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吸二手煙(二手科普)
建議參考和學習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人士。反過來,非專業(yè)非從業(yè)者的,跨界的蹭熱度的學習或者視頻或者科普,都是有毒的。舉個例子,在股市中,看熱度的追漲殺跌是大忌??墒窃趩袅▎袅ɑ蛘咂渌膶W習視頻去,你會發(fā)現(xiàn),很人多為了蹭熱度或者材料枯竭,就開始跨越行業(yè)講解。說實話,這樣的模式,其實非?;H恕R驗?,一個專業(yè)的解釋,是一套課程,起步價按照小時才能介紹清楚的,在非專業(yè)人士中,在科普人士蹭熱度的過程中,就變成了幾分鐘,良心一點的就是20分鐘左右。但是大部分都是3-5分鐘。其實,這么短的時間,可以解釋清楚么?顯然不可能。但是,這么做的人很多,很多學習者或者接受者,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就看這個熱度來看視頻。這是非常有害的學習方法,或者科普方法。他們這么做也不是什么良心,大部分就是沒有視頻素材了,需要走流量的。
某個專業(yè)領域的專家課程,你只要善于搜索或者去學習研究,一定會找到的。
就好比,政治學經(jīng)濟學領域,你壓根不需要看其他老師的課程,溫老師陳平就足夠了。
同理,你學習美國的政治體系,范永鵬老師和他推薦的老師,會比任何人科普的都要好。
好的,你再去看看嗶哩嗶哩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高中老師,竟然股票,金融,華爾街什么都懂。當然,其他的類似的也有很多。你就會好奇了。靠,這跨界他也大得過分了吧。難道隨便百科一下,然后收集一點文案,就可以跨界做視頻,憑借自己的粉絲基數(shù)就可以胡來胡說了么?
再比如,李毅老師的視屏說過了,在2015年前后,出現(xiàn)哦了個轉(zhuǎn)折點,這個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但是,這個轉(zhuǎn)折點有巨大的歷史意義。以前是按照月度還風險很大的統(tǒng)一行動,現(xiàn)在就是按照小時了。很多人不知道,沒有這個信息,就開始對統(tǒng)一的話題開始胡說八道,指點江山了。
溫老師的課程里面也說過,說,農(nóng)村的金融和自然資源的開發(fā),絕對不是他們想的那個樣子。而是另外的模式,請他們好好學習,多讀一點書。
這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靠,很多人就是半瓢水,啥都不知道,抄襲一個文案就開始做視頻騙錢片廣告騙流量了。
而真正的大師,反而被抹殺了。我自己關心軍事和飛機,飛羽社的視屏就做得很好,可惜,沒人看。其他人都在那里胡說,只有人家在用證據(jù)說話。
其實,上面討論的現(xiàn)象,在很多領域,都是這樣的。尤其是過去打擊中華文化的很多領域,比如文字,比如中醫(yī)等。很多人,公知,在一知半解或者純粹胡說,沒有任何實踐的情況下,就開始胡說八道。
見字如面系列,就把矮大緊的謬論批評了。陳平老師就批評過很多經(jīng)濟學是有問題的。而張伯禮教授可是實打?qū)嵉尼槍ξ烈咦鞒鲐暙I的人,可是,很多人不聽。
我們一方面操心和嘲笑美國人,反智。
其實在某些方面,我們自己的接觸面和辨析力,也挺容易被人忽悠和操控的。
我為何喜歡嗶哩嗶哩,因為其他平臺的視屏或者up都是分分鐘,秒秒鐘級別的,壓根說不清一個話題,就是博眼球。而嗶哩嗶哩不一樣,很多人是長視頻,而且是專業(yè)級的。所以,在這個平臺,很多人希望走快流量的模式,其實是破壞了嗶哩嗶哩的口碑和生態(tài)的。而且,對于所謂的科普來說,毫無意義。人云亦云抄襲文案而已。
如果你真的想搞懂某些問題,一定要學習參與實踐,客觀分析分體的大佬。一般的小羅羅的視屏,不要手賤點進去看。一看就是跨界的,壓根不要去看。免得耽誤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