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社區(qū)“最美家庭”張禮芝:用責任和擔當抒寫人間真愛
在荻港鎮(zhèn)南橋社區(qū),有這樣一戶四口之家,丈夫長期癱瘓在床,婆母體弱多病。妻子用一份愛心和責任悉心照料癱瘓的丈夫,照顧年老體弱的婆母,用心經(jīng)營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被鄰里傳為美談。他就是南橋社區(qū)張禮芝家庭。
厄運來臨不言棄。
2013年11月30日,對張禮芝家庭來說,是最不幸的一天,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丈夫梅年發(fā)在工作中突患中風,張禮芝迅速把丈夫送到醫(yī)院,在醫(yī)院做了開顱手術后轉到重癥監(jiān)護室,過了二十多天仍一直昏迷不醒。親朋好友都來勸張禮芝,放棄吧,你還有兒子未成家,每天上千元的醫(yī)療費,你怎么擔當?shù)钠?。張禮芝卻堅持讓丈夫繼續(xù)在醫(yī)院觀察治療,并和兒子每天前去探視,終于在丈夫昏迷了二十七天后醒了過來。丈夫雖然醒了,但不能說話,人也認不清。轉到普通病房后,張禮芝讓兒子回去上班,一個人守護在病床前,為丈夫翻身、擦洗、端屎接尿、喂吃喂喝。在丈夫住院的日子里張禮芝吃不好,睡不好,身體和精神都嚴重透支,在這樣的煎熬中過了108天,張禮芝決定讓丈夫出院,回家去調養(yǎng)。
悉心照料不言累。
丈夫偏癱在床,不會說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張禮芝每天為他翻身、擦洗、按摩,換洗丈夫弄臟的床單、衣褲,這就是張禮芝每天必須面對的生活。丈夫在她的精心服侍下,身上沒有褥瘡,身體也一天天好起來,除了不會講話,腦子已經(jīng)不糊涂了。丈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張禮芝都能領會他的意思。每天堅持用艾水給他熏腿,只要一有時間就給他按摩。在冬天溫暖的日子里,她會把愛人扶到輪椅上推出去沐浴冬日的暖陽;夏天的傍晚,她又把愛人推出去享受夏日的涼風。白天辛苦一點倒不算什么,有時為照料丈夫夜晚也無法入睡。張禮芝原本烏黑油亮的頭發(fā)現(xiàn)已花白;胳膊由于長時間勞作,酸痛難忍,但她咬咬牙堅持著,從不抱怨,不言累。
康復路上不言苦。(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按摩,張禮芝開始計劃著讓丈夫進一步康復,她先把丈夫推到戶外,然后用一根長帶子套在他偏癱的腳上,把另一端套在自已肩上,一步一步扶著往前挪,開始只能挪幾步,丈夫就痛的受不了了,但張禮芝不怕苦、不氣餒。只要天不下雨,張禮芝就把丈夫攙扶著往前走,身上常常被汗水浸濕,但仍一直堅持下去。這幅溫馨、感人的畫面,成了荻港渡江廣場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她對愛人沒有海誓山盟,有的只是默默無聞的付出、有的只是扶持著丈夫走過五個不平凡的春秋冬夏。
孝老愛親不言悔。
張禮芝對婆母也是敬愛孝順有加。張禮芝的婆母現(xiàn)已有92歲高齡,和張禮芝在一起共同生活。婆母年老體弱,經(jīng)常生病,張禮芝有時兩個都要照料。盡管照顧丈夫已照顧的精疲力竭,但只要老人哪里不舒服,張禮芝都會第一時間把老人送到醫(yī)院。家里做了好吃的,總是先給婆母吃。張禮芝有一手好的縫紉技術,換季時經(jīng)常給婆母做換季衣服。婆母逢人便夸張禮芝是個好兒媳,并說“有這么賢惠的好兒媳,是我前世修來的好福氣”!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的支撐。張禮芝用她的這份責任和擔當、用勤勞和汗水詮釋了“人”字的意義及生命的價值!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nzmr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