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黃河金岸風物閑吟(第二輯)—文/芳草思思

七絕:黃河金岸風物閑吟(第二輯)
文/芳草思思
21·滾鐘口
筆架山通望海亭,臨高四覽岫嶂屏。
似鐘錘掛名方得,游度重將典故聽。
*(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滾鐘口簡介:
滾鐘口,俗稱“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環(huán)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鐘。在景區(qū)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鐘內懸掛著的鐘錘,人稱“鐘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是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個重要景區(qū),其擁有的花崗巖風蝕地貌景群。滾鐘口的歷史典故、傳說和大型建筑遺址之謎更讓滾鐘口添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被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發(fā)展促進會等組織聯(lián)合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滿谷高杉,一片蔥綠。山澗里有清泉涓涓流淌。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筆架,人們稱它為“筆架山”。若拾級而上,登臨山顛“望海亭”,可憑高四覽,但見峰巒起伏,云煙浩渺渾然融為一體,,,
22·三關口明長城
烽煙息處古城遺,殘損墩臺證那時。
為保國安修壩堡,北連關口至今維。
*
三關口明長城簡介:
據(jù)史書記載,明嘉靖十年(1531年)寧夏僉事齊之耗"萬金",修筑了南起大壩堡,北連三關口,長達80公里的長城,后被風沙填平。嘉靖十九年(1540年)寧夏巡撫楊守禮重新奏筑修葺了舊有邊墻,增筑了三關口以北長城。
//
23·西夏文殘碑(2018-05-23)
出土殘碑楷字盈,巖雕筆畫線分明。
中華文體多精妙,一朝學會娛閑情。
*
西夏文殘碑簡介:
西夏文殘碑,縱22.5厘米、橫27厘米,1974年寧夏銀川西夏陵區(qū)出土,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藏。此塊殘碑為西夏陵出土的形體較大、字數(shù)較多的一塊西夏文碑。砂巖雕鑿,陰刻楷書,所刻碑文筆畫勻稱,筆力遒勁厚重,是不可多得的西夏書法珍品。
//
24·水洞溝
似游遠古文明地,再現(xiàn)人間造化功。
三萬年輪回漫度,留存不過一園中。
*
水洞溝簡介:
寧夏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寧夏銀川市靈武臨河鎮(zhèn)水洞溝村,是三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圣地。成為寧夏繼沙坡頭、沙湖、鎮(zhèn)北堡影視城的第四家國家5A級景區(qū)。
//
25·田州塔
磚筑八層樓閣起,撐天立地秀爭輝。
漫長數(shù)百年間里,古塔重興佛事歸。
*
田州塔簡介:
田州塔,亦稱田州古塔,俗稱姚伏塔,聳立在寧夏平羅縣姚伏鎮(zhèn)東一公里的柳蔭叢中,位于皇只禪寺院內,其工術之嫻熟,雕刻之精美,為寧夏自治區(qū)內怕僅見,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底層檐下雕刻著足以亂真的仿木結構的瓦壟、椽頭、橫額、頭拱和下垂的荷花頭。還雕飾有佛像、人物故事。這些磚雕玲瓏剔透、工藝嫻熟、異常精美,顯示出高超的技藝。塔的結構新穎別致、風格獨特,在寧夏境內所有古塔中罕見。
*
26·寺口子
險幽奇絕風光秀,自古兵家重地爭。
蘇武牧羊持節(jié)處,幾多典故順其生。
*
寺口子簡介:
寺口子位于寧夏省中衛(wèi)宣和鎮(zhèn)南20公里處,面積10平方公里,是一所集險、幽、奇、絕于一體的自然風景旅游區(qū)。寺口子古稱北海。南依香山重嶂疊黛,山道奇險,古時為鎖扼固原、平?jīng)觥⑽靼驳鹊氐难屎硪?北臨衛(wèi)寧平原,大河中流,平疇萬畝,塞上江南風光無限;東望西夏古都銀川市;西接旅游勝地沙坡頭。歷史上,寺口子因其所處銀南之門戶、衛(wèi)寧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現(xiàn)如今,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為旅游勝地。
//
27·老龍?zhí)?/p>
石上清泉夾谷流,峰環(huán)水抱景清幽。
龍君龍女留傳說,更足龍?zhí)镀婷钣伞?/p>
*
老龍?zhí)端酌?quot;涇河腦",位于固原市涇源縣城南20公里處,從地質結構上說,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谷。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jīng)寧夏、甘肅、陜西,奔流千里,惠及兩岸人民。
//
28·北聯(lián)池
池居高峻半山中,瀑布時飛濺谷空。
自古湫靈澤福地,云根雨穴得民崇。
*
北聯(lián)池簡介:
北聯(lián)池狀如葫蘆,水光瀲滟,沉澈明凈,峰巒倒影,幻若仙境。這里環(huán)境清幽,歷史悠久,是自然與人文相交融的旅游佳地。北聯(lián)池,古稱北亂池,位于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大莊鄉(xiāng)前莊村。為葫蘆河支流什字河北源--大莊河之發(fā)源地,是六盤山脈中段西側著名的古靈湫和山頂湖,被隆德縣舊志稱為"八景"之一,,,
