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于春
文:呂奎(漂泊)
春天的早晨,我常常被窗外的鳥鳴聲喚醒。窗外那棵高大的芙蓉樹,枝與窗齊,鳥兒在樹枝上歡鳴,聲音如在耳畔,親切悅耳,亦如耳熟能詳?shù)奶圃姟按好卟挥X曉,處處聞啼鳥”一般清新明快。
我不識鳥,多數(shù)是叫不出名字的,卻鐘情于鳥鳴。猶記得,十幾年前,住在農村老家,臥室窗外有一棵粗壯的棗樹,樹皮皸裂,枝干斜逸。晨曦微露時,早起的鳥兒在樹枝間跳躍鳴唱,啾啾之聲清脆婉轉。春光透窗而入時,拉簾,推窗,深嗅一口窗外清新的空氣,窗前石條上的數(shù)盆花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散。窗前聽鳥鳴,成了一份享受。偶爾遇到春雨纏綿,沒了鳥鳴,推窗看雨,盡管綠樹含春雨,仍難免會有一絲寂寥與失落。
人言春日之美,常說“鳥語花香”,鳥語能與花香媲美,那是春日的鳥鳴聲尤為婉轉動聽。一泄春光下,繁花似錦,西晉詩人陸機說:“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碧圃娨舱f:“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至美的春景也讓鳥兒怡然自樂,歌唱起來必然娓娓動聽,余音裊裊了。
春天也是鳥兒戀愛的季節(jié),談情說愛的妮妮喃喃,卿卿私語,豈不美妙?“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最美的聲音總是送給最愛的人,豈止鳥兒?林徽因說:“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溫潤柔媚的聲音如春波蕩漾。(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走進詩歌,去聽春鳥啼鳴。鳴唱在詩歌中以黃鸝和鶯居多。“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這是《詩經》中黃鸝的歡叫聲,漫山遍野的葛草,鳴聲清麗的黃鸝,如詩如畫?!皟蓚€黃鸝鳴翠柳”,杜甫眼中的黃鸝成雙成對,居柳上而鳴;“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樹上的黃鸝亦是成雙成對隔枝空對婉轉鳴唱;而黃鶯的歌聲輕軟動聽:“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韋應物則畫出一幅暮春之景,澗邊幽草叢書,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而詩人獨喜愛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在詩人眼中,鳴唱的春鳥不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幅春意盎然的畫了。
而最有意境的畫,應屬王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層云,流瀉的月光驚醒了睡夢中的鳥兒,溪水淙淙,鳥聲呢喃,山澗愈發(fā)幽靜與閑適。足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相媲美。
鶯歌燕語,并不是在所有人聽來都是那么優(yōu)美動聽。唐代詩人金昌緒《春怨》寫道;“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夫戍邊關,思夫之情委以夢,鶯啼擾夢,必然怨恨。細看之下,責怪黃鶯實屬不該,不是黃鶯的歌聲不動聽,怕是春光易逝,人生苦短,而生“悔教夫婿覓封侯”之怨了!
鳥鳴于春,雷鳴于夏,鹿鳴于秋,風鳴于冬,四季皆有聲。那是可以凈化心靈、滋養(yǎng)精神的聲音。終日如蟻般忙碌著,茍且于眼前生活的我們,夢想著詩和遠方,夢想著那份美好。而春日鳥鳴,冬日風吟何嘗不美好呢?這些天籟之聲不足以和美妙的音樂一樣撥動心弦嗎?
春野生春草,春鳥啼春聲。在杏花盈路,芳草斜陽的春天, 我們才會明白,生活的美好不單是功成名就,鮮衣怒馬,更應該是精神世界的溫潤豐盈,絢爛多彩。別任一份份美好在指縫間滑落,別讓詩和遠方像在水一方的伊人,朦朧美好,卻可望不可及。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會如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般愉悅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