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zhàn)淮北行險棋,直撲南京出奇兵(一)
造反這件事兒,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真是太難了。燕王朱棣起兵已經(jīng)三年多了,但是并沒有占多大地方,你看看也就是北平、保定和永平三個地方。有人就問了他,南征北戰(zhàn)不是打了那么多勝仗?但是史書上記載所刻誠毅兵去玄復(fù)為朝廷守,你打完勝仗你站不住腳。就為了這么點地方,朱棣還親戰(zhàn)陣冒史實,而且一屢瀕于危,經(jīng)常陷入危難之地。
如果這個階段朱棣哪次戰(zhàn)爭當(dāng)中不幸身亡了?那他就跟我們今天說起這個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當(dāng)時蕭帆十三人有一人造反,那也就是朱棣,僅此而已,成王敗寇。這個人不管歷史上如何包庇,有一點是值得敬佩的,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這個精神絕對是可嘉的,又鼓舞士氣,繼續(xù)帶著大家往前沖。
這一次,朱棣是下了血本了,出征之前他又給眾將制作總動員了,在前面慷慨激昂的講道,頻年用兵何時已平?這啥時候是個頭,咱們這一次出城要當(dāng)臨江一決臨什么江?當(dāng)然是長江邊上那個念念不忘的南京城,這個決心下到什么程度?不負反顧以我打死我也不回來了。說完這句話,估計他心里也想,如果不成功,那真就被人打死了。
朱棣說的這番話讓我想起一個人物,就是當(dāng)年的玄奘和尚。玄奘和尚在西行求法的時候明確講,我立志向西部曲震驚,絕不東購一步,這跟朱棣是有一樣的決心,朱棣這個人也是非常有謀略的一個人。他不會呈匹夫之勇的,為什么敢下這么大的決心?就是因為他和姚廣孝共同定下一個計策,我放棄所有的城池,直插南京城。
客觀來講,朱棣這個計策絕對是上策,但是朱棣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實踐告訴我們,絕對不是因為他得到了前方重要的信息。這個前線是哪兒?史書上講是中官被黜者來奔,是南京方面不得志的那些人偷偷向他來報,特別是那些宮中的太監(jiān)。不斷的給朱棣傳遞各種信息,跟他講朝廷當(dāng)中把大兵全都用到前線了,后方其實非常空虛。你一旦越過各個城池。直插南京城,那么霸業(yè)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