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


念樓學短23
1
去年燕子來,繡戶深深處?;◤降媚鄽w,都把琴書污。今年燕子來,誰共呢喃語。不見卷簾人,一陣黃昏雨。
燕子從來寄托著人們的感情。它們歲歲還巢,和人同住,卻不是貪圖豢養(yǎng)或迫于羈鎖,而是自由地選擇,所以特別受到人的珍重。
其實還巢不過是候鳥的本能,但在見慣世事滄桑、人情冷暖的人們心目中,卻成了念舊和守信的象征。尤其在哀悼親人或遭際亂離,感到無常之痛時,見到比翼雙飛的歸燕,當然更會“記得去年門巷”,產生“誰共呢喃語”的深深的惆悵。
人是多么軟弱,多么需要安慰。
2
七月下旬.則棗實垂紅.葡萄綴紫.擔負者往往同賣.秋聲入耳.音韻凄涼.抑郁多愁者不禁有歲時之感矣.
3
七月秋風起,棗樹上掛的果漸漸變紅,架上的葡萄也越來越紫了。到月底這兩樣便開始上市,在水果攤子上總挨在一起,紅紅紫紫,十分好看。
小販們叫賣吆喝,本是市聲中熱鬧的分子,可是在秋風中聽起來,不知怎的卻似乎帶著一種凄涼。尤其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它會使你想起,一年容易,又是秋天了。
4
游桂湖時讀對聯(lián):
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5
凡書畫當觀韻.往時李伯時為余作李廣奪胡兒馬.挾兒南馳.奪胡兒弓.引滿以擬追騎.觀箭鋒所直.發(fā)之.人馬皆應弦也.伯時笑曰.使俗子為之.當作中箭追騎矣.余因此深悟畫格.此與文章同一關紐.但難得人入神會耳.
6
看書畫,主要是看它的神韻。從前大畫家李公麟為我畫李廣奪馬:李廣跳上敵軍的坐騎,挾持著一個匈奴兵縱馬南奔,又奪過他的弓箭轉身射敵;箭鋒所向,他開弓的手還沒有松,追來的人馬就像要應弦而倒,真是畫活了。公麟笑道:“要是讓別的什么人來畫,李廣的這支箭畫出來,一定是射到人馬身上的了。”
這番話提高了我賞畫的能力,使我漸漸能夠分辨畫作品格的高下。我想,作畫作文都一樣,要緊的是寫出神韻。不過這個道理要人人領會,只怕也難。
7
畫家作大寫意,具象在似與不似之間,靠筆墨、色彩構成,仍可以給人以美感。
但齊白石的草蟲,則仍以逼真見長。大筆渲染的荷葉荷花上頭停著一只蜻蜓,透明的翅膀上的脈絡都看得清清楚楚。據(jù)說他為了“防老”,預先將蜻蜓、知了等畫在紙上,留待以后再來補花卉,這樣畫了好多張。其實他早就心中有數(shù),畫草蟲須用和畫花卉畫山水不同的方法,后者可以大寫意,前者卻得逼真,真得近乎照相,甚至超過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