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取代傳統自行車?417.6Wh三元鋰電池,飛道Fiido X電動自行車

首先電助力自行車是很好的新車型,很多沒有騎過電助力自行車的人都說不如電動車,但實際上電助力自行車給了我們騎行樂趣的同時也能兼顧通勤,這是大多數電動車無法給與的,而對于一些喜歡騎車游玩,但又不想消耗更多體力的人來說,電助力自行車是最佳的選擇。
什么是電助力自行車?
電助力自行車不同于電瓶車,它還是需要踩下腳踏板去前行,而電只是起輔助功能,最通俗易懂的電助力車在上坡的時候你會感覺有人在推你前行,你不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氣去踩腳踏板,也不會一整圈的騎行下來滿身都是汗。
當然,它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如果你需要完全可以關閉電助力,這個時候它與普通自行車沒啥區(qū)別。
電助力自行車無非就是在普通自行車上增加了電機、電控元件以及電池,不同廠商的設計方向和原理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這三電系統,不過它在管理上還是劃在了電動自行車的范圍中,在購買時廠商都會給你安排個上牌的小架子。
對于電助力自行車還會有相應的管理要求,比如說設計超過15Km/h時還會有滴滴滴的聲音提醒你,最高車速不能超過25km/h等等(超過了沒有助力,也可以騎),雖然感覺有些不爽,不過當你破解了之后,剩下的你們就懂了。
結構上分為中置電機以及輪轂電機兩種,前者一般都出現在專業(yè)的比賽場合,特別是自行車比賽、訓練前面破風和領隊的,因為結構復雜,還有使用場景的關系,這種車很貴,特別貴,平均價格在1W以上,還打完折的那種。
而輪轂式電助力自行車外觀方面更像普通自行車,結構簡單,價格尚可,一方面能享受到騎行的樂趣,另一方面還能感受到電助力推背感的快樂。
這年頭硬著頭皮上高端貨并不現實,所以一方面要感受騎行的樂趣,另一方面還不想滿身大汗的鍛煉,再加上單位離家不遠,也不想起大早還要使勁兒蹬自行車去上班,左思右想,還是輪轂式電機助力比較適合我,電動自行車也不是不行,關鍵那東西又大又重,沒電了拿它啥招都沒有。
我為什么要買電助力自行車?
AB亮點就是我的家和工作新地方,只有3.5公里的路程步行要50分鐘,如果要開車且不說找車位費勁,就看著日益看漲的油價,我覺得還是算了吧,健身+環(huán)保的騎行通勤方式是我最佳選擇。
東北這嘎達剛進入到冬季,對我的騎行有一定的影響,按照往年的長春清雪速度來看,除非趕上大暴雪,其它惡劣環(huán)境影響不大。
快遞&包裝
包裝很大,比想象中的還大,德邦快遞直接入戶,只不過德邦小哥說的一句話我心里很舒服:
這個車挺好吧?
嗯?
我看這個包裝比別的都要好
嗯,嗯,還行
開箱環(huán)節(jié)就省略了,在外出差家人幫忙組裝甚至還推出去騎了一大圈,家人組裝的時候給我聊了聊,大概也分為以下幾點:
自行車質感較高,官方重量17Kg,大差不差
組裝很簡單,握把上體,固定好,腳蹬子擰上去就行
在最底下的盒子中有擋泥板配件以及牌照架子
機器出廠電池電量不足,加上長途運輸,第一次使用需要充電
等我出差回來的周末趕上了長春第一場大雪,所以成就了第一次在大雪中拍攝自行車的經歷。
外觀&細節(jié)
相比于普通的折疊車,沒有把立的設計,直接固定在前部的套管上,把手的高度較高,推車或者騎行都會舒服一些。
把手部分也比較長,我媳婦和我都覺得握持和騎行都比較舒服。在握把的左側為一塊液晶顯示屏和兩顆物理按鍵,分別可進行關機、打開/關閉前后燈光、三檔位助力調節(jié)(30%/60%/90%)以及行駛里程顯示、試試邁速顯示等,相對來說這塊小屏幕已經很豐富了。
對了,在這塊液晶顯示屏的下方還有一個USB開孔,可為手機或其它智能設備臨時充電,后期再配個手機支架就方便多了。
緊挨左側握把的為車鈴,不需要后期配備。
變速系統采用的是禧瑪諾七檔變速系統,我覺得變速還是在微助力的使用發(fā)揮用處最大,倘若開啟助力之后你可能感受不到是否得到了變速,雖然不能說推背感吧,幫你蹬車的感覺非常足。
橡膠握把的手感軟硬適中,橡膠摩擦力很大,冬季戴手套騎行也不會打滑。
順著車把下來為前置車燈,折疊自行車或者電助力自行車配備車燈并不新鮮,但Fiido X中我們看到車燈與車架橫梁尺寸大小相當,順著橫梁下來,與車架一體化程度較高,看著沒有違和感。
