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常考文史之史書的體例
1、編年體史書
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中國史書體裁,其優(yōu)點是便于考查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并可避免敘事重復。如:《春秋》,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
2、紀傳體史書
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nèi)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jié)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述帝王本人事跡。世家,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于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復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我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妒酚洝窂膫髡f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結(jié)束,上下三千年,篇目分別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魯迅把《史記》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后來的“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朝鮮、日本的一些史書也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3、典志體史書
又叫典制體,典制體史書,以典制為中心,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損益。按照分門別類來表述相關典章制度,曾被稱為分類書。典制體史書是從紀傳體史書中的書志分離來的,發(fā)展為獨立的體裁。第一部有影響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共200卷,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計九門,門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細目。涵蓋上自黃帝,下至唐代天寶之末。元初,馬端臨撰《文獻通考》,較《通典》有所增益?!锻ǖ洹泛汀段墨I通考》都是典制體通史,后人把它們同《通志》合稱“三通”。
4、紀事本末體史書
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書體例。首創(chuàng)者是南宋的袁樞,他的《通鑒紀事本末》就采用這種體例。紀事本末體,既不同于編年體之以紀年為主,也不同于紀傳體之以傳人為主,而是以記事為主,把歷史上的大事,詳其首尾,集中表述其過程。無論是編年體還是紀傳體,在記事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張鑒《西夏紀事本末》、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近人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等,貫通古今,自成系統(tǒng)。這是各朝代的紀事本末。
5、國別體史書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
《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戰(zhàn)國初年的魯?shù)抗?,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zhàn)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的多,也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稇?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后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復,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zhàn)國策》。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6、通史
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與斷代體史正好相反。
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還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著名的通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敘述的內(nèi)容廣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課題(軍事、文化、藝術)涉及內(nèi)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敘述中體現(xiàn)歷史發(fā)展脈絡或貫穿其中線索,給人一種整體的認識。
7、斷代史
主要特點是只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
如《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斷代史,分為12篇紀、8篇表、10篇志、70篇傳,共100篇,80來萬字。記事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歷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記》以外,均為斷代史。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標準可同時歸入不同的體例。如《三國志》,就既是紀傳體史書,又是國別體史書,同時還屬斷代史史書體例。
模擬題
01
下列關于史學著作的體裁描述正確的是( )
A.《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都屬于紀傳體史書
B.《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C.《國語》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史記,又稱國記
D.《戰(zhàn)國策》是一部紀傳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國家的歷史
【答案】A
【解析】
A項正確,《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前四史,都是紀傳體史書。
B項錯誤,《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
C項錯誤,《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戰(zhàn)國初年的魯?shù)抗州d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
D項錯誤,《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歷史特點,全書共33卷,約有12萬字。且《戰(zhàn)國策》不是一時一人所作,是在西漢末年劉向按國別編訂而成,書名也是劉向所擬定的。
公基研究院
02
下列有關史學著作表述錯誤的是( )
A.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B.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C.《漢書》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斷代史
D.中國古代史學上第一部典制史是唐代的《貞觀政要》
【答案】D
【解析】
A項正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即《春秋經(jīng)》,又稱《麟經(jīng)》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xiàn)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且為十三經(jīng)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jīng)部。
B項正確,《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C項正確,《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其中《漢書》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補寫而成,《漢書》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馬續(xù)補寫而成?!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D項錯誤,《通典》,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全書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9門,約一百九十萬字。是記錄了上起黃虞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敦懹^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故正確答案是D。
公基研究院
03
關于中國史學名著,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魯迅評價《史記》為“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B.《三國志》為南北朝時期的范曄所著,是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
C.《后漢書》是一部由我國東漢歷史學家班固編撰的記載漢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D.《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答案】D
【解析】
主要考察的是前四史,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南朝宋史學家范曄的《后漢書》、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妒酚洝繁霍斞缸u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坝跃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對正在編撰的《史記》的評價?!稘h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其中《漢書》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補寫而成,《漢書》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馬續(xù)補寫而成?!稘h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稘h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故正確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