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外公——“新四軍老戰(zhàn)士”王金城
第六篇 皖 南 教 導 總 隊 學 習
1939年12月,外公(王金城)被組織上安排到江南新四軍總部教導隊學習,并任學員班長,學習軍事技術和部隊管理。半年多的學習期滿,1940年8月,被組織上安排到新四軍三支隊挺進團任參謀隊指導員,帶領部隊戰(zhàn)士進行軍事訓練和武裝斗爭。注:(1940年4月,日偽軍1萬余人對皖南進行大“掃蕩”,第3支隊在繁昌前線阻擊日軍獲勝。7月,第5團一部挺進皖中,與當地游擊隊合編為第3支隊挺進閉,后在無為地區(qū)開展抗日斗爭。10月,日偽軍1萬余人再次“掃蕩”皖南,直撲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第3支隊配合第1、第3團及軍部直屬隊英勇反擊,挫敗了日偽軍的“掃蕩”。 1941年1月,第3支隊在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皖南事變中受到嚴重損失。余部突圍到達皖中無為,后與挺進團一起,編入新四軍第7師。)
1941年1月,外公(王金城)隨挺進團在皖南事變中險些喪命,終于有幸和部分干部戰(zhàn)士突圍到達了無為,因為在突圍中受傷過江后和其他戰(zhàn)士們一起在無為養(yǎng)傷。3月份傷愈后被組織上安排擔在巢無地區(qū)財經大隊任大隊長,負責地方的財稅工作。不久又調入無為縣政府財糧科任科長,1941年秋組織上安排外公到皖中貨檢處第三處任處長,辦公地點在無為石澗埠,這一期間我外公為新四軍財經籌集工作做出了艱辛的努力,受到新四軍七師領導曾希圣的表揚。
第七篇 在 和 含 抗 日 根 據 地 的 歲 月
1942年外公(王金城)隨新四軍七師參謀長,兼新任和、含軍區(qū)司令員孫仲德赴皖中和、含抗日根據地開展工作。擔任皖北和、含軍分區(qū)貨檢、稅務總局局長,并兼任大江銀行和、含分行行長。
外公(王金城)從1942年——1945年在和、含抗日根據地工作期間,他不負黨的重托,與日、偽、頑敵人展開了經濟戰(zhàn)線上的封鎖與反封鎖的斗爭,使貨管工作在開辟根據地財源、發(fā)展生產貿易、活躍農村經濟,保證黨、政、軍的正常供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在和、含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復雜的斗爭壞境中,我外公(王金城)帶領稅管干部和工作人員在敵、偽、頑的狹縫中做好貨管稅收工作。他帶領工作人員向群眾進行宣傳,講明當前我們的國家正處在民族危亡之際,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府征稅是為了抗日,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來激勵一切有愛國良知的人有錢出錢,無錢出力。通過宣傳,根據地的人民群眾紛紛以實際行動來支持抗日民主政府,納稅十分踴躍,尤其是富豪鄉(xiāng)紳們受到教育,紛紛慷慨解囊。會場上和、含抗日根據地的軍分區(qū)領導孫仲德和稅務總局局長王金城,為這些人的義舉在領獎臺上幫他們佩戴大紅花,頒發(fā)獎狀以示鼓勵和表彰。(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在和含抗日根據地的烽火歲月中,外公(王金城)領導的貨管局、稅務局征收的公糧和稅收,不僅能夠保障和、含根據地的軍隊需要,滿足政府開展工作的開支,而且還可以支援師部和其他新四軍根據地的軍民。由此可見,財金戰(zhàn)線工作的同志雖然沒有馳騁沙場,奪關斬將,但是他們所進行的工作是實實在在,同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和縣的南義和含山的陶家廠是外公難以忘懷的地方,他在和、含工作期間主要住在這里。
外公(王金城)在1944年底至1945年5月期間任皖北和含軍分區(qū)財委副主任;(孫仲德任主任)同年5月至8月外公參加皖北軍區(qū)黨委整風學習班學習。(學習班結業(yè)后任皖北和含專區(qū)財經處處長)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6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