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午餐生活活動
一、午餐生活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午餐是組織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擁有良好的就餐習慣及較好的就餐情 緒,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必備條件?!?-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 出,我們要合理安排餐點,幫助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引導他們不偏食不挑食、 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幼兒園教師基本工作教程》中也提到激發(fā)幼兒 的食欲,讓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氛圍下進餐,這是教師每天都要做的。幼兒進餐 不僅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和情緒,還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認知食物、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 慣等方面的教育。我現(xiàn)在所教的是大班幼兒,就我班幼兒的午餐情況就存在不少 問題,盛飯菜的速度過慢,自主性還不夠高,所以針對我班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 規(guī)律,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就餐習慣,讓他們愛吃、想吃、會吃、文明地吃、科 學地吃、愉快地吃,成了我們當前教育必須要探討研究的話題。 二、午餐生活活動目標達成度 我的目標是: 1.能自主有序地盥洗,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 2.幼兒自行盛飯拿菜,專心進餐,不挑食、偏食,盡量不掉飯粒,保持桌面干 凈。 3.餐后主動處理桌面及地板上的飯粒,自覺漱口,正確使用毛巾擦小嘴、小手。 4.幼兒自覺吃飽,打第二碗飯時應自覺排隊,飯后輕放餐具,并進行安靜地活 動。 這次采取的自主形用餐方式剛開始實行,所以大多幼兒用餐的時間增長了許多。 目標一基本上能達到。目標二的達成度并不算高,幼兒自主盛飯的時間花得過多, 也導致了時間的隱性浪費。目標三的完成度還算可以,大多幼兒都能自覺地把飯 粒撿干凈,小毛巾的使用也不需要老師的提醒,都能自主進行。目標四的達成度 不是很高,打第二碗飯自覺排隊都能做到,但擺放餐具時,有個別幼兒急于活動 會隨手把餐具扔入桶中,餐后活動個別幼兒會過于興奮,需要老師的提醒才能遵 守活動紀律。從整體來看,我班幼兒過半幼兒是能達到目標所要求的內(nèi)容,但還 存在小部分幼兒的自主性不夠強,需要老師的提醒或幫助才能達到目標。 三、午餐生活活動實施情況(幼兒活動、策略運用情況) 在幼兒園的午餐時間里,我總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喜歡在進餐時與同伴交談。雖然進餐 時要保持安靜是幼兒園的一項常規(guī),但看著他們快樂交談的情景我真的不忍心去 打斷。對于這個問題,有的老師可能會認為邊說話邊吃飯,整個用餐環(huán)境會顯得亂哄哄, 沒有秩序感,或者可能會認為孩子年齡小,邊吃邊說會影響身體健康,再說安靜 就餐也是幼兒園慣有的一項常規(guī),因此就不允許幼兒在進餐時說話。 但我認為,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幼教教育工作者應該敢于對原有常規(guī)進行反思,切 不可單純?yōu)榱俗非笳R劃一的外顯秩序和強調(diào)片面的健康,就不許孩子們在午餐 時說話、交談,應該著眼于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的整體發(fā)展,應該以新的眼光 來重新審視這項常規(guī)的合理性。更何況現(xiàn)代“健康”的含義也早已不僅僅只是傳統(tǒng) 上所指的生理健康,它還包括心理健康,涉及認知、情緒、情感、個性、人際交 往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但允許幼兒在進餐過程中講話的前提是,要把飯菜咽下去之 后再講,以免發(fā)生噴飯或嗆著、噎著的情況。 曾記得有位幼教專家赴美考察后發(fā)出過這樣的感嘆:為什么美國的孩子在進餐時 都興高采烈,情緒飽滿,整個氣氛輕松、愉快,而我們國內(nèi)的孩子在吃飯時卻有 不少是愁眉苦臉,看上去像份苦差事呢? 我認為是美國幼兒園中輕松愉快的進餐氣氛促使孩子們食欲大增。 或許有的老師會對此疑惑不解,所謂“當局者迷”。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以一個旁 觀者的身份,再來看一下這樣一個或許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進餐情景吧:午餐時, 孩子們一邊低著頭不停的往嘴里塞飯菜,一邊不時抬頭看看啊他們周圍不停巡回 督促的老師……而老師為了讓班上幼兒吃飽吃好,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厭 其煩地提醒幼兒:“別說話,好好吃”、“不要把飯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凈” 等等。