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名詞簡釋》4.13.9 地價
【本文轉(zhuǎn)載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7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9、地價[i]
? 地價就是土地出賣時的價格。我們一般談到價格時,總是把價格理解為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土地是天然存在的東西,不是人類勞動的生產(chǎn)物,因而是沒有價值的,但卻有價格。沒有價值的土地之所以有價格,是因為它被私人據(jù)為己有,可利用它來取得地租并由此而成為買賣的對象。
? 地價的大小由兩個因素來決定:(1)地租的大??;(2)銀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地價的大小與地租額成正比,與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則為:

? 例如,假定某塊土地每年可得地租三百元,存款利息率為4%,在這種條件下,這地土地的價格就等于:

? 由于地價由上述兩個因素決定,所以馬老師指出:地價是資本化的地租。這就是說,地價等于這樣一個貨幣額,即將此貨幣額存入銀行所得的利息等于從這塊土地上取得的地租。
? 地租越高,地價便越貴,這個道理容易了解。但為什么地價又與利息率成反比例呢?這是因為土地所有者出賣土地時要考慮到:如果把出賣土地后得到的貨幣存入銀行,則所得利息不能少于從這塊土地上取得的地租,否則他就不愿出賣土地。如在前例中,某地土地的地租為三百元,在存款利息率為4%的情況下,只有七千五百元的存款才能得到相當于地租三百元的利息。因而這地土地的地價就要賣七千五百元。
?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地價是不斷上漲的,這是因為:第一,地租不斷增長;第二,利息率有下降的趨勢。
注:
[i]《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1959年版,第174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