莎車縣、控制線以及變速線等所有的走線均在車架內部走線,內部走線的好處就在于不會裸露在外面風吹雨淋,不會因為固定卡扣的老化導致線路脫落,另外一個就是已足夠的美觀,這也是整個助力車看著舒服的一個原因。
前后均采用Radius油壓碟剎系統,整個油壓碟剎系統在網上的售價為500左右,比傳統的剎車系統安全感更高一些。碟剎碟片采用的是160六釘碟片,這部分屬于我的知識盲點所在。在快速騎行時并沒有猛然剎車突然沖擊的慣性,不是那種突然加緊帶來的剎車感。
同樣,我們在后碟剎系統中也采用了相同的配置。前后油碟剎的設計讓整個車看起來更漂亮了一些,立體性更高,另外后期更換和拆裝相比其它系統要更方便一些,最主要的是它的手感很順滑。
后變速系統依舊采用的是禧瑪諾的套件系統,雖然是電助力車,當未開啟電助力時,我們在騎行的時候也不會消耗太多的體力來騎行。
與電動自行車或者其它電助力自行車的不同點就在于,它采用了250W無刷輪轂電機,在能效更高的同時,它還能給整車提供電助力,而并非同電動自行車一樣的油門。
順著后輪向上為尾燈與密碼鎖,首先密碼鎖并非是控制整個車身的部件,而是單純控制電助力系統的開關以及電池組件的安全,若想要整車安全防控還是需要單獨選擇鎖具。
使用時也很簡單,按照說明修改密碼后,輸入密碼按左上角的開關鍵可以開機,同樣輸入密碼后按左下角的解鎖按鍵可以將整個電池組件拿出。
在尾燈上方為鎖扣,配合密碼鎖向上打開后可以將電池組件拿出,鎖止時一定要注意螺絲帽一定要卡到位,否則你的車是無法通電的。
所謂電池組件其實是車座與電池的合體,多檔位可調節(jié)車座可滿足155-200cm身高的需要,所以這個電助力車并不滿足兒童使用,對身高限定還是有一定的門檻。
整個車身的元器件大部分就這些,外面太冷了,回到車位中接著聊。
折疊&通勤
對于整個電助力自行車而言,無論是油碟剎系統也好,還是變速系統、輪轂電機也罷,它都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出行,并且使我們的騎行不再單調,不過這么大的家伙放在車里也是個麻煩事,所以折疊就是必須。
折疊整個車并不是什么麻煩事,活動機構也就是車把上面的鎖扣、下方套管的鎖扣以及車橫梁中間的鎖扣機構,在通通打開之后前后輪磁鐵圓盤就會吸緊,幫我我們收納,仍在車里會方便些,SUV后備箱可以垂直放置,而小轎車也就只能橫著仍在后備箱了。
前后車燈的亮度并不低,起碼在我家地下這種光線不咋充足的地方,依照我以往的騎行經歷來算,車燈更多的是警示作用,因為整個車身上并沒有反光貼等標識存在,在光纖不足的時候打開車燈在保護安全的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
騎行
雖然說冬季對騎行有一定的影響,重要不是騎行的時候下大雪,其余的時候路面清雪速度還是很快的,剩下的就是冷一點。
既然是騎行就直接騎著車去媳婦的公司一趟,單程接近17公里,騎行的優(yōu)點就在于大路小路想怎么走都可以,如果車架上再裝個手機支架會更好,便于我們以后的導航。
再來說體驗,全程最高24.12km/h,這個速度在冬季挺快了,因為我們要考慮地面濕滑容易打滑,還有寒風打在臉上的那種痛感,在一個超過25 km/h就沒有動力的加持了,也會更累一些。
關于推背感是有的,特別在剛騎車的時候,1檔和三檔區(qū)別很大,推背感很強,如果形容的話就是
1檔=一個人推
2檔=兩個人推
3檔=三個人推
至于耗電,單程騎行17Km,走走停停,在6km時開啟了前后車燈照明和預警,耗電一格,可以參考下。
總結
先說優(yōu)點,再說不足
站穩(wěn)角度來看,電助力車是普通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折中的產物,它給了你自行車騎行的快感,又滿足你健身的同時還不需要太多的體力上坡和頂風騎行,而對于短途通勤的人來說要更合適一些,它比電動自行車要輕,417.6Wh的電池,130km的助力續(xù)航也夠頂,最高25km/h助力輔助滿足都市騎行的需要。
對于電助力來說超過25km/h后就無法提供助力,需要我們靠著大腿猛蹬自行車,這對于公路騎行來說就有些難了,不過它的定位是都市通勤騎行電助力自行車。
另外密碼鎖的存在雖然解決了電池易丟失的可能,但對于整車的防盜卻沒轍,再不考慮自行購買鎖具的前提下能夠提供整車防盜的解決方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