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蚤”
2021-11-22 11:42 作者:俺們地球村那點(diǎn)事兒 | 我要投稿
“蚤”字為何由“叉”“蟲”構(gòu)成?從甲骨文“蚤”可見,該字上面原是一只人手,下面是個(gè)蟲。原來古人早就知道,此蟲善跳躍,須用敏疾的手才能捉住它。古人早就將“蚤”通“早”,如《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睘槭裁茨兀俊稜栄乓怼罚骸霸?,嚙人蟲也。緩輒失之,辨之在蚤,故為早暮之早?!闭f跳蚤易逃脫,要早早發(fā)現(xiàn),早早下手逮住,遲緩則不行,故“蚤”字含“早”意。
《孟子?離婁下》的那段文字,高中語文教材標(biāo)題為《齊人有一妻一妾》。“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的意思是:早晨起來,(她)悄悄跟從丈夫,尾隨著到(他)所去的地方。施,音yí,通“迤”,逶迤斜行,這里指悄悄跟蹤。從:跟從,譯著“尾隨”。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蚤)經(jīng)傳多假為早字。”在先秦經(jīng)傳中,“蚤”的使用頻率大大超過“早”。
《現(xiàn)漢》“蚤”字條:“zǎo,跳蚤。古又同‘早’?!?/p>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