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不要見證歷史

__________________
??????
不要去見證歷史
當你在“見證/目睹”歷史的時候,你已經背叛了歷史/未來
我們先將“歷史”這兩個字以詞源學的方式將它們拆解:
歷是歷法(人類秩序/統(tǒng)治秩序的循環(huán)性的基本模式),史就是文字記載。
我們通常認為的歷史即一個歷史性事件,它是對于一個循環(huán)性人類秩序/統(tǒng)治秩序的打破并宣告它的終結。這種事件( Event)本身它是對既存的描述框架/解釋性框架的顛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說你是無法去“見證”歷史的(即你不可能跳出既存的認識性框架去反過來見證他的崩解)這種“見證”本身無法作為一個歷史的憑證,它并沒有承接到這種歷史的突破性中。我們要對歷史保持忠誠,就要意識到舊框架無法把握到歷史,這個舊框架作為我們頭腦中的第一人稱的明證性(我把握到的、看到的就是真的)本身被歷史證偽了/顛覆了。
因而我們必須書寫歷史。在符號學的觀點看來,文本本身具有一種自治性(文本的自治性在于文本本身的意義是不受創(chuàng)作者所控制的,而歷史的呈現不得不依賴于文本,歷史的自治性意味著歷史并不能獲得他自己的同一性),它是相對于人類自身一廂情愿、自以為是的對歷史的把握/見證。
書寫,意味著我們要將我們所相信的、不相信的、可能的、不可能的的東西/這種兩重性寫下來。一個歷史性的事件降臨到世間,它一定會呈現出一種兩重性(各個人群/階級互相之間在爭搶對歷史本身的解釋權:一方覺得這種斷裂是必然的并且是必須推動的,另一方覺得這種斷裂是不可能的)這種兩重性也是歷史現實的自治性(要么尚未符號化)與它作為一個被記錄下來的歷史文本的自治性(要么立刻符號化)的兩重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縱向地切入歷史兩重化的過程,并在這種兩重化當中,我們要看到現實歷史的兩重循環(huán)。但同時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這種兩重循環(huán)/兩種模式之間的爭端(我才是代表著正統(tǒng)/歷史?。∏∈菤v史本身或者說是歷史有待于被這兩者的矛盾進一步刻畫的過程,我們要對這一過程拭目以待。我們在這里更要看清楚,在這里還有一種普遍性尚未登上舞臺(在Globalization同Nationalism這兩種主導性秩序之間的沖突中觀察到他們的自我否定即:Deglobalization同 Internationalism之間矛盾,即四重矛盾)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記載/書寫歷史本身也意味著創(chuàng)造,而我們要看到歷史的反面/否定性的那一側,不要停留在過去兩種主導性秩序的虛假對立之中
對歷史加以反思,我們是要書寫歷史并預言未來,我們要朝向的是未來。所以在這里我們反而要說我們見證的不是歷史而是未來,而是未來的降臨。我們要對未來保持忠誠的話,就要清楚的知道它是對那兩重循環(huán)的根本否定(你們都玩不下去了?。?/span>
__________________
??????
不要去見證歷史:見證歷史就是對歷史性的背叛
●歷:歷法
人類秩序/統(tǒng)治的一個循環(huán)性地架設的基本模式
●史:文字記載
①目擊在第一人稱頭腦當中的動態(tài)的意義已經被歷史本身證偽了
②文本具有自治性
③我們必須書寫歷史,對它保持忠誠,記錄/切入二重化的過程
③我們要看到歷史否定性的那一側,不要停留在過去兩種主導性秩序的虛假對立之中
●歷史:通常指歷史性事件
①顛覆了那個循環(huán)的基本模式和第一人稱明證性
②超出既存的描述性框架(是無法被“見”的)
③不具有同一性
●總結:記載歷史,見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