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A14、驍龍875、麒麟9000提升都很?。?nm工藝或被高估!
性能永遠不會過剩
在手機市場中經常聽到一句話,那就是手機產品的性能過剩,對于這句話真的不敢茍同,原因就是手機產品的性能永遠都不會過剩,只能說每位手機用戶的使用情況不同。
有的手機用戶喜歡玩游戲,并且開到極致畫質,同時在后臺還要掛很多軟件,這對性能的要求可以說很高,不想后臺被“殺”掉,必須要強大的硬件參數(shù)。
而且手機軟件廠商也不會停止更新,每一次的更新對手機的性能都是一次重新的考驗,這些都對性能有很強的要求,所以性能永遠不會過剩。

5G的性能要求更高
到了5G時代之后,對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要知道驍龍765G處理器都沒有排上號,聯(lián)發(fā)科的旗艦處理器直接被下放到中端市場。
而且現(xiàn)在的5G芯片貌似遇到了瓶頸,功耗方面的控制很一般,同時也有很多用戶稱現(xiàn)在的性能有點不夠用了。
畢竟5G的功耗很大,手機廠商搭載芯片的時候,需要調試很多,所以手機用戶紛紛期待5nm芯片的到來。
但令人意外的話,自從A14處理器、驍龍875處理器以及麒麟9000處理器遭到曝光之后,卻給人一種提升很小的感覺。

A14處理器
蘋果iPhone所采用的A系列處理器每年都很強,并且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基本上沒有手機芯片可以進行超越。
但官方稱A14處理器相比A12的性能提升了40%、圖形處理能力提升了30%,然而相較于A13處理器,CPU只提升了16%,GPU大約提升了8%。
可以說是最近5年以來,蘋果性能提升最少的一款芯片了,而且這還是一款支持5G的芯片,同時還是一款5nm制程工藝芯片。

驍龍875處理器
雖然驍龍875處理器還沒有真正的發(fā)布,但是在手機市場中早就曝光了這款產品的參數(shù),感覺這次的提升也有一種擠牙膏的感覺。
據(jù)爆料稱,驍龍875在GeekBench 4中單核分數(shù)4900+、多核分數(shù)14000+,相比上代,驍龍875單核、多核提升僅13%和7%,比較有限。
由于是工程機,首先成績僅供參考,還有調試空間,其次是暫時跑不了更新的GeekBench 5,所以不能算是最終的結果。

麒麟9000處理器
海思麒麟芯片的性能一直都不夠強大,因為這款新品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功耗的控制,相比于其他處理器,華為手機所采用的麒麟芯片在日常使用方面很強大。
而根據(jù)爆料信息顯示,麒麟9000將采用“1+3+4”的三簇8核心設計,采用A77+G78的組合,然后CPU性能提升達到了27%,而多核心的性能提升也達到了15%。
看起來升級幅度非常大,但是和驍龍875以及A14處理器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或許是無緣ARM 最新A78以及X1大核心設計的原因。

全民“擠牙膏”?
不難看出,現(xiàn)在有一種全面“擠牙膏”的感覺,或許5nm制程工藝真的被高估了,吹噓很久的5nm芯片現(xiàn)在來說有點沒有達到預期。
當然,市場中也有消息稱當手機廠商步入5nm時代之后,都不敢飆性能,而是專注功耗優(yōu)化了,畢竟功耗的大小也會影響使用。
此外,現(xiàn)在驍龍875和麒麟9000還只是曝光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如何還是要等搭載到手機上之后下定論。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5nm芯片提升不大的話,會不會對手機產品本身造成沖擊呢?歡迎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