〈水村霧〉詩中的山水意境――淡處還濃綠處青,江風吹作雨毛猩。起從水面縈層嶂,猶似簾中見畫屏。
靜靜遠觀,細細近賞,這一幅虛無幻化的山形飄逸景致,不僅頗似潑墨山水的氤氳畫作,也猶如海上仙山的撲朔迷離。乳白色的霧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升騰溢出,緩緩地彌漫上了寬闊的原野大地。它不僅冉冉的編織成了一大疋的霓裳羽衣,輕盈自在的穿梭于田疇林韻之間,也溫柔婉約地輕吻著這一片廣袤開闊的山川原野綠意。
晨霧,沒有盈野大雪的綺麗壯觀,也無絨毛小雨的緋惻纏綿,可是它卻隱約表現(xiàn)出了一分無垠大地的輕柔委婉氣質(zhì);并且在這似無若有、似有若無的甘露法水演繹中,展露詩情層嶂的虛無夢幻,潑墨珠簾畫屏的水霧留白,徒然留給了有緣親臨其境的人們,更多真情流露的恣意揮灑空間……
二
水光瀲滟映照,山色百轉(zhuǎn)千回,掠過斜張橋之后,高速公路便在群山夾峙中旖旎流線穿行。而那原本空曠無垠的水光田疇景致,也瞬即被迤邐綿延的青翠山色視野所渲染,兩旁山巒層層白妝,斜坡林影依稀含翠。
放眼所及之境,中寮山境云霧裊繞,起伏峰巒朦朧蒙紗,好一幅輕盈潑墨的山林淡彩水墨畫作,竟然在這晨霧微風的肆意鋪陳之中,鮮明地呈現(xiàn)于眼前。懷抱著悠悠陶醉的開闊心胸,體悟于綿綿大地的瑰麗美景,讓眼前所及的一切時空境界,似乎都顯得那樣的愜意、美好。
一路奔馳,如夢似幻;沿途賞析,心曠神怡。在這前景點妝迷離,境界無盡虛空之際,不禁想起了蘇軾〈前赤壁賦〉中,那水波蕩漾的自然場景與人生境界來――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只是,沒有想到,待車子穿出了兩公里左右長度的中寮隧道之后,眼前所見,卻是令人驚異。濃霧撲地,視野迷茫,能見度不及十米,與剛才在中寮山南麓那番云霧縹緲的國畫意境,簡直無法予以相互串聯(lián)一起,儼然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大霧籠罩,辨不清東南西北方位;視野匿蹤,看不出四面八方景致。
車行迷霧之中,僅能心無旁鶩地集中精神,刻意掌穩(wěn)唯一的前進方向。只是,在這“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高速公路進程之中,突然戚戚然感受到,在這白茫茫的天地之間,彷佛僅剩下自己一個人似的。雖然,放緩了行進速度,清空了紛雜心思,但是那種“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孤寂感受,卻依然不自覺地從窗外襲來,逐漸涌上了整個的心頭。
白霧鎖道,看不透云海翻騰;雨刷來回,揮不去霧中凄迷。從煙波江上的虛無縹緲,到白霧潑墨的清晨大地,眼前這一片處處迷蒙的奇峰山嶺,真讓人有著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神秘感受。只是,在這迷霧境界之中觀景,前景視野固然極其有限,清澄心思卻能無盡無窮。隨著周遭環(huán)境的迅速變易,山形縹緲不定、樹影隱現(xiàn)橫斜,在若隱若現(xiàn)、若即若離之中,揮灑內(nèi)心無限遐思的想象空間。
因為,在這白蒙蒙的意象境界之中,那些曲折蜿蜒的小河,那些錯落有致的房舍,那些悅耳動聽的潺潺水聲,那些晨嵐蕩漾的淡淡微風,都早已被這乳白色的氤氳煙嵐所洗滌了。而這一切的翠微山嵐景色,似乎皆與印象記憶中的縹緲仙境,是那么的神似契合、那般的風情怡人……
三
掌握方向,一路北行,待車子通過了以出產(chǎn)菠蘿聞名的臺南關(guān)廟之后,鎖道濃霧終于緩緩消散,霧色也變淡、變薄了。
霧慢慢淡了,路漸漸明了,原本消失于白霧中的周遭景物,則猶如魔術(shù)般地一一再度重現(xiàn);而兩旁的花草樹木,也逐漸展露出了往日的風采。晨霧縹緲,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潑灑靜寂大地映象;山林美景,幾許飄逸、幾分纏綿,挑動清澄心靈境界。此番殊勝唯美的氛圍場景,就如同待嫁新娘的薄紗朦朧一般,著實讓人驚艷、令人激賞!
當東方朦朧太陽升起之后,迷霧大地似乎已經(jīng)不再那樣的灰暗。那原本火紅艷麗的晨曦旭日,也在層層白霧的創(chuàng)意潑灑之下,失去了原有的絢爛光芒,就猶如一輪含嬌蒙紗的月亮一般;并且在晨霧與樹影不斷的流轉(zhuǎn)輪回之中,若隱若現(xiàn)、若即若離。而隨著旭日的冉冉東升,那原本單純的縹緲白霧,也隨之而增艷回旋,漸次出現(xiàn)了紅、藍、紫的多彩色澤景致,為這一清晨的迷霧大地,憑增了無限的自然風采。
一座中寮山,兩樣新視界,晨霧類似,風華有別。山南的詩情畫意,山北的縹緲迷離,徜徉其間,意興悠揚。不由得佩服起了造物者的那雙神奇巧手,竟然能夠輕盈地挑動大地色盤,恣意彩繪出了這么一幅多樣化的山嵐林霧長卷,讓人不自覺地走入此一氤氳畫作之中,領(lǐng)略那番不同于烈日艷陽意境下的另類風華。
大地氤氳,漾晴光瀲滟幻化;青山縹緲,凝雨色幽奇空蒙。在這水韻映麗澤、翠微舞嵐影的時空意境之中,揮灑靜寂清澄的千回詩意,潑墨自然原野的萬種風情。終究,在走過幾番孤獨朦朧的人生旅途之后,這一場孟春時節(jié)的漫天大霧,似乎已經(jīng)絕非僅是一次迷蒙潑灑的有形晨霧而已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