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不起”的漢服?淺談漢服文化與當今社會


參與者:冷蕓時尚圈4群群友
時間:2018.10.21
本次莊主:子陸-南寧-學生
莊主簡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三在讀,是一名漢服愛好者,亦喜愛寫作、古典舞與時尚。
討論提綱:
01、漢服的基本知識;
02、漢服的發(fā)展;
03、漢服的意義。
引言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睗h服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見。對于漢服,它有什么形制?它如何發(fā)展?漢服文化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借此次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漢服的文化與當今社會如何看待漢服的問題。

淺談漢服文化與當今社會
以下所有討論內(nèi)容僅代表發(fā)言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一、漢服的基本知識
a、
大家對漢服有什么了解嗎?
討論如下:
宸思 廣州 服裝創(chuàng)業(yè)
和服借鑒過漢服。
Yohanna 廣州 學生
最近越來越流行。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tǒng)服飾。
子陸-南寧-學生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

凌芯-廣州-設計供應鏈
漢服存在不少爭議,很多人穿改良過的上街會被漢服粉嘲。
Yohanna 廣州 學生
旗袍算漢服嗎?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應該不是。
子陸-南寧-學生
旗袍不算漢服,下面是幾種簡單的漢服常見款名稱與所對應的朝代。
商周至秦漢:曲裾、直裾、圓領袍(漢初);
唐朝:齊胸襦裙、交領半臂、坦領半臂、圓領袍;
宋朝:褙子、圓領袍、比甲;
明朝:立領、襖裙。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旗袍起源于滿清。
北京 韓福榮 設計師
看到旅游景點穿漢服的人比較多。

小蘭—廣州—買手愛好
那中山裝算漢服嗎?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我有杭州的同學非常愛好漢服,中山服不算吧,民國才有的。
Yohanna 廣州 學生
漢族特有的衣服是不是都叫漢服?
子陸-南寧-學生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tǒng)的服飾,不過漢服從清朝的“易服斷發(fā)”運動就斷層了。
b、
關于漢服的歷史發(fā)展
子陸-南寧-學生
漢服從夏商周時期初步確立,然后受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影響,才成為了如今見到的各種不同型制的漢服。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秦朝是不是喜好黑色?
子陸-南寧-學生
黑色在當時是一種尊貴的顏色。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對的,我記得說是以黑色與紫色為貴。明朝的東西都很精致又素雅,家具也是。

子陸-南寧-學生
宋朝服飾也是,受“程朱理學”的思想影響,宋朝服飾多為淡雅。唐朝與宋朝相反,因為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帶來的繁榮,服飾更為華麗。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嗯嗯,唐朝著裝很開放?
子陸-南寧-學生
這只是電視上的誤導,唐朝女子的服飾還是很保守的。
Yohanna 廣州 學生
看影視劇是這個印象。
草澤—杭州—智能服裝研發(fā)設計
@子陸-南寧-學生 | 中間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漢服才從長袍大褂變得貼身。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我記得由于接受各地文化,還有分體式的窄袖套裝?
子陸-南寧-學生
對,其實服飾的發(fā)展都是為了符合當時人的生活而引進和改變的。有網(wǎng)友提到趙武靈王,趙武靈王當時深覺長袍大袖對于戰(zhàn)爭、農(nóng)作等非常不方便,所以融入了胡服窄袖。
c、
漢服、漢元素、中國風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如下:
Yohanna 廣州 學生
漢服更具體,范圍更小吧!
子陸-南寧-學生
中國風即中國風格,包括中國的書法、青花瓷、繪畫、音樂等等,中國風就是大家在時裝周上看到的具有中國元素的服飾。就像設計師Simone Rocha在倫敦時裝周上的設計作品,這是在看過18世紀的中國仕女圖和16世紀古董市場的女性肖像復制品之后帶起的靈感。而漢元素即是漢服元素時尚裝,是在漢服的基礎上對衣服做了改進,比如長裙改為短裙,長袖的衣服改成短袖等更適合現(xiàn)代人的穿著。
—小結—
近年來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漢服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關于“漢服”二字的最早記載在《馬王堆三號墓遣冊》中:“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這里說的“漢服”指的是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也就是在《周禮》、《儀禮》、《禮記》這三本書中記載的一種冠服體系。
而如今社會中的漢服則是指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也稱作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中的“漢”指漢民族,而不是漢朝,它具體有曲裾、直裾、圓領袍、齊胸襦裙、交領半臂、坦領半臂、褙子、比甲、立領、襖裙這幾種型制。
漢服的歷史發(fā)展是源自黃帝制冕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在周朝漸趨完備,漢朝時受四書五經(jīng)的影響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而漢服延續(xù)千年,后來滿清入關施行“斷發(fā)易服”運動,漢服開始斷層。