//
29·武當山廟
賀蘭東麓武當山,佛寺巍巍立此間。
遠望殿中多寶塔,梵音妙諦度人寰。
*
武當山廟簡介:
在平羅縣大武口西北約2公里的武當山上。因山得名,是銀川以北的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由山門、鐘鼓樓、過殿、塔、后殿等組成,分別配列在東西向的中軸線上或其兩側。山門后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重檐涼亭式的鐘鼓樓,重檐飛脊,氣象軒昂。前后殿之間有一座5層磚砌樓閣式塔,高約20多米,平面方形。后殿是廟的主要建筑,單檐歇山頂,宏偉壯觀,左右兩側山墻磚雕也甚精美。始建年代不詳,據(jù)現(xiàn)存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武當山建立獅子碑記》稱,武當山廟“乃山林古剎,西夏名蘭”,“乾隆三十年之間,省翁大和尚駐錫于此”,“發(fā)愿建寺,大佛殿宇三轉五楹,巋然壯麗,矗立云霄”,“更兼蒙古人等皈依瞻拜,則綿綿而不絕矣”??梢姶藦R乃清代以前始建,以后又有增建。
//
30·賀蘭山巖畫
溝谷延綿山石壁,千篇巖畫布其中。
刻錄古民游牧史,于今研究獻文功。
*
賀蘭山巖畫簡介: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chǎn)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xiàn)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眾多巖畫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狀況、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
【注:所有簡介文字均來自網(wǎng)絡。若了解更多詳情,可在百度搜索查閱。】
//
四:寧夏公園排行前十(31-40)
31·中華回鄉(xiāng)文化園(2018-05-24)
打造濱河錦繡城,回鄉(xiāng)文化露新榮。
劇場書院民風展,絲路科船逐夢行。
*
中華回鄉(xiāng)文化園簡介:
華回鄉(xiāng)文化園是以傳播和弘揚中國回族文化精華為宗旨,以營造中華民族大團結和諧氛圍為目標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周邊旅游資源富集,相襯著體現(xiàn)西夏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邊塞文化,沙漠文化,史前文化為一體的多個旅游景點。2017年5月開始實現(xiàn)全園對外開放。屆時將展示在你面前的是“民俗館里觀鄉(xiāng)情、絲路寶船看科技、水上劇場園夢想、梅香書院聚文友、納家大院宿清靜”的一組組嶄新的景象。
//
32·固原博物館
民族交流博物村,千年絲路再重溫。
固原歷史均陳列,文化淵源永保存。
*
固原博物館簡介:
固原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民族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1998年確定的全國70個重點博物館之一。198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約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館中文物藏品總量約1.2萬余件,經(jīng)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定的國寶及國家一級文物123件。藏品中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富特色。
//
33·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
自流灌溉引黃河,生態(tài)公園秀綺羅。
濱水景觀名大舞,人民勤勉譜新歌。
*
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簡介:
中衛(wèi)市"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項目是市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建設沿黃城市帶,打造黃河金岸"戰(zhàn)略部署的一項重點工程。中衛(wèi)作為黃河上第一個自流灌溉市,其獨特的地理區(qū)位應承載并演繹大河文明的脈絡。本次規(guī)劃借用"大河之舞"彰顯世界文明發(fā)源地之一的黃河文明的獨特內涵,將黃河的景觀功能和城市功能與人類親水的天性相結合,通過融合、吸納、沉淀河流及城市文明成果,形成中衛(wèi)市"沙漠之魅、大河之舞、絲路之魂、黨項之根、生態(tài)之秀、城市之美"的獨特集群景觀。
//
34·銀川中山公園
水榭亭臺著柳煙,曲橋湖畔月舟翩。
幾多古跡添風韻,塞上明珠盛譽傳。
*
銀川中山公園簡介:
