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斗茶習俗是什么樣的?
古人的娛樂方式有很多,蹴鞠、斗蟋蟀、琴棋書畫等,還有一個大家沒怎么聽過的“斗茶”。這個“斗茶”具體要這么“斗”,我們一起來看看!
古代文人斗雞、斗蟋蟀的癖好由來已久,在古書中有不少這樣的描繪,對此許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代文人有“斗茶”習俗的人似乎就不多了。古時野生石崖茶就是通過斗茶的較量被選為貢茶的。

斗茶,又叫“斗茗”、“茗戰(zhàn)”,通常是指每逢清明節(jié)后,新茶初出時,各地茶鄉(xiāng)所舉行的茶品與茶技的比賽。它本是古時有錢、有閑文化的一種“雅玩”。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文人雅士,無不好此,并且有人著書立說,將其理論化。據(jù)宋、明人寫的筆記記述,斗茶內(nèi)容大致可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戲。到了元明清時,就已經(jīng)完全化為民間的飲藝風俗了。
“斗茶”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北宋時期,四海升平,統(tǒng)治者實行了重文輕武、向文人傾斜的政策,大量的文人在朝廷擔任了一定職務,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在當時安定的社會背景下,這種優(yōu)厚的待遇、清閑的生活,刺激了文人墨客對茶藝的進一步探討,同時茶藝的發(fā)展又為生活增添了閑雅的情趣,二者互為因果,這便是“斗茶”風行的內(nèi)在原因。
參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在施展各種精細技法和工序之后,將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樣大小的茶盅內(nèi),經(jīng)過集體品評,在茶葉的色相、芳香度、茶湯的香醇度、茶具的優(yōu)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方面,評出俱為上乘者為勝。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品茶也稱“品茗”,由主人邀請三五知己,品評名茶。但是斗茶作為排列新茶優(yōu)劣順序的活動,則與平和的品茗不同,有著比技巧、斗輸贏的特點?!岸贰?,正是在爭斗中逞強獲勝之意。曾經(jīng)有私塾老師以“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來概括斗茶的涵義,因此這種比賽活動可謂非常富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