整個就餐室一片緊張、嚴肅、壓抑。 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理念強調(diào)“以人為本”,強調(diào)師生平等、民主。那么試想一下,倘 若在我們成人進餐時也有這么一種規(guī)定為“進餐時要安靜,不許自由交談”,并且 還有一位專門的監(jiān)督員時時“監(jiān)視”著我們是否遵守著這一規(guī)定,我們會有什么感 覺呢?大家肯定會覺得氣氛十分壓抑,一下子沒有了用餐的愉快心情,這樣甚至 會使平日里喜歡的飯菜都覺得“索然無味”,似乎難以下咽。那么現(xiàn)在再將心比心 想想這一規(guī)定用在孩子們身上是不是真的合理呢? 正如劉晶波博士所說,在幼兒園許多規(guī)則的制定更多的是以成人世界的標準為出 發(fā)點的,對于孩子來說并不合適。整齊劃一雖然方便了管理者,但這種過分強調(diào) 環(huán)境有秩序性的常規(guī),卻忽視了幼兒個體自主性和幼兒的情感需要,因此對個體 的發(fā)展來說是有害無益的。試想在這種看似安靜、有序的進餐環(huán)境中,許多孩子 想和同伴交流卻得不到允許,稍稍“出軌”就會遭成人的“提醒”,在這樣一種“被監(jiān) 視的、壓抑的環(huán)境中就餐,怎么會有好的心情呢?”我們都知道情緒影響消化系 統(tǒng),當人的情緒低落時,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沒有食欲。 那么對于這些壓抑的孩子來說何來用餐的快樂心情,又何來用餐的食欲,這樣又 怎么能保證幼兒午餐的質(zhì)量呢?為了保證幼兒用餐安全的同時,又讓孩子快樂用 餐,我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餐前音樂 我們在幼兒進餐前播放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請他們聽聽輕音樂,讓情緒逐漸平靜 并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變得更輕松更愉快,從而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午餐。 二、菜譜介紹 在午餐前進行菜譜介紹是我們班的“保留節(jié)目”。我們可以在幼兒進餐之前,請孩 子們聞一聞飯菜的香味,并請他們根據(jù)聞到的香味猜猜――今天我們將吃些什么 菜、喝些什么湯,以激起孩子們對午餐的興趣。接下來我們不僅會乘興用圖示向 孩子們介紹午餐中各道菜好聽的名字、做這道菜的配料,還會告訴他們這些飯菜 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好處。通過這“聞一聞”、“猜一猜”、“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 幼兒往往會很快被午餐中食物的色香味所吸引,能有效地激起孩子們想吃的欲 望。 三、輕松午餐 允許孩子們在用餐時輕聲自由交談,開設生日餐桌(就是為班上過生日的孩子特 設的餐桌),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環(huán)境中特有的溫馨和快樂。 雖然乍一看整個教室“亂哄哄”的,但仔細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聊得很開心,吃得 也很開心,其樂融融,并絕少有嗆飯的現(xiàn)象發(fā)生。 由于在上午的活動中孩子們積累了許多“談”的素材,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們想繼續(xù)餐 前某一活動的交流時,我們會順水推舟地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 使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身心更愉悅,從而快樂進餐。再說幼兒進入大班后身體 各器官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更和諧了,絕大多數(shù)情況不再會發(fā)生噴飯等現(xiàn)象。但如果在上 面情況中老師不允許孩子講話,或打斷他們的快樂交談,孩子們會在整個午餐中 表現(xiàn)悶悶不樂的樣子,影響食欲;如請他們在用完餐后再談,大多數(shù)孩子在那時 已經(jīng)沒有要談的興趣了。不允許幼兒交談就不利于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 他們自由展現(xiàn)的機會就悄然逝去了。幼兒園生活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一定的教 育價值,進餐活動也不例外。更何況這是一個比較輕松愜意的環(huán)節(jié),是許多內(nèi)向 型幼兒愿意與同伴接觸的良好時機,因此我認為這也是一個教育的契機,如在這 時允許孩子自由交談不僅能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又能進一步在愉快的氣氛中激起 食欲,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畢竟孩子還比較小,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若討論過于激烈,幼 兒情緒過于激動,會在就餐時引起噴飯等呼吸道不適。