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搗衣”為哪般
古詩文常見“搗衣”,如李白《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睋v衣,辭書多釋為捶洗衣物,可洗衣為何不在水邊,且多在秋天?唐前無棉花,人們多穿麻或絲織品,新織絲麻質硬,穿著不舒服,先要搗柔軟。農歷十月有寒衣節(jié),開始為出征的親人準備寒衣,故有秋夜“萬戶搗衣聲”。
十月初一為寒衣節(jié),不是說準備寒衣僅僅這一天,而是說從這一天起開始準備寒衣,整個十月甚至再晚些都可以.
唐朝實行府兵制,府兵須輪番守衛(wèi)京城或邊疆,平時則在家務農。府兵服役期間免除課役,但兵甲衣糧須自備。因此每到秋天,很多人家就要為遠征的親人準備冬衣,就會出現(xiàn)李白《秋歌》詩中說的“萬戶搗衣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