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萬預算買BBA還是新能源——為什么華為M7底盤不如M5
***本圖文為本公司旗下賬號【映璇汽車工作室】原創(chuàng)視頻的原創(chuàng)解說詞。***
BY映璇汽車工作室@工科女的車庫
講完比亞迪,我們來講華為??纯淳W(wǎng)友都有什么問題。

網(wǎng)友北極星:“M5M7小康生產,很多人擔心品控”,網(wǎng)友:“比亞迪到處搶飯碗”網(wǎng)友:“問界基本上是華為造的,就是貼小康牌”。
他們說的對不對呢?
華為最牛的是什么?是鴻蒙的車機系統(tǒng),它碾壓所有的車機,包括奔馳全新一代的奔馳S,在鴻蒙座艙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華為強在它是一個完全以軟件定義的,包括奔馳S等所有的傳統(tǒng)車,它們的座艙都是以硬件定義的,底層邏輯完全不同。所以它的流暢度,是其他的車型無法比擬的。
網(wǎng)友:“奔馳S的座艙是象功能機對,華為的是象智能機”,這個說法很確切。

第二個,說一下華為的電機,其實華為很早就做電機了,有一個電機的供應商叫匯川。匯川的這個創(chuàng)始人,最早就是華為電機部事業(yè)部的總經理。比如說大家問的比較多的奇瑞的鯤鵬e+,用的就是匯川的電機,它是來自于華為系的。
華為的電機轉速最高,比如說像M5和M7上的轉速高達18000轉/分鐘。華為電機的下一代產品轉速會高達25000轉/分鐘,比亞迪是16000轉,當然比亞迪也有兩萬多轉的,目前還沒有裝機。

為什么轉速越高越好?轉速越高意味著在單位的時間里,是不是它那個電機做功越多,對不對?需要的體積是不是就會越小,車輛的底盤是固定的,就這么多面積,轉速高了,體積小了,占用的車的空間就會越小。車里頭的乘坐空間舒適性是不是就越高,但電機高了,功率也就更高了,輸出的動力就更強了。
華為的第三個亮點,是激光雷達、智能駕駛這一塊的,大家會發(fā)現(xiàn)華為其實提供的主要是這三個。他說他不造車,他缺的是傳統(tǒng)汽車的那套東西,三大件。所謂的底盤車身,它還有發(fā)動機,所以它早就合作伙伴倒車的模式也是很多種的。第一個是直接購買它的鴻蒙系統(tǒng);第二個模式就是它的自選模式——就是深度定制,北汽這里是提供底盤車身發(fā)動機;另外就是聯(lián)合造車,比如說和長安、寧德時代,三家聯(lián)合造車。
問界M5、M7能買嗎?
華為問界M5和M7,實際上也是想要走理想這條路的,分割理想的市場的份額。M5這款車我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M7這款車我們剛剛也發(fā)視頻了,在肯定他的同時也指出了他的一些比較尷尬的地方

賽力斯很不喜歡我們講這一點,可以這么說。實際上很多想買問界的,都是一線城市的,喜歡去嘗新鮮感的科技范的。他們大多數(shù)是被華為的鴻蒙座艙所吸引的,而不是被賽力斯吸引。
M5這款車的時候,車身底盤是賽力斯SF5套上了華為的鴻蒙座艙之后重新開發(fā)的,變成M5的還好了,比M7的目前的這款車的底盤其實要先進一些的。為什么?因為SF5是經過了兩年的時間,賽力斯重新開發(fā)的。為什么是重新開發(fā)的呢?

因為賽力斯以前是做商用車和輕卡的,最早的時候他叫小康。后來想要做新能源的家用車!所以開始轉型做了兩年的時間,打造了第一款SF5。

M5真的是新的底盤,是SF5全新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結構,跟原來的商用車沒有一點兒關系。但是M7是這樣嗎?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它有很多可疑的地方,軸距很可疑,前輪距也很可疑。經過和東風風光iX7這款車的參數(shù)的對比,你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端倪了。

首先兩款車的前輪距完全一樣,軸距2820mm也幾乎是一樣。從底盤的解析來看,這兩款車是有極大的相似度的。再看前大燈,我們把這兩款車的圖片找出來對比一下。
至于后市如何表現(xiàn),網(wǎng)友們說的很對,讓市場來判斷,也許它市場真賣的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