同時,若一味放任孩子們 漫無邊際的交談,又會使交談沒完沒了,過度延長進餐的時間。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必 須有教師介入其中。教師可以在一開始就以同伴或朋友的身份介入其中,參與孩 子們的話題。這樣不僅會讓幼兒覺得老師更可親近,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 便于教師隨時進行自然地調(diào)控,婉言引導孩子們的話題主要圍繞午餐進行。并避 免因話題討論過于激烈而導致進餐時間過長而引起不必要的意外。 總之,我認為在幼兒身體各器官間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完全可以允許孩子 們在午餐時輕聲自由交談,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交流的需要,也可以在此同 時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更為寬松的溫馨如家而勝似家的集體就餐環(huán)境,讓孩子們深深體驗到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快樂,使午餐 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歡樂時光。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午餐質(zhì)量,也有利于幼兒的成長。 從中也體現(xiàn)了《新綱要》精神和我們幼兒園將“快樂教育”溶于幼兒一日生活各環(huán) 節(jié)的教育理念,符合兒童健康教育價值觀。 四、培養(yǎng)用餐習慣 1、用餐時盡量把窗戶關(guān)小,以確保飯菜不涼。 2、鼓勵孩子們愉快、安靜、獨立用餐,不打鬧,不邊玩邊吃。 3、堅持少盛多添,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 孩子的信心。 4、指導邊吃飯菜,邊喝湯,不吃湯泡飯,以防消化不良。 5、保持正確的使用餐具的方法及坐姿,不把飯菜掉在地面和桌上、不剩飯。 五、培養(yǎng)自我管理力 1.自我管理的第一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理能力是評價一個孩子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幼兒自己管理自己的第 一步。由于家長的溺愛,幼兒自理能力普遍較弱,這給老師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管理 能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如講故事、唱歌、游戲、競賽 等來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梢越?jīng)常利用晨間活動、游戲活動教幼兒自己穿脫衣 服等,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有進步的孩子及時表揚,對自理能力 差的幼兒與該幼兒家長取得聯(lián)系,要求家長在家中幫助孩子學會做力所能及的 事,讓孩子獲得更多獨自動手的機會。 2.自我管理的第二步——“我的事情我做主” 我們在提高幼兒這方面能力時,及時把握機會,支持幼兒,鼓勵幼兒,幫助幼兒 獲得自我管理的成功感。遇到事情,多與孩子商量,相信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 思考問題,適當放權(quán),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讓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自己做 主,成為環(huán)境中的小主人,與環(huán)境更好地互動。“我的事情我做主”大大激發(fā)幼兒 自主意識的發(fā)展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3.自我管理的第三步——“爭做老師的小助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僅僅是自我管理的起步,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還要看 幼兒是否能為集體服務。我們先把能干的孩子培養(yǎng)成自己的小助手:如小班長、 小值日生、小組長、小老師、小裁判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實踐證明,讓幼兒 管理幼兒與老師管理幼兒會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效果。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為班級集 體服務,教師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已具備了較強的 能力,更應該為他們提供機會,引導他們多為集體服務。