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南方人說的羹,到底是啥?

羹就是羹,湯就是湯
天越冷,就越想吃點熱乎的,大菜小菜全都吃上一遍,還得來碗羹湯才盡興。
人在南方,天寒地凍的時候,就是要喝羹。熱氣拂面,肉與蔬菜的鮮,水果與砂糖的甜,全在稠稠的羹里。

?養(yǎng)生銀耳羹。圖/視覺中國
不懂就問,啥是羹?
?
對北方人說羹,大家都是一臉懵:羹?羹是啥?等端到眼前一看,北方人紛紛表示,這不就是湯嘛!
南方人大搖其頭:羹是羹,湯是湯,不信就嘗嘗,你家湯里勾芡嗎?

? 勾芡。攝影/Birdy314,圖/圖蟲·創(chuàng)意
北方人做菜愛勾芡,做湯卻從來都是清湯,彷佛是默契的互補,南方人燒菜愛清爽,但做起羹湯來,反倒喜歡勾芡。羹、湯之別主要在于勾芡,南方人愛喝的羹,熬煮時在湯水中加淀粉勾上薄芡,口感細膩柔滑,稠而不滯。
其實北方也并不是全完不識羹——河南“省湯”胡辣湯,就屬于“湯羹”,雖然名為湯,卻有著羹的特質(zhì)。胡辣湯的前身是漢代胡辣羹,再往前溯源可至周代“和羹”。

? 河南“省湯”——胡辣湯。圖/網(wǎng)絡
《尚書·說命下》記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strong>,肉、菜兼具,咸、酸并重的和羹,是當年洛陽風行一時的飲食,而這份味道也一直活躍在北方大地,直到歷史變遷后的今天,在大街小巷的早餐店里依舊為人稱道。
早起一碗熱乎的胡辣湯,一塊蓬松酥軟的油餅,河南人習慣用這樣的方式開啟新的一天。
羹的本義是以羊肉做成的帶汁的食品。作為一個典型的會意字,將“羹”字上下拆開,得到“羊羔”的“羔”與“鮮美”的“美”,可以清楚領會此菜滋味。

? “羹”。制圖/吳玖洋
隨著美食頻出、詞義拓展,我們今天所說的羹不再局限于羊肉,而是指肉或蔬菜制作的、五味調(diào)和的濃湯。
這一碗濃濃稠稠的羹湯,直澆在了南方人的心口上。
小清新與接地氣,江浙滬全都有
江南多水,生活在水鄉(xiāng)的人,在吃這件事上也自帶小清新氣質(zhì)。
臨水邊,吃魚羹
?宿遷泗洪縣,當?shù)厝祟I受天崗湖的恩澤,對一種名為銀魚的小魚情有獨鐘。銀魚身形小而細長,顏色近乎透明,味道極鮮,江浙以及山東地區(qū)的人們喜歡把它晾曬成淡干入菜(淡干區(qū)別與鹽干,保質(zhì)期更短,但能更好地保留食材本味)。
天崗湖銀魚羹,是泗洪縣人餐桌常見的一道鮮菜。從市場買來銀魚焯水,清湯加鹽加蔥絲,下銀魚煮上一陣,重點是勾薄芡——倒水淀粉與蛋清的時候要一手倒、一手攪,優(yōu)秀的勾芡是絕對絲滑的,萬萬不可出現(xiàn)凝結成塊的情況。加一點香菜葉,一點清油,銀魚羹不追求刺激濃重的口味,清新鮮爽是唯一的目標。

? 細嫩的銀魚,最鮮不過。圖/視覺中國
同樣注重魚鮮的還有杭州宋嫂魚羹,說起這道著名的杭幫菜,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相傳北宋汴京有一位宋五嫂,因為擅長做魚羹,聞名整個汴京城。而隨著兩宋之交、宋室南遷,宋五嫂一家南下到了西湖邊,亂世求太平,繼續(xù)以售賣魚羹維持生計。一日,宋高宗船游西湖,遇見了當年在汴京城里做魚羹的宋五嫂,喝著魚羹,聊起故鄉(xiāng)事,他鄉(xiāng)偶遇的當年美食,也多了許多別樣滋味。