直至公元2003年11月22日中午時分,一位名叫王樂天的男子穿著由曲裾式長袍和外衣組成的漢服出現(xiàn)在河南省會鄭州市區(qū)的街道上,才讓絕跡了300多年的漢族服裝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發(fā)展成為越來越壯大的漢服復興活動,而為了紀念王樂天先生這一行動則把每年的11月22日的這一天定為“漢服出行日”。
漢服、漢元素與中國風這三者都與我國文化有關,只是范疇大小不同,含義也不同。漢服是指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是后人根據(jù)陶俑、古畫、文字等記載而還原的一種服飾,具有一定的歷史考究的意義;而漢元素則是指漢服元素時尚裝,是在漢服的基礎上稍加改造,更適宜現(xiàn)代快節(jié)奏中人們穿著的一種時裝。
至于中國風是指中國風格,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即一切中國元素,它是以中國元素為表現(xiàn)形式,在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基礎上,是一種適應當今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擁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
二、漢服的發(fā)展
a、
漢服如何走向日?;??
討論如下:
宸思 廣州 服裝創(chuàng)業(yè)
中國風融入現(xiàn)代的服飾還是不太多。
子陸 南寧 學生
其實蓋婭傳說的衣服融入了很多漢服元素。
宸思 廣州 服裝創(chuàng)業(yè)
漢服能走向日場化,中國風就好融入了,日本和服就還好,街上很多見,還是人們的認識、觀念問題。


子陸-南寧-學生
我上面兩張圖片第一張是漢服里的交領襦裙,第二張是蓋婭傳說的設計作品,大家可以看看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而漢元素即是漢服元素時尚裝,是在漢服的基礎上對衣服做了改良,比如長裙改為短裙,長袖的衣服改成短袖等更適合現(xiàn)代人的穿著。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是,借鑒了很多。
小蘭—廣州—買手愛好
嗯,就是細節(jié)簡化了。
子陸-南寧-學生
漢服真正的日?;€是是依靠改進的,就像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寬袍大袖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可以改成窄袖,更適合當時的發(fā)展。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我看過中國服裝五千圖鑒,以前的人也有很日常的衣服。
子陸-南寧-學生
對的,還有一種叫短褐。
云天-廣州-設計師
我也覺得,在街上看別人穿漢服,覺得挺格格不入的。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做事的,穿長衫儒裙,那些要干活的穿的還是接地氣的。
魏生-深圳-采購
捉襟見肘,這成語形容什么?
云天-廣州-設計師
古代勞動人民用的服裝?
子陸-南寧-學生
短褐是當時平民的衣服,捉襟見肘,就是衣服破爛的意思。
魏生-深圳-采購
而且就中日韓的淵源和日韓服的使用階層和作用象征都很明顯的指向。
Lillian+廣州+商品企劃
我覺得漢服確實是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特色的服裝之一,但是,如何把這個轉(zhuǎn)化為讓更多人接受和穿著是很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魏生-深圳-采購
而且古代服裝的材料也是有等級限制的,顏色也有,分分鐘逾制。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Lillian+廣州+商品企劃 很認同,完全按傳統(tǒng)的話是退步。面料、顏色都是分級的。
子陸-南寧-學生
所以漢服的發(fā)展是需要符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的,我們可以借鑒當時的一些元素。
Lillian+廣州+商品企劃
廊形,顏色,面料都與現(xiàn)代人的穿著喜好完成是大徑相庭的。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怎樣用傳統(tǒng)漢服的元素和用料溶和于現(xiàn)代服飾,還有在了解漢服文化時更好地了解傳承我們的文化。
魏生-深圳-采購
現(xiàn)在也是經(jīng)濟好點穿絲綢。
Lillian+廣州+商品企劃
傳承、轉(zhuǎn)化、適合是核心。