如讓他們幫助搬桌子、整理物品、給花澆水、掃地、布置環(huán)境等,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提高孩 子的能力,還能增強集體意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應該相信幼兒,站在幼兒的角度多為幼兒考慮,不能 只為了求太平,而約束孩子的自主意識的發(fā)揮,讓幼兒長久停留在“他律”的水平 上。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巧,管得妙,相信孩子的潛能, 還給孩子一個自主發(fā)展的空間。 六、提供機會 現(xiàn)在我們大班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相對比小中班時候強了,他們愿意獨立的來完 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我們在此時就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機會,讓孩子來 為自己和集體服務,比如餐后各自收拾自己的餐具,以值日生的形式輪流收殘渣 盤等,從而使孩子養(yǎng)成不依賴成人、愛勞動、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期的這些進餐教育,其實都是從小班開始教育引導,在中班 則是鞏固練習,而到了大班時,就轉(zhuǎn)化到自覺的行為了,從而逐漸形成相應的午 餐常規(guī)的。但我們衷心的希望每一個常規(guī)不是孩子的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環(huán)境 中形成的自覺行為,最終為其的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另外,我認為任何一項常規(guī)的建立都不能過分的強調(diào)環(huán)境的有序性,更不能以管 理者的便利為基點,而是應該考慮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是否對孩子今后的發(fā) 展有利,應該尊重幼兒的個體自主性,尊重幼兒的情感和個性發(fā)展。 四、午餐生活活動反思(剖析生活活動預設與實施情況及其原因,評價生活活動 組織程序;提出改進措施) 午餐是孩子們在園集體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保證這項集體活動的有序進行,提 高孩子們的午餐質(zhì)量,面對午餐,我們決不可能放任自流,而是有一定的組織流 程和常規(guī)要求的。 我的午餐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為:一、午餐準備二、用餐七部曲三、 餐后整理四、餐后自主活動 問題一:情緒過于興奮,難以轉(zhuǎn)為安靜狀態(tài) 改進措施:合理組織餐前安靜活動,有助于穩(wěn)定幼兒情緒,促進食欲。幫助孩子 調(diào)節(jié)情緒,讓孩子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在集 體有序的入廁、洗手后,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安靜活動的組織來調(diào)整孩子們的情緒, 如聽聽輕松的音樂、故事;做做益智的手指游戲等。讓孩子們的情緒逐漸平靜并 在參加這些活動的同時變得更輕松更愉快,從而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午餐。 問題二:打飯時速度很慢,而且總會把飯粒掉在地上。 改進措施:我們老師先站在旁邊進行指導和提醒。當發(fā)現(xiàn)有幼兒把飯粒盛在地上 時,就提醒幼兒把飯粒撿起扔入垃圾桶。個別幼兒的力氣很小,幾乎是盛一勺只 有幾粒飯,這時我們老師就會適當?shù)貛椭椭笇А?問題三:挑食加上吃飯速度太慢,導致飯菜變涼,影響消化。 改進措施:每次多給予孩子鼓勵,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給予表揚。明天爭取能再 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漸進的努力。并實行獎勵制度,前20名小朋友可獲得大蘋 果一枚。針對挑食的幼兒我們老師也會主動和家長交流幼兒的用餐問題,和家長 一起幫助個別挑食的孩子逐漸的克服不良習慣。 問題四:餐后清理不夠干凈 改進措施:個別幼兒急于參與餐后活動會略過餐后整理,我們聘請了小老師來檢 查幼兒的餐后衛(wèi)生情況,也讓幼兒互相監(jiān)督,桌上、地上不留飯粒,認真漱口, 小嘴小手擦干凈。 問題五:餐后活動過于吵鬧 改進措施:小老師協(xié)助老師一起管理餐后紀律,如有違反紀律者有兩次警告處理, 第三次則取消活動資格。 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改進,現(xiàn)在的午餐活動也變得越來越井然有序了。飯粒掉在地 上的現(xiàn)象也改善了許多,就算有掉落,幼兒也會自覺地撿起扔入垃圾桶。大多幼 兒的自主能力也是提高了許多,從而也消除了一些時間的隱性浪費。 文章來源:Y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