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快看緊你的孩子 謹防低齡惡魔
近日,一段7歲小女孩將男孩扔入井中的視頻在多個平臺傳播。4歲男孩被強行掰開抓住井沿的手指,扔進2米的深水中。倘若不是呼救聲引來村民,恐怕兇多吉少。
這件事足以讓父母警醒:帶娃出門,務必時刻盯緊,避免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范圍。畢竟“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在我單獨帶娃的經歷中,發(fā)生過兩次丟娃事件。一次發(fā)生在前年4月的南京中山植物園內,兒子讓我待在網紅橋的一端,看著他走到橋對面。
我假裝應允,在他出發(fā)后,從另一座橋出發(fā)。途中遇到相向而行的游客需低頭禮讓。等走到對面后,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我鼓足勁兒喊足3分鐘,終于他邊哭邊朝我跑來,有驚無險。
第二次發(fā)生在前年7月的玉龍雪山。他跟著其他孩子在山中棧道狂奔,跑到接駁車候車處才停下。盡管我一路喊著“不要跑”,卻毫無用處。
我不時回頭看看我的父母,再轉頭看他,一瞬之間不見蹤影。等找到他時,我忘記了所有育兒理論,大聲吼道:“你跑什么???你知不知道媽媽很擔心你???”
如今想來,我還是幸運的,戶外丟娃的事情可大可小,何況還是兩次?
戶外不丟娃 Tips
?死盯,不耍手機;
?佩戴兒童電話手表;
?明確自身責任,不指望他人;
咱們百無聊賴想玩手機時,請想想因為發(fā)現(xiàn)不及時在泳池溺亡的孩子;想想在海邊玩耍被海浪卷走的雙胞胎女孩;想想重慶市摔嬰事件的主角李依芮;想想上文中將4歲孩子扔到井里的7歲女童……
在云南警方通報中,雙方已達成和解。如果我是受害人的家長,我一定會拒絕金錢賠償,只要求在大人在場的情況下,將7歲惡魔扔井里,讓她品嘗那種絕望、嗆水的感覺,等她叫足一分鐘,再讓她的家長下去撈人。
以暴制暴雖不可取,但唯有如此,才能給低齡惡魔長記性,畢竟法律也制裁不了她。
有些孩子可能是先天反社會人格,不必什么都怪罪到動畫片、電視劇的頭上。
反社會人格障礙,又被稱為無情型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有個最明顯的性格缺陷——沒有同情心。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 : 反社會人格兒童特點
1、6-10歲期間過于頑劣,做事不考慮后果,常因微小刺激引起攻擊、沖動和暴行,喜歡觀賞別人的痛苦。
2、家里所有人,包括兄弟姐妹都正常,唯獨他/她特殊;
3、缺乏自然情感力,對他人缺乏關愛,喂不熟,做錯事沒有罪惡感。
當孩子出現(xiàn)反社會人格的特點時,父母都要給予重視,耐心、鎮(zhèn)定地教育他們,避免用異樣和歧視的眼光看待孩子。
國外研究表明:雖然反社會人格的基因可能會遺傳給孩子,但是心理干預治療和積極教育,能夠幫助抑制這種基因帶來的遺傳影響。
首先,家長需耐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如有征兆,及時就醫(yī),切勿諱疾忌醫(yī)。
其次,家長應“盯緊孩子,讓他沒法做壞事”。
李玫瑾教授分享過一則案例:上個世紀80年代,一位民警出于有效管理罪犯的目的,專門研究犯罪心理知識,結果發(fā)現(xiàn)自家孩子是反社會人格。為此,他辭掉工作,每天陪孩子一塊玩耍做事情,幫孩子度過危險的青春期。
反社會人格隱藏在基因中,我們既不能把過錯推到孩子身上,也不能因此和家人無止境地爭吵,而是要專注于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不幸是反社會人格,家長應多渠道提升育兒技能,用真正優(yōu)良的教養(yǎng),戰(zhàn)勝先天不足的基因。
即使不能使他們變成富有同理心的孩子,但也可以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全文1444字,感謝閱讀)
?
作者簡介:憨媽琪琪,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學專業(yè)研究生,曾任現(xiàn)代快報記者,曾先后于蘇寧云商、衛(wèi)崗乳業(yè)擔任小部門主管。現(xiàn)居家兼職中,努力在日常中讀懂孩子,快樂育兒。
(關注憨媽琪琪 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