Yohanna 廣州 學生
就算是和服,日本人也不是日常就這么穿吧,要不就是在節(jié)日的時候穿。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嗯,像簡化了的和服比較常見于男人身上。
Yohanna 廣州 學生
講真和服傳播的更廣我覺得有日本本身文化傳播力度更強的原因。
小蘭—廣州—買手愛好
其實,在現(xiàn)代,很多人(至少女人),對漢服還是很心儀的。大多女性的內(nèi)心都有漢服美夢。只是礙于不能作為日常穿戴,所以我們一般看不見。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我覺得跟文化傳承有關,你看他們在花道茶道上,各種傳統(tǒng)上的傳承和堅持,可能是對這種文化精神的認同才會在服裝上同樣傳遞。
子陸-南寧-學生
嗯對,漢服因為滿清入關而斷層,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b、
商業(yè)運作下的漢服
討論如下:
子陸-南寧-學生
現(xiàn)在漢服推進了古風攝影這一行業(yè)的發(fā)展。
小蘭—廣州—買手愛好
女孩都很向往的。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而我們的文化里,茶藝、花藝除了茶算傳得比較好,還有,琴、棋、書、畫、騎射等等,還有這背后的思想精神才是我們真正要傳遞的。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現(xiàn)在很多國漫其實也在推動漢服復蘇,比如說秦時明月。
子陸-南寧-學生
楚留香手游,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定制漢服“朱顏辭”。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我們家鄉(xiāng)每年春天都有游神盛會,以前大人小孩都參加,會穿上歷朝各種服飾上街?,F(xiàn)在只剩小孩愿意了,就是隊伍里的民樂演奏也都是小孩,還有組織機構的老人們。甚至在海外的我們的僑鄉(xiāng)也在法國舉行過這種,連法國人都一起參加。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對的,其實法國人很多很喜歡中國文化,路易威登和迪奧都出過中國風的系列時裝。@子陸-南寧-學生 | 現(xiàn)在那些活動變相成為各種音樂舞蹈培訓機構的廣告了。
子陸-南寧-學生
對,其實現(xiàn)在很多商業(yè)化下的漢服都比較表面化了。
Lu 上海 品牌服裝設計
如果商業(yè)活動能有比較專業(yè)的人指導漢服造型就好了,至少看上去不要誤導大家。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但是每年看著服飾越來越變味和年齡越來越偏小的游行,我心里又感謝那些商業(yè)團體,無形中支持了這種傳統(tǒng)文化習俗。
子陸-南寧-學生
就像有的商家會設計很好看的衣服吸引消費者購買,但是總有些型制上的問題。
—小結—
漢服雖然是我國傳統(tǒng)服飾,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見到身著漢服的人,但是長袍大袖卻過于累贅,不適合現(xiàn)如今的快節(jié)奏生活,所以大多數(shù)人對于漢服持觀望態(tài)度。而漢服如何日常化,必定是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從而成為更適宜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一種服裝。

