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部首>篆書書寫》序

說到學習篆書,《說文部首》是我的啟蒙讀本,也是當時什么也不知道,在網(wǎng)上下載了些有關(guān)篆書的文件,印下來加了個封面就做了教材照著上面的練習。當時尚不知我編的內(nèi)容有幾多錯誤,就是從頭到尾練習。

在我練習的過程中,逐漸知道了我所依照的,主要是王福庵先生所作的《說文部首》,因其易上手,字形無太多繁難的地方,所以特別適合初學。后來也接觸到了釋夢英所書的《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也覺得挺好。但由于對王福庵先生的《說文部首》接觸的更久,練習的也更多,故行家看我的篆書書寫,仍然能一眼看出其受王福庵影響深遠,遂建議我法古,臨習更古的碑帖。

我練習《說文部首》,初時是用的鋼筆,后來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用白板筆在紙上書寫是令人愉悅的,遂習硬筆,用白板筆書寫為主了。我是將一張B5或A4大小的紙,折成十二部分在上面寫,就寫十二個字。如此,將《說文部首》上的所有的篆字從頭到尾書寫一遍,又開始書寫另一遍,如此經(jīng)年累月,練習書寫攢下的紙裝滿了五個六十頁的資料冊,當然,我是每十張放一頁的。

后來,在別人的建議下,我找到了釋夢英的《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開始練習上面的書寫。發(fā)現(xiàn)部分字形是與王福庵的《說文部首》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也讓我明白,不同人對同一個字的字形的理解和詮釋是不同的。
當然,對《說文部首》的大量練習,還是在我沒有發(fā)影片的時候,這段時間,除了練習,也去學習字義,嘗試理解一個字形產(chǎn)生的原因及演變。我同時借助書法興趣小組的活動,完整地將《說文部首》全部教了一遍。這也讓我有了在影片中呈現(xiàn)《說文部首》的想法,于是便有了《<說文部首>篆書書寫》這一合集。

此一合集,目前是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小字版《說文部首》,第二部分是大字版《說文部首》,第三部分是解析版《說文部首》,第四部分是字帖版《說文部首》。
小字版,是在1.5×2.3cm的格子中書寫《說文部首》的實錄,每個偏旁都是以篆書形式、楷書形式及注音符號三部分呈現(xiàn)。此一部分是每九個字一組書寫,共做了六十期,其目的就是將全部的部首以小字的形式呈現(xiàn)在觀眾屏幕上,算是給觀眾的一個簡介。當然,這一部分播放是相當不理想的。這其中,比較獨特的地方是使用了注音符號,給每個字標音,這也讓我在當時曾一度掌握了注音符號的用法。

大字版,是在A4紙上書寫《說文部首》的全過程,當然,每一期是單獨一頁的書寫。這部分內(nèi)容算是駕輕就熟了,所以做的內(nèi)容是極簡單、易學的,算是對初學者較為有好的內(nèi)容了。
解析版,是借助在線字典,將《說文部首》當中的每個字的意思都講了一遍,采用的恰好是釋夢英的《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上的內(nèi)容,每個字除了簡介意思,同時也將楷書形式和漢語拼音附在了每個字的左上角,這種標注方式在當時也是第一次用。

字帖版,是使用一本硬筆《說文部首》字帖做的內(nèi)容,每個字一期,除了解說字義外,還會將這個字的西夏文形式及女書形式附上,算是給該字帖作注解。當然,是在該字有西夏文形式及女書形式的時候才會附上。西夏文,如果有該字的意譯字,就寫意譯字,沒有就找音譯字。女書,又稱江永女書,是在湖南省江永縣,一種早先流行在婦女中間的文字,自學者發(fā)現(xiàn)伊始,便有了長期的研究,我的這部分內(nèi)容,算是對江永女書的一種簡單介紹罷!
當然,字帖版現(xiàn)在是處于一種停更的狀態(tài),主要原因是精力不足,無法在時間上安排。至于續(xù)更,則可能還要等很長時間。
《說文部首》部分的更新,使我長期的默默練習成為了別人可以品評的影片,向廣大網(wǎng)友介紹了習篆的第二級階梯,算是打破認知壁壘的一件事。當然,隨著更新的持續(xù),該合集播放量的萎靡不振,也讓我意識到我所更新的是多么的小眾,畢竟某些愛好及事情也是有其門檻的。
從開更,到停更,《說文部首》一直是我篆書書寫的根基,今后,通過篆書筆畫分解、篆書詩詞書寫等,均將對我的篆書書寫形成影響,但這份根基,必將伴隨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