? 宋嫂魚羹。攝影/新能源,圖/圖蟲·創(chuàng)意
時光流轉(zhuǎn),當年人已去,這道“宋嫂魚羹”卻流傳至今。
剔去皮與骨的鱖魚、鱸魚,在雞湯的浸潤下格外油潤鮮香,火腿絲、香菇、竹筍末的加入,賦予了魚羹額外的咸鮮風味,初入口中,與蟹肉竟有幾分相似。
不知傳聞故事有幾分真假,但若叫宋高宗嘗嘗如今的宋嫂魚羹,想必也是認同這份味道的。?
“大雜燴”接地氣
?羹這種東西,乍一聽挺有格調(diào),熟悉了就感覺十分家常。
位于浙江杭州的淳安縣,當?shù)厝似饺绽锵矚g做米羹來吃。米羹作為淳安縣傳統(tǒng)美食,以汾口、姜家一帶的做法最為出彩。

? 磨米漿,做米羹。攝影/夢癲,圖/圖蟲·創(chuàng)意
淳安人做米羹,原料其實都很尋常,大米、辣椒、茴香、姜蒜……米與香料浸泡幾個小時,磨成米漿。豐富的味覺體驗與細膩的口感,是淳安米羹最鮮明的特點。家里煮米羹會加一些時令的野菜,想吃點葷味的話,大腸是最經(jīng)典的選擇。在過去,糧食不足的年代里,一鍋米羹能在耗費最少糧食的同時,填飽一家人的肚皮。

? 香濃美味的米羹。攝影/宋祁人
走過了艱苦歲月,如今的淳安人依然愛著這種食物,在除夕夜里,無論年夜飯多么豐盛,大多數(shù)人家也都會煮上一鍋米羹,傳統(tǒng)做法之余,再加點豆角干、豆腐、蕨菜干,吃著咸鮮香濃,更有些憶苦思甜的意味。
過完年到了元宵節(jié),臺州人則喜歡做點糟羹。糟羹又叫山粉糊、咸酸粥,在各地吃著湯圓或元宵的時候,臺州人選擇端著糟羹享受團圓。

? 臺州人的元宵節(jié),是吃著糟羹度過的。插畫/林天意,《風物中國志·臨海》
糟羹用米粉、薯粉或藕粉作為主料,吃起來稠而順滑,有膠質(zhì)感,味道有甜有咸,咸味糟羹更為經(jīng)典。煮糟羹之前需要先炒一炒,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菠菜……等等主打鮮味的陸上食材下鍋炒熟,想要有點海味的還可以加點鮮蟶,米粉勾芡煮成稠稠的模樣,喝上一口過元宵,一年就算是正式開始了。
江浙滬的羹,不止鮮與咸,甜甜的老上海水果羹,是很多上海人的童年回憶。

?用藕粉調(diào)出來的羹,質(zhì)感滑膩。
攝影/上海如釋單眼看世界,圖/圖蟲·創(chuàng)意
水果羹適合冬天吃,藕粉用溫水調(diào)開,慢慢攪到發(fā)稠發(fā)膩,加點蘋果、香蕉、橘子等時令水果,再放上些西米、圓子或者甜酒釀,煮上甜甜的一碗,小孩子尤其喜歡。如果里面還加了銀耳,那就是有面子的“扎臺型”,屬于水果羹里的高檔款了。
遠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四川南充,也有著和上海水果羹一般甜蜜的羹湯。營山八寶羹乍一聽名字,極其容易與八寶粥混淆,但這兩者其實并不相同。

? 營山八寶羹。繪圖/吳玖洋
作為甜羹的一種,八寶羹以糖汁、銀耳湯作為湯底,加白糯米、百合、蓮子、蜜櫻桃等同煮一鍋,吃起來給人的感覺并不厚重,格外清甜。
?
鮮吃富貴,還看福建老廣
福建人吃羹,吃得充滿“貴氣”。臨海的福建從來不缺鮮,用鮮肥鮮肥的梭子蟹做一碗蟹羹,是福建人認定的鮮羹之道。

