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絲,染蒼染黃
染絲
染蒼染黃
? ? ? ? 《墨子·所染》
【原文】
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p>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今譯】
墨子看到人染絲時,就感嘆地說道:“把絲(織品)放入青色的染缸,就變成了蒼(青色)。
“把它放入黃色的染缸,就變成了黃色。
“隨著染料顏色的變化,絲(織品)的顏色就會隨之改變。
“把絲(織品)分別投入五種顏色的染缸,經(jīng)過五次之后,它就帶上了、呈現(xiàn)出五種顏色。所以,對于染絲不能不謹慎。”
不只是染絲有這種情況,治理國家也如同染絲一樣。
【賞析】
本篇墨子悲染絲,為后世常用的典故,它以染絲為喻,著重強調了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行為影響很大,告誡我們對于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能不謹慎。
它說明擇人識人的重要性。無論是國君還是有才能的人士亦或者是普通人,都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即“所染”。
《詩》說:“必定要選擇染料,必定要謹慎對待染料?!?/p>
身邊左右的人都言行講究仁義規(guī)范,則“所染”正當。身邊左右的人都諂諛奉承、陰險奸詐,則“所染”不當。
聯(lián)系到治國,歷史上大凡賢能的國君,其周圍必定有一批賢臣良相;大凡暴君,其周圍必定有一批奸邪之徒。
從而啟示我們,要慎重地選擇自己的親信和朋友,以得到良好的熏陶和積極的影響。
蒼:青色。
“染蒼染黃”染成青的就是青的,染成黃的就是黃的。
后用“染蒼染黃”比喻變化不定。
“染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事物,因受環(huán)境影響而變成不同的事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