銀川中山公園,銀川中山公園占地面積約32公頃,其中水面6.7公頃,是銀川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也是寧夏歷史最悠久的公園?,F(xiàn)有夕照亭晚、菏池搖江、鐵牛臨池、古墻秋草、月榭泊舟、曲橋柳煙、銀湖臥波、鳴鐘問月、武穆詩跡等18處景觀?,F(xiàn)建有高爾夫球場。公園的動物園展出珍禽異獸70種500余只。園內設有溫室5座,可供四季觀賞的花卉和盆景8000余種,各種娛樂場所和設施齊全。著名的古跡"文昌閣"坐落在銀湖北岸,建于清代,氣勢雄偉,是園內的主要標志。鳴鐘亭內的銅鐘是明朝成化年間從西夏廢寺中得來,相傳這口銅鐘夜靜不扣自鳴。現(xiàn)代園林建筑主要有三湖一榭,九亭五橋,及其他。特別是近20年來,公園發(fā)展速度很快,在綠地、花卉、動物、園林建筑、游樂服務等方面有了較大變化,,,
//
35·金水園
滾滾黃河雕塑載,千年古渡現(xiàn)崢嶸。
康熙征宿留佳韻,金水園區(qū)早有名。
*
金水園簡介:
位于金水園中心的大型雕塑《黃河頌》是金水旅游區(qū)的標志性建筑,雕塑高19.98米,底部為黃河文化展廳,游人可乘電梯上到頂部,領略黃河兩岸風光和園區(qū)全景。雕塑內設有觀光電梯,游人可登上頂部,兩岸風光盡收眼底,真是"西望河源天際闊,濁流滾滾自昆侖"。在觀河亭處,登上游船逆水而上,可觀賞黃河大橋、河東機場、甘露寺等建筑和古跡,順流而下,河東有橫城堡、明長城、漢墓群、水洞溝遺址,河西有寧河臺、黃河防護林等,水沙相融,景色頗為壯觀,"黃沙漠漠浩無垠"、"風生灘渚波光渺"的美景一一呈現(xiàn)在游人面前。金水園緊依黃河,著名的橫城古渡口是西夏年間就有的,那時叫順化渡口,所以說它已是千年古渡了。公元1697年,清康熙皇帝在此東渡黃河平定噶爾丹,并留下了"歷盡邊山再渡河"的壯麗詩篇。
//
36·海寶公園
憐醉潺香溪谷幽,親臨棧道作閑游。
遠聽寶塔禪音裊,驚起煙波十里啾。
*
海寶公園簡介:
海寶公園位于有著"塞上江南"美譽的銀川市,公園以海寶塔為中心,南起上海路、北至賀蘭山路、東起民族北街、西至北塔臨湖路,總面積約216公頃,其中綠化面積近120公頃、水域面積近97公頃。海寶公園總占地面積3000多畝,其中水域面積達到1000多畝。公園內規(guī)劃建設潺香溪谷、動感花園、濕地景觀、灘涂景觀、垂釣碼頭、景觀島、親水棧道、巖石園、花卉專類園、戶外拓展運動場、兒童樂園、觀景廣場、露天劇場、古牌坊等景觀,注重保護、利用和恢復湖泊的自然景觀風貌,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風格、人造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地融為一體,突出園林綠化,讓市民在閑庭漫步間,充分享受到休閑、娛樂、文化的空間。
//
37·青云湖公園(2018-05-25)
康莊大道系民生,體育公園漸盛行。
觀景健身同享受,延年怎忘黨恩情。
*
青云湖公園簡介:
紅寺堡區(qū)清云湖公園是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大型集會、文化交流等多功能為—體的綜合型開放式公園。2011年11月份動工興建,2013年11月完工并對外開放。這座公園充分展示了生態(tài)人文、功能互動與平衡發(fā)展的理念,體現(xiàn)了城市發(fā)展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將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移民元素相結合,創(chuàng)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
38·青銅峽清秀園
燦若彤彤旭日霞,疏林草地綴綺花。
笑看幼童追彩蝶,園囿相鄰百姓家。
*
青銅峽清秀園簡介:
青秀園目前已建成牡丹園、海棠園、荷花苑、紫藤園、薔薇園、菊花園等多個植物觀賞園,各類植物達260多種,種類豐富,品種繁多。各景區(qū)功能齊全,景色各異。擴建時保留了原來的果園,有大量的蘋果、桃、李、杏樹,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碩果累累。青秀園通過不斷的提升改造,成為集生態(tài)治理、休閑觀光、文化保護、休閑娛樂等于—體,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市民休閑森林公園。
//
39·銀川西夏公園
宛亭倚翠探波深,碧影芳叢誘客心。
西夏公園風景秀,攜來翻作旅中吟。
*
銀川西夏公園簡介:
西夏公園,在銀川新市區(qū)懷遠路為紀念西夏國建都而定名,于1983年開始挖湖堆山,1985年對外開放。銀川西夏公園,以水為中心沿湖布置景點,主要有:“餐秀”、“清音”、“跨虹”、“西夏牛塑”等。湖水清撤、明潔清幽、重宇迭樓,東部新建了大型游樂設施,兒童樂園及劃船等服務設施。
//
40·大武口新區(qū)人民公園
水榭亭臺曲徑幽,假山奇石翠環(huán)周。
廊橋漫賞公園景,生態(tài)文明數(shù)一流。
*
大武口新區(qū)人民公園簡介:
大武口新區(qū)建設是石嘴山城市化建設的“頭號工程”,并被確定為“新區(qū)景觀生態(tài)園”。在完善中華奇石山生態(tài)園建設的同時,大武口矸石山這一曾經(jīng)的污染源變黑為綠、變廢為寶,被命名為綠寶石生態(tài)園,與中華奇石山遙相呼應,成為“石”文化的生態(tài)創(chuàng)意園。大武口區(qū)在新區(qū)人民公園的建設中突出“新”、“奇”、“險”、“秀”、“異”的特色,重點抓了林、橋、湖、山、路、亭臺、水榭、巖畫、奇石、瀑布等景觀的建造,一湖九橋、一園十景的格局已經(jīng)形成,基本實現(xiàn)了“綠色新區(qū)、生態(tài)新區(qū)、人文新區(qū)、宜居新區(qū)”的設計理念和建設目標。
【注:所有簡介文字均來自網(wǎng)絡。若了解更多詳情,可在百度搜索查閱?!?/p>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hige/vgrvr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