? 蟹不僅可以蒸著吃,還可以做羹。圖/視覺中國
喜歡吃蟹的人大多愛膏滿黃肥的大閘蟹,或者個大肉足、能一次吃個過癮的大海蟹,在福建,蟹羹會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剝了殼的梭子蟹在沸水中解體,飽滿的蟹肉脫落下來,和肉丁、雞蛋、蔥花等一同熬煮,加薯粉勾上芡,再點一點香醋,鮮酸透亮的蟹羹有著滿滿的海洋風情。
吃海味之余,福建人也深諳肉香,當?shù)厝绥姁鄣?strong>牛肉羹素來享有盛名。

? 軟羹式牛肉羹。圖/視覺中國
福建最有名的牛肉羹當屬泉州牛肉羹,這道融合了羹的軟滑與牛肉鮮香的菜肴,相傳是宋元交戰(zhàn)時期,南宋名臣陸秀夫攜幼帝逃亡途中偶然發(fā)明。牛肉羹有軟羹、硬羹之分,泉州牛肉羹與著名的西湖牛肉羹一樣,都屬于軟羹,做羹時牛肉切得碎碎的,入口順滑。

? 石獅牛肉羹,硬羹。
攝影/ZRG魷魚,圖/圖蟲·創(chuàng)意
在石獅(泉州下轄縣級市),石獅牛肉羹則更為“硬氣”,牛肉切片做羹,富有嚼勁,這樣的一碗牛肉羹,是典型的硬羹。地道的牛肉羹老店里,現(xiàn)在依然是請師傅人工抓打、攪拌牛肉,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石獅味道。?
羹湯里的粵式清淡
同樣是“貴氣”的吃鮮羹,廣東的吃法相比福建更為清淡。
順德出美食,吃羹也是一絕,在均安鎮(zhèn),有一種名叫拆魚羹的奇妙羹湯,俘獲了當?shù)厝说奈浮?br>

? 均安拆魚羹。攝影/小鼎牛牛,圖/匯圖網(wǎng)
魚肉先腌、再煎、后煮,幾步處理下來,才算正式進入流程。拆魚羹羹如其名,好不好吃,還看拆魚的水平。魚骨拆出,魚肉拆成小塊,煮時加入豐富的配料,姜、陳皮、銀耳、絲瓜……加一點點鹽,用馬蹄粉稍稍勾芡,屬于順德人的拆魚羹便能端上餐桌,入口鮮美、柔滑,極具“非重口”的廣東菜精髓。

? 廣東名菜菊花水蛇羹。圖/視覺中國
還有菊花水蛇羹、玉米羹等等,都是廣東人熟悉且青睞的羹湯美食。尤其是玉米羹,因為具有“家?!睂傩裕蝗杖椭谐S兴纳碛?。玉米、雞蛋、牛肉……食材的選擇全看個人喜好,加鹽勾芡煮一鍋,咸鮮的玉米羹開胃又解饞。

? 家常玉米羹,簡單美味。圖/視覺中國
在潮汕、閩南一帶,有一種羹統(tǒng)一了福建與廣東關于口味的小小分歧,常出現(xiàn)在春節(jié)餐桌上的“七樣羹”,飽含人們對于生活的美好期盼。芥菜、芹菜、韭菜、蒜等七種蔬菜同煮一鍋,深淺不同的綠一眼看去格外清爽。吃著七樣羹,談天說地聊聊來年,過去一年的諸多情緒在菜肴中盡數(shù)化解。

? 逢年必吃七樣羹。攝影/ST阿痞
暖融融的、軟軟滑滑的羹湯,是南方人的共同回憶,天冷了,不如一起喝點羹吧。?
?
文 | 晚風
封圖?|?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未經(jīng)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