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死后五十余年,他的曾孫發(fā)動政變,為何兵敗玄武門?
626年,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由秦王成為了皇帝,統(tǒng)治了唐朝二十三年的時間。在李世民死后五十余年,也就是707年,他的曾孫也發(fā)動了一場宮廷政變,然而卻未能取勝,結(jié)果兵敗玄武門。同樣是宮廷政變,李世民通過“殺兄逼父”的方式取得了勝利,奪取了皇位,但他的曾孫卻失敗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唐朝太子
發(fā)動政變的這位人物名叫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三子。698年,武則天重立李顯為太子,李顯的兒子們也得到了爵位,李重俊被封為義興郡王,并在長安年間擔任衛(wèi)尉員外少卿。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fā)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第二次登上皇帝之位,李重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封衛(wèi)王,拜洛州牧,賜實封千戶”。
別看李重俊排行第三,可是他卻成為了唐朝的皇太子。事情是這樣的,李顯的嫡子是次子李重潤,他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因私下議論“二張”,而被武則天杖殺。排行第一的譙王李重福得罪了韋皇后,被貶到了外地,擔任沒有任何權(quán)力的虛職刺史。李顯的第四子名叫李重茂年紀太小,只有十幾歲。所以,李重俊就被冊立為了皇太子。

二、被迫政變
李重俊雖然貴為太子,但實際上卻很憋屈,因為有人不斷向他挑釁,甚至當眾羞辱他。原來,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所以遭到了韋皇后的嫉恨。韋皇后頗有政治野心,經(jīng)常干預(yù)朝政,想做第二個武則天。與此同時,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仗著韋皇后,也不把李重俊放在眼里。更過分的是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她經(jīng)常欺凌李重俊,“常呼之為奴”。
安樂公主也有政治野心,有人還勸她向皇帝提出請求“廢重俊為王,自立為皇太女”。這些消息不斷傳到李重俊的耳中,他非常憤怒,同時感到了巨大的危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擊!707年七月,李重俊聯(lián)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發(fā)左右羽林兵及千騎三百余人”,他們首先殺死了“三思及崇訓(xùn)于其第,并殺黨與十余人”。

三、最終敗亡
接著,李重俊又率兵進宮,“趨肅章門,斬關(guān)而入,求韋庶人及安樂公主所在”。不過,李重俊并沒有找到韋皇后、安樂公主,因為她們已經(jīng)得到消息,與唐中宗一起來到了玄武門城樓上。李多祚帶兵來到玄武門,唐中宗李顯在城樓上高呼,“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多祚等,與汝富貴。”
結(jié)果政變的士兵臨陣倒戈,李重俊被迫逃出城外,最終被部下殺死,這場“景龍政變”最終以失敗告終。那么李重俊為何會失敗呢?李重俊只是不堪忍受,才想殺掉韋皇后、安樂公主、武三思,并沒有奪位的想法,這導(dǎo)致他沒有在第一時間控制唐中宗。換言之,李重俊被憤怒沖昏了頭腦,沒有抓住關(guān)鍵,假如他先派兵入宮控制住李顯,誅殺韋皇后,就不會失敗了。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