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一大批商家瞄準時機從而推動了古風攝影、漢服店、漢服周邊以及動漫等一大批商業(yè)發(fā)展。
雖然漢服的發(fā)展離不開商業(yè)的推動,但不應該成為一種嘩眾取寵的形式。例如有的漢服商家沒有真正了解過漢服就推出了一系列名為“漢服”的服飾而混淆消費者,不僅造成了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錯誤認知,還使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受到了沖擊。
三、漢服的意義
a、
你身邊的漢服友人
討論如下:
子陸-南寧-學生
大家身邊有沒有喜歡漢服的朋友呢?
Giselle 成都 學生
我印象當中的話 都是很多年輕女孩子想推廣漢服。會組織社團活動,甚至出門也偶爾會穿,但是我接觸到的就是普遍年齡偏小、學生居多、男生少。
我身邊的人女孩都喜歡,在18-25歲期間,她們大多都去漢服攝影店拍寫真。雖然我也喜歡,一直沒拍過,現(xiàn)在身邊還有30+歲的姐姐喜歡的。我以為就年輕女孩喜歡,結果她也還很喜歡,男生很少有主動喜歡的吧?
子陸-南寧-學生
射、書、琴等在漢服圈里還是很常見的。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因為他們喜歡漢服,而回興的運動。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我覺得可以再加上傳統(tǒng)的漢族樂器會很儒雅。
小蘭—廣州—買手愛好
感覺喜歡書法的人,都會喜歡有漢服元素的衣物。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對,喜歡書法的大多還會喜歡品茶等等。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書、琴在我身邊的圈里還是蠻多的,而且是堅持每日一練,但漢服就很少。
Giselle 成都 學生
都是相通的,茶藝和花藝也是無法分割開的,我想起來日本的藝伎。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可能真的不生活,所以怎樣生活化是課題。
Giselle 成都 學生
還有日本的茶藝師花藝師,他們品茶插花的時候都是要穿傳統(tǒng)服飾的。
min—東莞—紙樣助理
在學校 上服裝史的時候 我們老師會讓我們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 抽簽去完成一套不同時代的服裝。
Giselle 成都 學生
我想起來章子怡鞏俐一起拍的《藝伎回憶錄》里面的和服就特別精美昂貴,就好像櫥窗里的奢侈品。
b、
漢服文化具有什么意義?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我覺得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縮影。
草澤—杭州—智能服裝研發(fā)設計
掩護和修飾身材吧,漢服這個優(yōu)點突出。
子陸-南寧-學生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 對,漢服里面包含著國學中的儒家、道家精神思想,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美感,從審美學角度出發(fā),它有著中華傳統(tǒng)的美學視角,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威廉 上海 副群主
我覺得漢服美在她的風雅和詩意。
子陸-南寧-學生
在文學上來說,就拿漢服的中縫,來說,當時是由于古代布幅不夠造成的。后來,衣身的中縫剛好位于衣服的中間,被賦予了公平,正直之意,于是背中縫就作為一種傳統(tǒng)保留下來。
靜雯 廣州 學生
文化底蘊。
Pinkie 深圳 設計師
大概是對歷史文明以及發(fā)展的可研究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吧!存在即是意義啊。
Vanessa 廣州 服飾高定
漢服里的這種是缊含有古代君子之德的意思吧!剛才說的那細節(jié)。
子陸-南寧-學生
嗯,對,漢服的許多處都有講究,比如它的深衣(曲裾、直裾),衣服的袖子每一分剪裁都有對稱、方正的講究,象征著公平正直的中國傳統(tǒng)美德。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除了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也是一個講究的時代,因為禮儀、制度、文化都會反映在服飾上。
Pinkie 深圳 設計師
中國古代服飾似乎每一項都是有它獨到的寓意和講究,之前看到說,上衣下是裳象征天地兩極,上衣四片又象征一年四季。
子陸-南寧-學生
嗯,對,專門的場合還有禮服與日常服之分;還有一種,漢服是右衽交領,左衽是死人穿的。
—小結—
琴、棋、書、畫本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性技藝,即雅人四好。因為漢服運動的興起,而愛上漢服從而喜歡上這些傳統(tǒng)技藝的人愿意去認識、學習它,使得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在年輕一輩中得到了發(fā)展,而這對文化的復興傳承有著深遠的意義。
四、莊主總結
今晚與大家討論了漢服這一主題,且非常感謝各位網(wǎng)友的參加并帶來許多寶貴的探討與見解。
漢服作為一種服飾,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物品,它在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吸收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與變遷,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是時代背景下的產(chǎn)物。然而它的發(fā)展仍然需要商業(yè)的推動從而使人們?nèi)フ嬲J識漢服,把漢服文化帶到大家的視野中。

漢服是古代文化背景下的產(chǎn)物,它具有古典美學,衣服的每一分剪裁和每一種花紋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同時它也是一部記載歷史的書籍。
不同型制的衣服受不同朝代政治、思想、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同,而它的布料使用也有著深嚴的等級制度,對于歷史的考究幫助極大。而如今漢服的文化內(nèi)涵、審美感等方面對文學、時尚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種文化的傳承不應該只是表面的形式,而是深其內(nèi)涵,取其精華,傳其永世。我相信一個文化的傳承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每一個人。

總結整理:子陸-南寧-學生
編輯:Kirin Wang
Ruizhi Sheng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今后更多的討論也歡迎大家來分享!
現(xiàn)本文已開通打賞功能,歡迎大家給莊主打賞。打賞金額(若有),將在文章發(fā)送后的次月10日統(tǒng)一由冷蕓助手轉(zhuǎn)發(fā)給各相關莊主。

想知道關于我的其他信息嗎?
也可以猛戳??冷蕓簡介▼了解更多哦!


冷蕓也開設以下培訓課程,歡迎報名!
請“掃描二維碼”查看詳情。


所有文章均為誠意原創(chuàng)。如果您閱讀后感覺有所收獲,感謝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點贊,轉(zhuǎn)發(fā),關注,打賞。感謝您對知識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